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一、前言
凡有人處皆有鬼。
——紀曉嵐
在日本「萬物有靈」思想的影響下,萬事萬物都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除了人之外,神、鬼、怪,花草樹木,動物,甚至是「死物」,器具,都有其特定的「靈」,都可以被敬畏和崇拜。
因此,無論是日常生活中各種類型的神社廟宇、各種重大的祭祀典禮,還是日本人生活中的日常禱告,都包含了其對特定事物的敬畏之情,這一點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或者大量影視作品中得到了體現。
而「鬼」作為一種特殊的存在,是人類現實生活中的恐懼,在幻想世界里的一種投射。日本人信奉鬼,祭拜鬼,並最終形成了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日本「鬼」文化由來已久,「鬼」背後代表的含義其實很多,從人的恐懼產生的未知形象、當時解釋不了的災厄、疾病等象徵,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藝術形式,「鬼」在現在的日本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代表。
二、日本鬼文化
日本鬼文化,指日本信奉、拜鬼的文化現象,2013年3月日本研究者稱,當時被日本所尊奉的神(鬼),是隨著統治者授予神位,才得以為後人所信奉。
日本奈良時期之前,「鬼」通常是指一種地位較低的神靈。奈良時期之後,隨著唐朝文化的引入和佛教的傳播,具有中國特性的「鬼」傳入日本。「鬼」在漢字中指的是人死了之後的魂魄,原本是指死靈和幽靈,傳入日本之後,中國的「鬼」與日本固有的「オニ」結合,日本傳統文化中的「鬼」才被確定下來。
而在日本,「オニ」是指來自異世界的惡靈侵入當界,當時不被社會接受的「賤民」也被視作鬼。日本古代喜歡隱居在深山的能工巧匠,因為長期不與民眾接觸,因為其未知性,也被視為鬼。此外,因為古人對於大自然的未知與恐懼,天災和疾病都被認為是鬼的化身。日本歷史學家高橋昌明曾指數,酒吞童子(日本傳說中鬼族首領,「百鬼夜行」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妖怪。外表是英俊少年形象的妖怪)面色猩紅、愛好飲酒就是代表當時瘟疫染病的症狀,就是平安京流行的瘟疫被擬人化的表現。
日本早期鬼的形象酒吞童子
到了平安時期和鐮倉時期,日本傳說中出現了地獄中的「赤鬼、青鬼、牛鬼」等多類鬼,日本將鬼、靈、妖、怪混為一談,鬼變成一種可怕的妖怪,這一形象特點也開始形成。《今昔物語集》(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說話文學)介紹:「鬼身高八九尺開外,目如猿猴,一絲不掛,渾身長滿長毛。」
中世紀開始,鬼開始有了具體形象,被認為是現實生活中的妖怪,喜歡吃人。「酒吞童子、茨木童子(被稱為「羅生門之鬼」,是日本有名的妖怪酒吞童子的手下)」就是當時人們普遍恐懼的「鬼」的形象化體現。江戶時代後,隨著封建統治的土崩瓦解和西方先進科學知識的進入,鬼成為傳說和諺語中的角色,人們對鬼的恐懼也逐漸淡化。當時鬼的形象也漸漸確定下來。
茨木童子人物形象
日本民俗研究家馬場明子,從日本古來民俗學的角度對「鬼」進行了研究,並將其分為五類:
1、民俗學上的鬼或者祖靈、地靈;
2、受到道教和佛教影響的山嶽宗教系的鬼,山伏系的鬼,天狗等;
3、佛教系的邪鬼、夜叉、羅剎、牛頭馬面等地獄士卒;
4、人鬼系的鬼,被放逐者、賤民、盜賊;
5、變身類故事里的鬼,人類因為怨恨、憤怒、侮辱等情感刺激而變成鬼。
我們常在日本很多影視作品中看到各類鬼的形象,最近比較著名的動漫作品《鬼滅之刃》,則是直接以鬼為重點角色,通過人和鬼的對立,其實際反映的是人的兩面性。
三、《鬼滅之刃》中「鬼」的不同體現
1、關於《鬼滅之刃》
最近,日本東京動畫獎(TAAF)在經過公眾投票之後,《鬼滅之刃》以超出第二名近兩倍的奪得TV板塊頭籌,成為今年熱度最高也是最受觀眾喜愛的動畫。吾峠呼世晴老師(因為作者的漫畫形象是一只帶著眼鏡的鱷魚,而被粉絲稱為「鱷魚老師」)的《鬼滅之刃》,2016年於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上開始連載,曾一度被腰斬。
《鬼滅之刃》動畫由ufotable(被稱作「飛碟社」,日本動畫製作公司)負責製作,無論是整體畫面還是特效、場景的渲染,亦或是打鬥場景的表現,「飛碟社」都不在話下,因此從動畫表現上來說,《鬼滅之刃》頗受觀眾認可。
《鬼滅之刃》人物圖
從故事來看,作品以日本大正時期(1912年~1926年)為背景,這是日本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時期,從人物的衣著形象上可以略微了解一點,作者未做過多隱喻,講述了太陽落山之後有惡鬼吃人,也有獵鬼人殺惡鬼保護人類的故事。
故事以賣炭少年炭治郎為主線人物,講述了家人被殺,妹妹禰豆子被變成鬼之後,炭治郎為了救妹妹報仇,通過艱苦的劍術修行與賭命試煉,成為了獵鬼人組織「鬼殺隊」的一員。為了斬斷悲傷的鎖鏈,對抗吃人的惡鬼,以人為代表的「鬼殺隊」和以鬼為代表的「十二鬼月」之間的對立,炭治郎和鬼舞辻無慘之間命運的對決,人和鬼之間的戰鬥,最終會走向何種結局…
2、「鬼舞辻無慘」和「十二鬼月」
作品以「鬼」這一形象為動漫的主要背景角色,描述的大多是一些冷酷無情,以吃人為生存手段,不斷殘害人為目的,是一種跟人類對立的存在,這些鬼也有一些我們常見的特性,懼怕陽光,力大無窮,根據實力不同進行分類,比較厲害的都會有一些特別的招式。
鬼的支配者也是鬼的始祖,鬼舞辻無慘,因其不老不滅自稱為「無限接近於完美的生物」,對永生存在著極大的執念。可以通過自己的血將人類變成鬼,變成鬼的實力強弱跟他給予的血有關,對所有其他的鬼都有隨意生殺予奪的權能。個性殘忍無情,對於想要找到自己報仇或者違逆自己的手下,會採取一切手段將其殺害,是一個典型的人們恐懼意義上的「鬼」,但其外形美艷,可以隨意幻化成任何模樣。鬼舞辻的原形比較符合鬼的形象,五個腦袋七個心臟。
鬼舞辻的不同造型
「十二鬼月」,鬼舞辻無慘的12名直屬部下,是無慘用血將人類變成鬼之後,其稱之為「創造」的所有鬼當中,實力最強的12只惡鬼,用來對抗要殺死自己的鬼殺。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鬼舞辻讓人類喝下自己的鬼之血,將其變成了鬼收入到自己的麾下,他們都通過鬼舞辻的血液獲得了強大的力量。
十二鬼月人物形象
十二鬼月分為上弦與下弦,唯一的評判標準就是實力的強弱,按照一到六順位排序,排名越靠前的鬼實力越強,上弦和下弦之間力量差距極大,其力量來自從鬼舞辻初獲得的血液。他們都是以鬼舞辻的命令為主,和人類進行對抗。
十二鬼月整體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對於鬼的認知頗為相似,長了六只眼睛的黑死牟、白橡的發色,七彩的眼眸、頭上如潑了血一般的童磨、桃紅色短髮,渾身布滿深藍色刺青的猗窩座、平日眼中無數字,額頭腫大,頭上長了兩只角,面容有如般若的半條狗…等,十二鬼月中的每個鬼,都形態各異,以人的形象為基本特徵,衍化出各種想像中的「鬼」的形象。
十二鬼月中不同的鬼形象
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鬼」形象反映的是人類想像的改變,精神領域的改變,從恐懼敬畏到接受衍生,「鬼」這一角色形象的背後,其實反映的是人心。
四、從人到鬼,「鬼」是人類內心的體現
鬼舞辻其實原本是一個人類,但是變成鬼之後擁有了強大的力量和不老不死的生命,出於對無線生存的渴望,他變成了一個無惡不作,嗜血殘忍的「鬼」,完全忘記了身為人的情感。人變成鬼之後,都會失去人的記憶和情感,最終變成一個只知道殺戮和因為懼怕服從於鬼舞辻的存在,故稱之為「鬼」。
動漫中最典型的莫過於《那田蜘蛛山》篇中,十二鬼月中的下弦之伍,蜘蛛之鬼累。身為蜘蛛家族最小成員的累,是家族之中實際上的掌控者,對家庭成員之間的羈絆,有著近乎扭曲的執著。認為即使犧牲性命,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父母都要保護孩子,哥哥姐姐都要保護弟弟妹妹。而家族的成員,都是因為害怕獵鬼人而聚到一起的鬼,不遵守累定下的規矩或者不願意進行「過家家遊戲」的人,皆被累殘忍地虐待。傷害了家族中「姐姐」的累,被目睹經過的炭治郎斥責:「只有恐怖和憎惡的關係的羈絆不過只是虛偽的冒牌貨!」,目睹了家族中的母親以死尋求解脫。
以死獲得解脫的「母親」
執意於家族羈絆的累在和炭治郎對戰的時候,目睹了妹妹禰豆子挺身替兄長擋下重擊受重傷。隨即,累發覺炭治郎和禰豆子這對兄妹擁有著「即便妹妹變成鬼也會在一起」和「妹妹會挺身出保護哥哥」的真正羈絆。渴求家族羈絆的累,想要將禰豆子帶走。為了保護彼此,兄妹倆合力擊敗了累。炭治郎和禰豆子拼死保護對方的樣子,讓累開始疑惑自己到底在執著於什麼。最終,失去了鬼的生命的累恢復了人類時的記憶,想起了自己想要的,不過是自己親手斬斷的,和父母之間的羈絆,對自己來說其實一直想要的是向父母懺悔。
死後,本以為自己不可能獲得父母原諒的累,在地獄的邊緣徘徊時,發現了一直等待著自己的父母。累痛哭著,懷著對父母的歉意祈求原諒,並恢復了原本的樣貌。一家三人相擁而泣,帶著平靜溫暖的心情消失了。
累的一家
心中有鬼,鬼由心生。
作品中的每個鬼背後,都有著關於人的故事,就像累一樣,他們做的很多事,不過是身為人的執念,雖然記憶消失了,但是身為人的時候的那份心願,即使變成了鬼也想做到。「鬼」,不過是人心的另一種體現而已,神和鬼,也只是人的兩種不同體現。
五、終
作品通過人變成鬼這一設定,反應的是角色的內心、精神方面的變化,當邪惡的念頭開始萌生的時候,人就逐漸「變成了鬼」,「鬼」是人心惡的一面的反應。
日本的鬼起源於神,受時代發展的影響,鬼成為了與神相對立的存在,被人所厭惡。其也逐漸變成醜陋兇殘、可怕的形象,除了力量強大之外,是一種傷害人的存在。無論是鬼面具,通過祭祀活動將以「鬼」為代表的災難疾病祛除,對邪惡勢力的對抗。在日本,鬼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代表的含義也各有不同。
大多數故事的最後,人們往往能夠通過合作或者,尋求神明的幫助,消滅鬼,打敗鬼,取得最終的勝利,獲得一種幸福安康的生活,這也反應了日本人追求幸福和諧生活的美好願望,同時表達了對人心向善的期許。
>《鬼滅之刃》「鬼舞辻無慘」和「十二鬼月」,談日本「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