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天氣之子》並不適合深究細節和邏輯,它的情節就是為了男女主兩人的人設而考慮的,他們都是15、6歲的孩子,說他們是壞孩子?並不是!因為他們只是想為了救自己心愛的人而衝動莽撞,犧牲一個人來救大家這是正常三觀沒錯,但前提是犧牲的這個人願意,而女主和男主都不願意,自然就不能把這個三觀強行扣在這兩個孩子身上。
關於邏輯和細節,東京被淹很多人說是它本來就應該被淹順應天意,可人類能活到現在就是靠著「瘋狂」和「與天共處,相互制衡」的,而且被淹引發的眾多社會問題新海誠也為了男女主未來的發展而沒有展現(因為一旦出現,接下來劇情就不是男女主正常上學,會出現東京市民們也為了自己在乎和所愛的人抨擊追殺男女主的情況),天氣之子這一部其實沒有把人性的惡展現出來已經很好了,否則劇情發展後果不堪設想。
《天氣之子》這部片子跟君名不一樣,不是單純的商業片,確實君名無可挑剔,可是這部讓我看到了以前新海誠的樣子,新海誠的電影總是不完美的,不是最後沒做到的戀愛就是拯救戀人拋棄世界,片中有很多大人與未成年對比,對立的情況,我認為新海誠想表達得是不願妥協的少年心性。
開篇的流落街頭和貓無疑是新海誠年輕時候的剪影,再到後來秒五言葉以及多少有點妥協性質的君名,站在大義看帆高無疑是錯的,離家出走,逃亡,持槍開槍,世界和戀人選擇了戀人,可是誰能說他錯了呢?大人們其實也沒有錯,站在自己利益去衡量,所以片中一直說世界本來就是瘋狂的。
只要有愛,只要有你,就算世界崩壞,也沒有關係,新海誠沒有失去本心。很多人認為持槍太奇怪了,槍是一個象徵物,在社會上未成年為了對抗成年人打破平衡的物品。我和我的同學一起看的,看完他們都說不如君名,或者不太理解東京被淹,他們是沒有看過君名以前的作品,而且我認為被現代商業片摧毀了觀影基本的思考,只是憑劇情,一般的倫理和三觀去討論電影,當代青年一代不如一代了。
>《天氣之子》並不適合深究細節和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