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關註慧跑,助您輕如羽、跑無傷
備受日本、中國、乃至全世界矚目的2020年第96屆箱根驛傳比賽落下帷幕。
在今年比賽中,各個隊伍紛紛創造最佳成就,速度快到令人吃驚,差不多都在300-305左右的優異水平,日本選手不斷進步有目共睹,我們想要追上日本並非易事。
2015-2018連奪4屆冠軍,2019年輸給東海大學的青山學院,痛定思痛,刻苦訓練,終於一雪前恥,獲得2020年冠軍。
日本大學生運動員有多快,看一下箱根驛傳官網所公布的在2019年10月26日所進行的大學生半馬測試成就記錄看,至少有30位以上的選手具備半馬64分以內的成就。
而我國優秀運動員楊定宏在2019年廈門海滄半馬所創造的1:03:43的成就已經是中國籍男子選手近5年來的半馬最好成就。
中日差距是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你怎麼看?
一、日本馬拉松之父創造了箱根驛傳
箱根驛傳全稱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學駅伝競走,由關東學生陸上競技聯盟與讀賣新聞社共同舉辦。
每年1月2、3號兩天在日本舉行。
這一全日本最受關註的路跑接力賽事於1920年由金栗四三創辦,金栗四三是一名馬拉松運動員,他參加過三次奧運會。
在退役之後,他致力於日本田徑事業的發展,推進了箱根接力和福岡馬拉松的舉辦,因此,他被稱為「日本馬拉松運動之父」。
至今為止除戰爭期間比賽被迫取消之外每年都舉辦,到2020年已經是第96屆。
日本馬拉松運動之父金栗四三
二、箱根驛傳簡介
箱根驛傳路線是由東京讀賣新聞東京本社至神奈川縣箱根町蘆之湖之間的往返。
往路107.5km,復路109.6km(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一個往返),全長217.1km。
兩天的比賽總共分為十區,每天比5個區,每個學校派出十位選手參賽,每個選手平均要跑差不多半馬左右的距離。
比賽一共有21支隊伍參加,其中包括獲得種子權的10支隊伍(上屆比賽前10名), 以及通過預選賽選拔出來的10支優勝隊伍,和1支由不同學校組成的關東學生聯合隊伍。
箱根驛傳雖然是全日本備受矚目的日本大學生體育比賽,但其實只有日本關東地區的大學才有參賽資格,日本關東以外的大學都是沒有箱根驛傳參賽資格的。
雖然現在日本很多人呼籲希望箱根驛傳能全國化,讓日本全國的大學都有資格參加,但目前來說這個討論並沒有一個結果,參賽隊伍多不一定是好事,這也體現了賽事的傳統與傳承。
三、箱根驛傳的線路特點
箱根驛傳往路(去程)
箱根驛傳復路(返程)
這是十個賽段的基本特點:
一區(21.3km):
在東京市中心位置出發,備受關註,一區各個學校基本都會派出自己的速度型選手。
二區(23.1km):
二區一直被稱為「花之二區」,在這一區間各個學校都會派出自己的王牌選手,不僅因為這是距離最長的區間之一,更因為從中間13公里開始有一個陡坡以及最後3公里還有魔鬼一般的上下坡在等著選手們。
三區(21.4km):
三區的選手們跑的路能看到富士山,同時也是在沿海大道上奔跑,風景雖是絕佳,但實則選手們需要忍受強勁海風的干擾。
四區(20.9km):
雖然是平地上距離最短的區間,但這一區選手們必須不能給五區的上山選手們拉後腿,需要拼了命的縮小與前方的距離以及拉大與後方的距離。
五區(20.8km):
終於來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箱根山,五區的選手們需要一口氣從水平線跑上標高874米的日本國道一號線最高點,再經歷折磨心智的上下坡最終穿過箱根神社大鳥居到達往路終點,上坡最能體現選手耐力,所以箱根驛傳有得五區獲冠軍的說法。
六區(20.8km):
六區與五區正好相反,先經歷一段上下坡後需要從874米的最高點一口氣跑下山回到平地,下坡大家可能認為沖下來很省力,其實下山跑會給人體帶來極大的負擔,控制不好速度和轉向還很容易摔倒,同時該區間的選手們因為是從箱根山上起跑的,溫度很低。
七區(21.3km):
七區是氣溫變化最大的區間,從寒冷的箱根山出來後太陽越升越高,氣溫而隨之升高,且9公里後也會有不斷的上下坡。
八區(21.4km):
八區選手們則與三區相反。
九區(23.1km):
進入9區即將展開最後的爭奪,排名靠前的隊伍要力爭冠軍,而中等偏上的隊伍則為明年的種子權奮力拼搏,而較為落後的選手們為了避免「提前跑」而使出渾身解數。
十區(23.0km):
最終區間將決出最終冠軍,冠軍擁抱慶祝和亞軍失落的畫面每年不斷更迭。
四、箱根驛傳的特色與文化
箱根驛傳這項賽事在近百年的發展歷史中,逐步形成了其自身傳統和特色,這些特色有這麼一些。
日本文化中有盡量不麻煩別人,自食其力的傳統,這一文化也深刻影響到了這一賽事,路跑比賽都要封路,由於箱根驛傳是接力比賽,如果長時間封路必然會給當地的交通帶來極大的不便。
為了避免某個選手跑得太慢過度影響交通,箱根驛傳規定,如果某校與比賽中目前跑在第一的學校時間相差太多的話,該校的選手就還沒到達交接區,該校的下一位選手也必須要提前開跑了。
這張照片顯示了由於「提前跑」的比賽規則,眼看著隊友跑過來卻無法完成交接,只能含淚起跑,今天的比賽就出現了這一幕。
每一區都有不同的時間差規定,具體是:
往路:
一區—二區:10分鐘
二區—三區:10分鐘
三區—四區:15分鐘
四區—五區:15分鐘
復路:
六區—七區:20分鐘
七區—八區:20分鐘
八區—九區:20分鐘
九區—十區:20分鐘
第一天往路大家一起出發,而第二天復路的起跑有所不同,第一天往路的比賽結束後每個學校的成就都不同。
例如☟
第一與第二差10秒,第二與第三差30秒,那麼第二天六區開始出發就要按照這個時間差安排每個學校不同的時間起跑。
而如果第一天往路結束後有學校的成就落後第一名十分鐘以上的話,則必須要一齊起跑,這也是為了交通而制定的規則。
但是在計算時間的時候是會把所有落後的時間都加上的,因此經常會有比如復路某校選手跑在第六名,但其實按時間差來算,該校的總體成就僅是第十名之類的情況經常發生。
箱根驛傳還有一個特別的傳統,就是斜跨在選手身上的窄布條,可以稱之為校帶!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代表色和校帶設計,而關東學生聯合隊伍用的是官方的帶子。
校帶在比賽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作用類似於接力賽中的接力棒,要從第一位選手傳到最後一位選手,代表著每個學校的榮譽和傳統,也是每位選手的責任、比賽中的精神支柱。
其實第一棒結束後,這根校帶就已經被第一棒選手的汗水打濕,就是這樣一根被前面隊友汗水浸濕的校帶從頭傳遞到尾,充分體現了這項賽事的文化和信念。
由於箱根驛傳「提前跑」這條殘酷的規則,一旦一所學校一名選手跑得太慢,導致到時間時,仍未到交接區,下一棒選手就被迫不得不出發,這時選手們會拿到主辦方提前準備好的校帶。
雖然都是校帶,但沒有隊友的汗水就如同失去了隊伍的靈魂,所以說這根校帶絕對是箱根驛傳的精神象徵。
箱根驛傳的補水也非常富有特色,這項比賽是不允許傳統馬拉松比賽那樣的補給站點存在的,它要求是由專門的人跟跑一段路並遞上水瓶,因此基本上都是該校隊伍裡今年沒能上場的替補選手擔任遞水員。
當然遞水員可絕不僅僅只有遞水這麼一個簡單的任務,還要肩負鼓勵隊友或者布置戰術的任務,幫助選手隨時根據比賽進程調整策略,同時箱根驛傳規定遞水距離只有50米,超過50米就屬於犯規。
此外,1區和6區是沒有補水的。
此外,箱根驛傳規定每支隊伍在比賽中隻允許有一位外國人留學生參賽。
在今年比賽中,東京國際大學文森特Vincent(留學生)以59分25秒,每公里2分46秒的配速打破三區紀錄,成就令人乍舌。
五、箱根驛傳充分詮釋了日本馬拉松文化所特有的信念、傳承和精神
作為一項幾乎可以與波馬齊名的日本本土獨創的傳統賽事,箱根驛傳快要走過100年的歷史,一項比賽能持續進行將近100年,一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首先這裡面體現了日本國民對於路跑運動的熱愛和傳承,沒有發自內心的對於馬拉松運動深度熱愛,很難有堅持到底的信念和勇氣,這也是日本不斷湧現大批優秀選手的重要原因多在。
長跑運動在日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00-1868年的封建時期。當時的郵差傳遞郵件主要依靠腳力,穿州過府,跑遍全國。
在1896年現代馬拉松比賽拉開序幕之前,日本便已舉辦許多長跑比賽,比賽的獲勝者多為送信的郵差,可以說日本擁有優秀長跑運動員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
在近現代歷史中,在1911年11月舉辦的斯德哥爾摩奧運選拔賽上,有「日本馬拉松之父」之稱的金栗四三在此次比賽中創造了2小時32分45秒的世界最好成就。
遺憾的是,金栗四三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由於不習慣北歐的氣溫和道路,在16公里處因中暑退出比賽。
雖然比賽失敗了,但金栗四三的勇敢精神極大鼓舞了日本國民,並且吹響了日本大眾廣泛參與馬拉松運動的號角,他本人也被尊稱為「日本馬拉松之父」。
日本環境和氣候舒適,十分適宜於長跑,日本人總體身高相比歐美沒有優勢,而馬拉松運動對於身高要求不嚴,卻要求運動員要有勇敢、堅韌、頑強的品質,這恰恰是日本民族的特長所在。
● 在20世紀20、30年代,日本培養出世界上最快的馬拉松運動員;
● 在60年代、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日本男子運動員占據世界馬拉松之巔,成為世界馬拉松王者;
● 70年代中期,日本開始開展女子競技馬拉松,是世界上開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成為了90年代到21世紀初世界女子馬拉松成就最好的國家之一。
與此同時,大眾跑者參加馬拉松的熱情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大從未消退,並且呈現越來越火爆之勢。
「勝利、鍥而不舍、超越自我」等馬拉松運動的典型精神符號的一旦被人們高度認同,就會內化為人們的信仰,使得人們對於馬拉松運動始終抱有很高的參與熱情。
2010-2015年舉辦馬拉松賽事場數最多的國家為美國、德國、丹麥、日本、英國和韓國。
日本人口為1.3億,但舉辦馬拉松賽事的數量卻一直位居全球Top10。
2015年日本馬拉松完賽人數首次超過美國,而素有世界第一跑步大國之稱的美國其總人口是日本的一倍還多,可見日本民眾參與馬拉松運動比例之高。
當我們的孩子被沉重的學習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當我們還在爭論耐力訓練是否適合兒童少年的時候,日本人已經把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和引導兒童、青少年、大學生的跑步熱情上。
長跑是日本學校最普及的運動,日本所有幼稚園的孩子都必須參加100~1000m的「馬拉松比賽」,也是一種強制性的儀式。
許多幼稚園還會推行「裸保育」,也即在冬天對孩子進行耐寒訓練,其中「冬季耐力跑大賽」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即使室外的氣溫低到了幾度,老師們也會領著學生在繞操場跑步。
因此,長跑的種子很小就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並且影響終身。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造就了日本的跑步文化,因為青少年是一個人形成終身體育行為的關鍵時期,青少年時期體育鍛煉習慣越好,越熱愛運動,這個人未來長期堅持和愛好運動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箱根驛傳為日本馬拉松提供大量的後備人才,其人氣甚至超過奧運會、世錦賽等國際大賽,電視收視率高達20%,與中國春晚相當。
這項本不過是大學校際間比賽,上升為國民關註的賽事,足見馬拉松文化對於日本社會影響之深。
箱根驛傳影響力之大,使得耐克頂級跑鞋NEXT%都為其定制特別款,比賽中選手也是腳穿一水兒的NEXT%。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馬拉松選手多次獲得馬拉松項目的世界優異成就。
諸如圓谷幸吉、君原健二、宗猛、森裕子分別獲得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第3名、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第2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第4名、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第2名。
同時,日本女子競技馬拉松也在80年代開始嶄露頭角。
2004年世界女子馬拉松前100名中,日本占據16位,其中5位躋身前20名之列,11人進入前50名。
高橋尚子更是勇奪雪梨奧運會馬拉松冠軍,而成為民族英雄。
但隨著肯亞、衣索比亞東非勢力的迅猛崛起,日本競技馬拉松的發展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即便如此,大迫傑、設樂悠太、井上大仁等一批日本選手照樣取得相當不俗的戰績。
女子馬拉松奧運冠軍高橋尚子
在東非黑人運動員崛起之前,日本人可謂統治馬拉松運動,但隨著肯亞、衣索比亞選手的異軍突起,高水平比賽第一集團也越來越難見到日本籍選手的身影,這也使得日本人對「箱根驛傳」提出了質疑。
某些高校為獲得好成就,對運動員的能力進行過早、過度地開發,致使很多人因傷病被迫退役。
1998年曼谷亞運會萬米冠軍高尾憲司就說「拔苗助長的箱根馬拉松毀掉了我們很多運動員。」這也體現了日本人勇於面對錯誤,善於反思的認真態度。
在日本的書店,跑步書籍往往都是整整好幾個專櫃,種類繁多,涵蓋了從基礎跑步、業餘訓練到傷痛康復、馬拉松運動文化等方方面面。
雖然我國跑步書籍近幾年伴隨馬拉松熱有所增加,相比日本跑步書籍的數量和質量,還有不小的差距。
中日路跑運動的差距可以說全方位的,日本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和研究的對象。
日本書店跑步書籍琳瑯滿目
六、總結
熱愛跑步、熱愛馬拉松運動可以說是很多日本國民的信念,而箱根驛傳之所以能發展近百年也充分體現了日本人對於這項運動的傳承。
大和民族敢於拼搏、吃苦耐勞、勇於創新的精神更是在這項運動中得到極盡描摹的展現。
在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選手達到各自區段終點後紛紛倒地,可見日本選手有多拼!
比賽是什麼?
比賽就是兩強相遇勇者勝!是刺刀見血的拼搏!
中國馬拉松運動的發展歷史相比日本,還顯得比較短,當然我們的快速進步同樣讓同為緊鄰的日本刮目相看。
有一個偉大的鄰國激勵我們,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反思自己,砥礪前行,隻爭朝夕,不負韶華!
你如何看待馬拉松運動的中日差距,我們要趕上日本,你認為需要怎麼做?
>青山學院重奪冠軍!強風吹拂,羨慕箱根驛傳水平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