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大師難出,「網紅教師」頻現,年輕學者急著出名走捷徑,大學怎麼辦?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學術大師難出,「網紅教師」頻現,年輕學者急著出名走捷徑,大學怎麼辦? 動漫 第1張

來源:文匯教育(ID:wenhuieducation)

文:樊麗萍 編輯:學妹

學術大師難出,「網紅教師」頻現,年輕學者急著出名走捷徑,大學怎麼辦? 動漫 第3張

▲張汝倫

嘉賓:張汝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採訪:樊麗萍(文匯報記者)

時下,綜藝類節目收視率節節高升,無論是弘揚傳統文化的古詩詞類電視綜藝節目、科技真人秀節目,還是網路自制綜藝節目,一些大學教師開始參與其中。比如2018年火爆的「奇葩說」,薛兆豐、熊浩、陳銘等一批人氣辯手的身份都是大學教師。隨著綜藝節目的熱播,不少象牙塔里的學者逐漸成為流量擔當和網紅。

學術大師難出,「網紅教師」頻現,年輕學者急著出名走捷徑,大學怎麼辦? 動漫 第4張

▲2017年3月23日,河南鄭州,被網友稱為「神嘴」「網紅」的考研教師張雪峰在河南工業大學舉辦考研培訓講座,吸引千餘學生聽講

仔細觀察,如今出自大學校園的「網紅教師」確有不少。除了客串綜藝選手迅速名聲大振之外,從音頻課到短視頻,互聯網平台也成為了一些大學教師一夜成名的管道。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名言幾乎定格了公眾對於大學的印象。學術大師難出,「網紅教師」頻現,這種現實的反差,究竟凸現出當代學術界的哪些深層次矛盾,又給大學帶來了哪些挑戰?日前,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張汝倫就這些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文匯報:越來越多大學教師躋身「網紅」,人們在記住他們名字的同時,或許也通過他們的表現刷新了對「知識分子」的印象。對此,您怎麼看?

張汝倫:大學是治學之所,教書育人、從事學術研究,是大學教師的本分。對學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做出有分量、有水平的研究,人文社科學者的最高目標應該是努力留下傳世之作。一批至今仍然活在我們心中的大師、大家,無不是這樣兢兢業業治學的知識分子。

現在的問題是,少數學者身在大學,頂著教師的身份,卻沒有把自己界定為學者。這種「學者失去身份界限」現象之所以產生,究其根本,和現行大學評價機制有關,也是學術圈浮躁的表現之一。

為什麼如今不少留校沒幾年的青年教師,不是抓緊時間老老實實做學問,而是忙著在各種公眾媒體或互聯網平台上露臉、亮相?我想,其根本原因是,他們希望找到一條獲得外界認可的捷徑。

學者的學問做得好不好、有沒有真本領,過去在讀書人心里自有一桿秤,學術圈也有公認的口碑。而現在,大學的評價制度很多時候是量化的,有時甚至還需要外界(非學術)提供證明。所以,現在大學教授普遍很忙。有人把大量時間用在和治學無關的校外事務上,急於成名;也有人忙著到處開會,混臉熟、混圈子,說到底,也是希望在獲得外界認可中盡快出名……

現在大學里還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流行為學生喜歡的老師「冠名」,猶如商家促銷。比如「某某王子」「某某男神、女神」之類。這當然和老師本人沒有關係,但大學若流行這樣的稱呼,則也反映出現今校園的膚淺之處。學生知道一位老師,如果不是因為他治學了得,而是因為他頭頂泛娛樂化的光環——如果我們的大學鼓勵這種現象,則大學的學術品質就堪憂了。

文匯報:有人說,「網紅教師」現身綜藝節目或參與互聯網平台節目的錄制,一定程度上拓寬了知識的傳播管道,您讚同這種觀點嗎?

張汝倫:學者通過媒體平台傳播知識、從事科普宣傳,那肯定是好事。大學教師從事一定的社會服務,獲取相應的報酬,也無可厚非。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些所謂的「網紅教師」不是在傳播知識,而是在簡化知識,甚至有時候是在歪曲、糟蹋知識。通過這種方式謀利,那就很不應該了

據我了解,現在一些互聯網平台節目名義上是弘揚文化、傳播知識,製作方似乎也很尊重知識分子,提供的報酬有時高到讓人難以拒絕。但通常,給出如此高報酬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學者必須按照節目製作方的要求講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大家喜歡聽什麼,學者就要講什麼。

所以,在參與這類活動的過程中,學者的身份變質了。他們是去迎合而不是去引導大眾,這就是為什麼不少文化綜藝類節目頻頻遭到專業人士批評的原因。

文匯報:一些年輕學者忙於出名,一些教授忙於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若把這些現象疊加在一起考慮,其中折射出的是否就是當代學者的集體焦慮?

張汝倫:做學問最是急不得,尤其從事基礎研究,需要有長時間坐冷板凳的精神。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現在要讓年輕人老老實實地踐行這一點,確實有點難。因為他們面對的誘惑太多。今天,一個老實本分做學問的人,無論是增加個人收入還是提升校內外認可度,都不如懂得「走捷徑」的同行來得快。如果大學始終無法從評價體系和制度上扭轉這種傾向,就無法打消學者內心深層次的焦慮。

急功近利是治學的大敵,而為什麼今天很多青年學者做事都顯得很著急,太急於出名,一個原因恐怕就是大學現行考核機制使然吧。

舉一個例子。最近幾年,文史哲領域的年輕學者,有勇氣從事相對冷門的古典研究的明顯少了,更多人都在往現當代研究方向去擠。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求快、走捷徑的表現——周期長、產出慢、難度高的學問不太有人願意去碰,更多人希望能夠找一個切口小的問題或時髦流行的話題開展研究,以期盡快取得成果。

當然,現當代研究也很重要,但我們的傳統文化要延續,中國文化要「走出去」,更需要一批學術精英下功夫做出讓人心悅誠服的成果。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上的地位今非昔比;建立與中國政治經濟地位相稱的文化地位,構建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學術界必須要有人有定力,不去湊熱鬧、不去趕時髦、不為眼前名利所誘。未來的學術希望,也就在這樣的人身上。

點擊圖片查看

學術大師難出,「網紅教師」頻現,年輕學者急著出名走捷徑,大學怎麼辦? 動漫 第5張

怎樣寫文獻綜述、文獻綜述系列:

後台回復「9」或「」獲取相關文章:

《大牛是如何寫文獻綜述的?》《撰寫文獻綜述的意義、步驟與常見問題》《做好這6點,看文獻才能以一當十》《為什麼寫文獻綜述:從一篇投稿談起》《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文獻綜述:原則、結構和問題》

學術大師難出,「網紅教師」頻現,年輕學者急著出名走捷徑,大學怎麼辦? 動漫 第6張

公號推薦

質化研究

這是唯一的質化研究方法主題微信平台

是社會科學研究者提高學術素養必不可少的學習社區

掃碼關注可獲取更多質化文章

學術大師難出,「網紅教師」頻現,年輕學者急著出名走捷徑,大學怎麼辦? 動漫 第7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