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要說最近這段時間最為火熱的話題,那就絕非“垃圾分類”莫屬了。
自7月初實行開來,基本每天都能夠在朋友圈和微博熱搜榜單當中看到相關的熱議話題,也成就了諸如“你是什麼垃圾”這樣一句來自清潔工阿姨的靈魂拷問。
是的,或許隔夜君問你們:“實行垃圾分類的用意幾何?”,相信各位也都能夠異口同聲的說出環保教育和增進垃圾回收效率的話語。
但如果問題變個形,換成“如此做法究竟會給居民帶來多大的生活負擔呢?”,你們膽敢在互聯網上回复這個不那麼政治正確的話題嗎?
如果你們在過去半個月時間裡都一直忍氣吞聲著,那這期內容你們就不得不看了,我將會給你們帶來知名動畫片《蠟筆小新》的一集,好讓你們品味一下垃圾分類如今已然對日本居民造成了何等程度的生活困擾,以及他們是抱有何等強烈的吐槽態度的—
視頻一開始,美伢媽媽就因為早晨報紙的一項“垃圾分類新規定”的消息而陷入了苦惱。因為在原有的分類基礎上,相關部門又添加了細無鉅細的規定,程度簡直可以媲美如今的上海垃圾分類細則呢。
自此,原本只需要一個垃圾桶的小新家,如今便成為了“垃圾桶展示廳”,整個走廊通道都不滿了各式樣的回收箱子。
“以後就是垃圾分類的時代了” —小新神采飛揚的說出了這句話。
不過小孩嘛,總會對新鮮的事情表以興奮的。但同時殘酷的現實也總會到來,就到當天晚上,小新和廣志老爸就不情願的被媽媽強制的上了一堂垃圾分類課程。並且還在測試階段,連續遭到了“錯誤分類”的痛擊。
“這很麻煩耶,一小片有什麼關係?”
你看廣志老爸惱怒了,而這件事情的起因就在於紙巾盒裡的那一小片塑料薄膜,需要居民手動撕下來,並與可回收的紙盒分別擺放。
“他們會看得這麼細嗎?” —原本還作為垃圾分類導師的美伢如今也開始抱怨了。
這幕場景就出現在小新詢問媽媽究竟自己吃的恐龍餅乾要如何分類的問題上—外包裝紙盒可回收,而內裡的塑料袋則要分開擺放,甚至最裡面的餅乾碎屑也不得不進行清空,否則就會遭到處罰。
隨後隔天到來了,小新一家也面臨到了另外兩個新難題—
其一為垃圾回收車為了最大效率的回收同類垃圾,於是就設定了固定的日期來回收特定種類的垃圾(比如1.3.5塑料,2.4.6紙製品等),也就是說一個品類的垃圾是務必在居民家中滯留好幾天時間才能夠被丟棄呢— 如果錯過了垃圾車回收時間,還需要再多等幾天。
不過真正讓人頭痛的還得屬小新家面臨的這個問題— 吹毛求疵的垃圾審查。
第一天因為不可燃垃圾袋裡出現了“可回收鋁管”於是被整袋滯留在了垃圾回收地點,需要美伢將其帶回家中放置。
第二天則因為塑料垃圾中出現了廣志的私藏光碟,於是同樣遭到了滯留,另做他日處理。
總而言之,雖說動畫省略了小新家滯留垃圾的特攝畫面,但我們只需要稍微想想一下都能夠清楚場面會是何等的“壯觀”了。
另外,可別以為這就完了哦。事實上上述提到的“垃圾桶擠占家庭”和“垃圾審核極其嚴格”也都是對家庭內部的影響而已。
但《蠟筆小新》這集內容還給我們揭露了某些負面的外部影響—
留意廣志的這句話:“要丟這種塞滿滿的垃圾袋,丟臉的人是我”
顯然,這妥妥的就是居民們對身份形象的抱怨了。
還有,我們都知道一部影視作品的結局走向是能夠說明一位創作者的觀念傾向的。
往高處說宮崎駿的《天空之城》《風之谷》就是對環保和戰爭問題的鞭撻,而對於一般的新番動畫來說,我們也能夠看到諸如《靈能百分百》的描述主角路人獲得自信的劇情(傳遞自信對自己的重要)。
而在這集《蠟筆小新》動畫裡,我們看到的並非是“小新家人慢慢的習慣了垃圾分類,並從中獲得了幸福”的結尾。相反,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幕—
“因為諮詢分類和抱怨的居民太多,垃圾分類測試取消了”
很顯然,《蠟筆小新》創作者通過這部動畫傳遞了“我們已經被垃圾分類折騰到死活惱煩境地”的觀念。
所以說,如果你也是上海居民的一員,目前也正在被垃圾分類搞得頭痛劇烈的話,你是勿須為此感到不好意思的,說出你們的心聲吧,《蠟筆小新》就是你們的共鳴依仗了。
一些感悟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不認為垃圾分類是一件值得倡導的事情。是的,或許你們能看到實行垃圾分類的日本,瑞典等等發達國家都能夠擁有不錯的環境,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極為高企。
但這個問題是值得推敲的:
究竟是垃圾分類的實行導致了環保意識上升,從而使得環境變得更好了呢?
還是說因果關係被弄反了,應該是發達國家的居民因為環保意識強大,所以環境本來就應該好,只是順便的適應了垃圾分類呢?
歸結來說,這就是一個“強迫是否能夠讓人們熱愛環境”的問題,但很顯然,老闆的強制加班是不會讓員工愛上公司的。當然,相關的工作技能會提升這毋庸置疑,但垃圾分類的知識能夠提升和環保意識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嗎?
所以在我看來,“垃圾分類”至始至終都一個自上而下的“經濟賬” —通過強製手段來節省垃圾集中處理時的經濟耗損,增加回收的效率。
但問題又來了,推行垃圾分類不用成本嗎?讓用戶購買更多的垃圾桶並擠占家庭空間這不都是成本嗎?而且最大的部分還得屬垃圾的運輸效率上,以前跑一個地方就能夠載滿垃圾了,而如今卻需要跑多個地方才能夠收集齊全同一類垃圾。
這些“間接成本”的耗損大,還是後期的集中分類耗損更大呢?
不好意思,截至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哪個權威部分能夠給出確鑿的數據。但我是現代市場經濟的信奉者,我相信亞當斯密的那套專業分工理論的— 只有專業的人士才能夠更高效的處理對應的問題,也才能夠讓機器替代成為可能。
所以說,垃圾分類究竟是圖個啥呢?我們又會不會真的像《蠟筆小新》描繪的那樣,過段時間就取消了呢?
內容最後,我就選用上述這集《蠟筆小新》的一句靈魂拷問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拜託,為什麼要在我們這裡實行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