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社畜到跨物種戀愛,動物擬人的魅力究竟在哪?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從非洲社畜到跨物種戀愛,動物擬人的魅力究竟在哪? 動漫 第1張

  ​​題圖 / 動物狂想曲

  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動物,同樣可以做深度

  在二次元的世界裡,擬人創作手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正所謂「萬物皆可擬人」,動物作為人類親近的朋友,它們的擬人形象更是頻繁出現在日本動漫作品中。

  雖然「動物擬人」定義的界限並不明晰,但在大眾普遍認知中,動物擬人是將人的語言、情感、行為、思想添加在動物角色身上。這個看似簡單且常見的手法,卻在幾部剛剛開播十月新番裡,被玩出了新花樣。

  動物,其實是人類的真實寫照

  十月新番《非洲的動物上班族》改編自ガム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非洲動物們化身「社畜」,又因為自己的生物特性而衍生出的爆笑故事。

從非洲社畜到跨物種戀愛,動物擬人的魅力究竟在哪? 動漫 第2張

  即便畫面顯露出貧窮,但深受脫毛困擾的獅子、滿嘴跑火車的巨嘴鳥、經常被迫斷尾的蜥蜴等角色,始終貫徹著「沙雕治愈一切」的理念。「非洲」、「上班」、「日常」等標簽,也讓這部社畜喜劇,喜提「朱一旦員工們的枯燥生活」的稱號。

  與《非洲的動物上班族》一同在A站播出的《旗揚!獸道》,同樣存在部分動物擬人元素。熱愛動物的職業摔跤手柴田源藏,夢想開一家寵物店,被召喚到異世界成為勇士後,卻致力於與各類魔獸友好相處。大概因為男主人設及劇情過於沙雕,已經沒多少人去關心動物萌娘了。

從非洲社畜到跨物種戀愛,動物擬人的魅力究竟在哪? 動漫 第3張

  如果你以為動物擬人隻與沙雕日常掛鉤的話,就大錯特錯了。十月另一部漫改動畫《動物狂想曲(BEASTARS)》以一場校園謀殺案展開世界觀,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矛盾對立,看似是又一部《瘋狂動物城》,實際上卻更為黑暗深刻。

  故事既在探究「狼愛上兔子究竟是愛意還是食欲」,同時呈現當今社會現象,甚至不避諱其中的黑暗面。故事裡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角色處於不同立場的掙紮與成長。

從非洲社畜到跨物種戀愛,動物擬人的魅力究竟在哪? 動漫 第4張

  動物擬人手法綜合了動物習性與人性,因此這些動物角色既可以消化掉輕松日常,又能呈現作者的深度思考。

  2017年,以擬人化的動物為原型的《獸娘動物園》,成為日本一大現象級作品,迎來動物園、賽馬會、銀行、日清泡麵等一系列合作。不可否認的是,動物擬人作品的確有助於品牌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可能是看到了動物擬人所帶來的商業效應,越來越多的相幹企劃應運而生。

  動物擬人:受眾相當廣泛的創作手法

  當然,動物擬人絕不僅流行於日本。在世界各國的動漫作品中,動物擬人都是十分常見的創作手法,同時又存在細微差別。

  出於商業、受眾等層面的考量,不同定位的作品,會為動物角色附加上不同程度的人類屬性。像是整體偏向合家歡基調的美國動畫《功夫貓熊》《穿靴子的貓》《瘋狂動物城》《愛寵大機密》等,就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個個屬於動物的世界。而國內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藍貓淘氣三千問》《虹貓藍兔七俠傳》等作品,也主要面向的是兒童觀眾。

從非洲社畜到跨物種戀愛,動物擬人的魅力究竟在哪? 動漫 第5張

  在這些作品中,創作者往往會參考動物的外表、習性、自然界地位等元素進行擬人。畢竟對於小朋友們而言,動物形象使角色辨識度大幅提升,還能夠幫助他們理解劇情。而動物與生俱來的親和力,也更容易引發他們的興趣。

  不過,這也並不代表所有的動物擬人作品,都是給小朋友們準備的禮物。

  由於獸娘、獸耳等萌屬性受到不少動漫愛好者的追捧,一些作品會添加此類角色,以便吸引更多關註。其中,兔子和貓咪常常因身型曲線和性格特征,被擬人化為女性形象,恰好滿足部分動漫愛好者對動物萌娘的想像和憧憬。

  此外,將動物形象進一步深化,讓角色帶有更多的人類特性,也是成年讀者、觀眾喜聞樂見的事情。類似於《非洲的動物上班族》這樣,動物角色大膽吐槽、做真實社畜難以想像的事(比如就算做錯事也不被上司追究,面對加班要求勇敢說「不」等),同樣可以戳中成年觀眾的心。

從非洲社畜到跨物種戀愛,動物擬人的魅力究竟在哪? 動漫 第6張

  從另一方面來看,動物世界的設定帶有一定神秘感,可以增強故事的戲劇性,還能便於創作者融合進自己的思考。一些作品披著動物擬人的外衣,講述的卻是成年讀者、觀眾所關心的社會現象。比如改編自小說《動物莊園》的英國動畫,還有今年的十月新番《動物狂想曲》等,都是帶有深度內容的動物擬人故事。作品中的現實暗喻,本身針對的就是成年人。

  假如受眾對動物擬人的迷戀程度再上升,這大概就要提及另一個群體——「獸迷」了。與廣泛意義上的動物擬人不同,許多成年獸迷喜愛的角色,會保留更多動物屬性。而獸迷們會單純因為「獸設」,而關註、討論一部兒童向動畫,甚至進行二次創作,達成屬於獸迷的狂歡。於是出現像《彩虹小馬》這樣,本身是兒童向作品,卻吸引大批成年粉絲的現象,就並不奇怪了。

從非洲社畜到跨物種戀愛,動物擬人的魅力究竟在哪? 動漫 第7張

  動物擬人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將動物屬性與人性、現實的深度結合。就連長期處於國產動畫「鄙視鏈」底端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其角色與人類社會的共通之處,也得到了成年網友們的認同。從當年「做人要做懶羊羊,嫁人就嫁灰太狼」的說法就能看出,自由自在、大智若愚的生活態度,讓懶羊羊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永遠吃不到羊的廢物反派灰太狼,卻具備當代「好男人」特質。

  動物角色被賦予人的個性,足以滿足不同群體需求,正是動物擬人作品層出不窮,且容易積累各個年齡層的粉絲的原因。雖然《獸娘動物園》的成功不易復制,但相信在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更多創作者嘗試這一創作手法。那麼,如安在現有的擬人「套路」中,摸索出新意,或許是創作者們接下來所需要關心的問題了。​​​​

>從非洲社畜到跨物種戀愛,動物擬人的魅力究竟在哪?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