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看完了《天氣之子》這部電影,影片畫面還是一如既往的美。這部耗時三年才完成的《天氣之子》也成為日本2019年年度票房冠軍。然而,在中國上映後影片卻並沒有廣受好評,反而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簡單回顧下故事,《天氣之子》講的是離家出走的男孩帆高在東京邂逅了「晴女」陽菜,兩人為了賺錢生存便在網上售賣陽菜讓天放晴的能力,後來為了讓東京的暴雨天氣恢復正常,陽菜選擇犧牲自己。而帆高卻救回了陽菜放棄了整個東京,最後東京被暴雨淹沒。
《天氣之子》截圖
很多人看完之後都吐槽電影的三觀問題,為了救陽菜犧牲一座城。看完電影之後我卻對帆高的行為很理解。我想從三個方面解析為什麼新海誠會讓帆高為了救陽菜放棄東京。
關於電車難題的抉擇問題
關於三觀的問題, 很多人爭執的點是帆高該不該為了救回一個陽菜而放棄一個城市的人。這個問題讓我立馬聯想到了電車難題。我想看完電車難題也就可以理解新海誠讓帆高做出的選擇了。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的一個知名的思想實驗。
簡單說就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了電車軌道上,這時一輛失控的電車向軌道駛來,幸運的是電車上有一個操縱桿可以讓電車轉彎到另一個軌道上,但是瘋子在另一個軌道上也綁著一個無辜的人,所以到底該不該拉動這個操縱桿讓車轉彎?
電車難題的示意圖
關於這個電車難題,在哈佛大學公開課justice有公開討論過,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多數人選擇拉動操縱桿轉彎,因為大家認為用一個人的命可以救回五個人,所以應該這麼做。
教授接著換了一種情況。
同樣是失控的電車,不遠處的車軌上有五個無辜的人,你是一個不在車上的旁觀者,這時你的不遠處有一個胖子,只要你把胖子推下去就能阻止電車的前進救下五個人。這時選你會做什麼選擇?
面對新的情況大多數人都選擇不推,同樣是用一個人的生命換另外五個人的生命,但是卻很少人會選擇以一換五。
教授之後解釋了為什麼這兩種情況下人們傾向選擇會不一樣。這里面涉及到幾種道德原則,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和絕對主義的道德推理。
「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取決於道德行為的後果,它取決於我們最後的結果。絕對主義的道德推理認為,道德有其絕對的道德原則,有明確的職責,明確的權利,不論後果是怎樣。」
絕對主義的道德推理
了解到這些後我們就可以理解帆高的行為了,帆高寧願放棄東京被水淹沒也要救回陽菜,因為導演讚成的是絕對主義的道德,也就是道德不以結果為導向,該是什麼就是什麼。
雖然讓陽菜一個人「獻身」就能讓東京天氣恢復正常,拯救更多的人。但是「獻身」也就意味著她會被「殺死」,選擇讓陽菜「獻身」本身就違背了道德。所以導演讓帆高做出了救陽菜的選擇,即使後果是東京會因為不停的暴雨被淹沒。
關於少年心可貴的詮釋
帆高是因為離家出走來到東京的,這一年的他16歲。未成年的身份讓他在東京受到了很多阻礙。為了在東京生存下去,帆高選擇留在須賀先生那做「寫手」。而同樣是未成年的陽菜為了養活自己和弟弟,不得不謊報年齡以求得一份工作。他們都是少年,卻不得不學著做個大人活下去。
《天氣之子》截圖
整部影片新海誠導演用了很多細節去刻畫帆高和陽菜的少年氣。
比如帆高和陽菜打算在網上售賣讓天變晴的能力時,兩個人對於價格的設定都很不自信,他們總覺得自己設置的價格太高了,沒有人會買。在之後「讓天放晴」的工作中,也是隨便收費,他們在乎給人帶來的快樂,而不是只關注收益。還有他們被警察發現連夜出逃的那晚,明明才經歷了被警察追捕「通緝」的刺激,到了住的地方他們就能很開心地嗨起來了,完全沒有深深的恐懼和為未來的擔憂。
《天氣之子》截圖
和帆高和陽菜的少年氣與之對比的是東京成人的理智心和規則至上原則。在東京的社會中有很多成人制定的規則,成人熟知並遵守著這些規則。而像帆高和陽菜這樣的未成年人對這些生存規則卻是陌生的,他們為了生存開始掩蓋一些自己的少年氣,但他們終究還是少年。
所以當帆高醒來發現陽菜「消失」後,他的第一個反應是要找到她。對於能不能找到,帆高也沒有確切的答案。在其他的大人眼中,帆高不惜賭上自己的前途拒捕逃跑去找一個未知的答案,這樣的做法簡直愚蠢,因為在利弊的權衡下,帆高這樣顯然會為之付出很重的代價。
《天氣之子》截圖
但是帆高不是大人,他是隨心而動的少年,他的心告訴他不能讓陽菜消失,一定要去找她。於是帆高就去了,即使帆高知道代價是讓東京的天氣再度失序。
被稱為是現代「日本學」開山之源的《菊與刀》一書中有介紹過日本社會的等級森嚴,所有人都需要學會遵守「各就其位」的原則,不能做出違背你所在的位置的事情,否則就會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懲罰。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日語中也有所謂的「敬語」,並且每次說敬語時還要加上適當的鞠躬或者跪拜。所有這些行為都謹慎地遵循著規則和習俗。
正是因為日本成人社會的規則和道理很多,成人奉之為金科玉律小心翼翼不敢妄動,時間越長心越是麻木。這時就凸顯出少年的珍貴之處:他們沒有被規則束縛,他們始終保留著自己的真心,他們最終聽從的也是自己的心。我想新海誠會選擇讓帆高救回陽菜也是想讓人想起他們曾經也是少年,那時的他們或許也會為了去見一個人不顧一切。
關於人存在的意義
都說剛出社會的人最容易迷茫,因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對於初入成人社會的陽菜而言也是如此。陽菜曾對帆高說謝謝他幫自己找到了存在的意義,那就是為別人帶來晴天帶來快樂。此時的陽菜把「晴女」的身份當作自己存在的意義。
《天氣之子》截圖
隨著使用的「讓天放晴」的次數越來越多,陽菜的身體開始出現了變化,她自己也感知到了。當知道了「晴女獻祭」的說法後,陽菜便選擇犧牲自己讓天氣恢復正常。因為她覺得這就是自己存在的意義。
陽菜存在的意義真的是這樣嗎?我想不是,陽菜是一個人,她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對於那些愛她的人,比如她的弟弟,帆高。所以她不該為了所謂的存在意義而犧牲。
《天氣之子》截圖
新海誠導演讓帆高最後救回了陽菜,想要表達的大概也是如此。作為「晴女」的存在意義是世人賦予陽菜的,但是這不是她存在的根本理由,因為她是一個人不是一個工具。換句話說,沒有人需要為他人賦予的存在意義而活,而是應該好好活著創造更多存在的意義。所以最後帆高不惜一切代價救回了陽菜,而陽菜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女生好好地活著。
《天氣之子》截圖
最後《天氣之子》的主題就是討論人與天氣自然的關係,新海誠想要表達的是人不可隨意左右天氣,東京的暴雨天氣是自然對人的懲罰,而陽菜讓天變晴本身就是對天氣的人為干預,如果陽菜「獻祭」成功不就再一次人左右了天氣,因此這場「獻祭」注定不能成功,而帆高就是那個阻止「晴女獻祭」讓天氣順應自然的人。
>《天氣之子》:解讀新海誠讓帆高為救陽菜放棄一座城市的背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