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銅是與人類關係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屬,被廣泛地應用於電氣、輕工、機械製造、建築工業、國防工業等領域,在大陸有色金屬材料的消費中僅次於鋁。銅在電氣、電子工業中應用最廣、用量最大,占總消費量的一半以上。銅還可用於各種電纜和導線、電機和變壓器、開關及印刷線路板的製造。在機械和運輸車輛製造中,銅可用於製造工業閥門和配件、儀表、滑動軸承、模具、熱交換器和泵等。目前,大陸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2017年,大陸精銅消費量已達1179.1萬噸,比2016年增長了1.27%,較上年的增幅有所下降。為了提高大陸銅資源供應安全性,應合理制定各種應對措施,科學認識大陸銅資源供需形勢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選自《主要礦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2018)》(地質出版社出版)
一、國內外資源狀況
(一)世界資源狀況
近年來,隨著全球銅礦勘查投資的不斷增加,世界不斷地有新的銅資源被發現,使得世界銅資源儲量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協調的增長期,具有較高的保障供應能力。截至2017年年底,世界銅儲量為7.94億噸,且全球銅資源分布集中,超過50%分布於美洲。從國家分布看,世界銅資源主要集中於智利、澳大利亞、秘魯、墨西哥、美國等國家。其中,儲量最多的國家是智利,2017年智利銅資源儲量為1.7億噸,占世界總量的21.52%;其他儲量較多的國家還有中國及印度尼西亞等,中國的銅礦資源儲量居全球第六位,占全球儲量的3.42%(表1)。
(二)大陸資源狀況
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共有銅查明資源儲量10395.24萬噸,較上年新增284.61萬噸。目前,大陸的銅查明資源儲量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雲南、甘肅、內蒙古、新疆、黑龍江、西藏8省(自治區),約占全國總量的77.9%。2000—2017年大陸銅查明資源儲量變化情況見圖1。
二、國內外生產狀況
(一)世界生產狀況
1. 銅精礦
近年來,世界銅礦產量不斷增長。截至2017年年底,世界礦山銅產量為2025.3萬噸,比2016年減少0.74%(表2)。目前,全球共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采銅礦,但是從區域分布上看,美洲是世界礦山銅生產的核心,2017年產量達110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54.3%,其中,智利2017年產量達550.4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27.2%。非洲的讚比亞是同比增幅最大的國家,2017年產量比2016年增長27.58%;其次是亞洲的中國,2017年產量比2016年增長25.13%。此外,歐洲的俄羅斯、美洲的秘魯及大洋州的澳大利亞等國家也是世界礦山銅的重要生產區域。
2. 精煉銅
銅精礦主要被用於冶煉而生產精煉銅,隨著世界銅精礦產量的緩慢增長,世界精煉銅產量也在不斷增加。2017年,世界精煉銅產量為2322.2萬噸,比2016年增長0.57%(表3),但也有一些主要生產國如智利等,受銅價下跌的影響,產量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目前,全球雖然有近50個國家或地區生產精煉銅,但是生產精煉銅必然屬於高耗能產業,因而,發達國家一般不鼓勵發展銅冶煉項目,而提倡進口消費。例如歐洲,其精煉銅生產規模基本穩定在355萬~375萬噸之間,滿足不了自身的消費需要;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精煉銅的生產規模也波動不大。只有廣大發展中國家,為了滿足自身發展或出口等方面的需要,才不斷地開展冶煉生產,使得精煉銅產量規模不斷擴張。這方面大陸是明顯的例子。近年來,大陸精煉銅產量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2017年精煉銅產量達到888.9萬噸,較2016年增長了5.37%。基於對銅冶煉項目觀念上的差異,使得銅精礦生產與其冶煉地域發生了變化,即銅精礦的生產地不一定是其冶煉地,這揭示著世界銅精礦貿易問題比較突出。從統計資料看,目前世界精煉銅生產主要集中在亞洲與美洲地區,2017年這兩大洲的精煉銅產量分別達1315.2萬噸及475.9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比例分別約為56.64%及20.49%。未來幾年,可能這樣的格局也難以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二)大陸生產狀況
大陸銅礦資源的突出特點是中小型礦床多,大型、超大型礦床少。在探明的礦產地中,大型、超大型礦僅占3%,中型占9%,而小型占88%;共伴生礦多,單一礦少。諸如此類的特點使得大陸銅礦山建設規模普遍偏小,且經過幾十年的強化開采,部分礦山的資源儲量在大幅度減少,有的甚至已接近枯竭;早些年雖然國家花大氣力發展銅礦業,但是生產成效並不顯著。據國土資源部《全國非油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統計年報》統計,截至2016年,大陸銅礦山企業數為888個,其中大型礦山占3.94%,中型礦山占8.78%。從2005年開始,大陸銅精礦和精煉銅產量增長比較明顯,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但2017年產量有所下降。2017年,大陸銅精礦產量為165.6萬噸,比2016年減少10.50%;2017年精煉銅產能繼續擴張,精煉銅產量達888.9萬噸,比2016年增長5.37%(圖2)。分區域看,大陸精煉銅產量排前十位的省(自治區)包括安徽、山東、江西、甘肅、雲南、河南、廣西、湖北、浙江、福建,產量分別為129.7萬噸、129.0萬噸、128.0萬噸、87.6萬噸、60.8萬噸、48.1萬噸、45.2萬噸、43.6萬噸、37.5萬噸、33.0萬噸,排名前十位的省(自治區)精煉銅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3.53%。
三、國內外消費狀況
(一)世界消費狀況
近年來,世界銅精礦和精煉銅消費穩步增長。2017年,分區域看,世界銅礦消費主要集中在亞洲、美洲和歐洲,因銅冶煉產能分布集中,亞洲地區銅精礦需求量最大。精煉銅消費方面,亞洲仍然是消費量最大的地區,而且呈逐年增長態勢。2017年,亞洲精煉銅消費量達1656.4萬噸,較2016年增長1.01%,占世界總消費量的70.5%。分國別看,世界精煉銅消費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其中,特別是中國、美國、德國的精煉銅年消費量不僅長期高於100萬噸,而且合計占世界消費總量的比例基本穩定在60%左右(表4)。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世界銅消費增長中起較大作用的國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北美和歐洲的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等;另一類是亞洲和南美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韓國、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西及智利等。從今後發展趨勢看,第一類國家的銅消費已經基本趨於穩定,在世界銅消費中增長幅度較小;第二類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大,對銅的消費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尤其是中國,銅消費量增長迅猛,2017年消費量高達1179.0萬噸,占世界總消費量的50.2%。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雖然是世界銅消費的核心區,與中國經濟發展對耗銅產品消費拉動有一定的關係,但是發達國家向中國轉移製造業及中國銅進出口政策方面的問題也是導致中國銅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很多耗銅產品在中國生產製造,其消費量記在中國帳戶上,但是中國很多的耗銅產品是出口供世界消費的,因而,中國銅消費增長存在一定的「虛擬」或「泡沫」問題。
(二)大陸消費狀況
長期以來,大陸銅供應緊張,銅消費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行的,形成了被壓抑的消費(如1988年國家物資部曾下文205種產品禁止用銅等),其消費量低於國民經濟正常高效運行的合理需求,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加快和銅消費政策的放開,大陸銅消費才開始迅速增長。大陸精煉銅消費量突破第一個100萬噸經歷了47年(1949—1995年),消費量突破第二個100萬噸經歷了5年(1996—2000年),消費量突破第三個100萬噸只經歷了3年(2001—2003年),突破第四個、第五個100萬噸只經歷了5年(2004—2008年),而突破1000萬噸僅經歷了6年(2009—2014年),到2014年,大陸精銅消費量已達1130.3萬噸,2017年持續突破1000萬噸,比2016年增長了1.27%,已經連續13年成為世界最大的銅消費大國。而發達國家向大陸轉移製造業步伐的加快及國內電網改造與新建電力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了大陸精銅消費量的擴張,成為影響全球銅價走勢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大陸銅工業產業鏈是非常脆弱的:上遊的資源采掘業不能滿足中遊冶煉發展的需要,而冶煉產品又不能滿足下遊對精煉銅的消費需要,在鏈條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靠進口來彌補其中的供需差距。換言之,大陸銅工業的蓬勃發展及精煉銅消費的快速擴張,都是建立在大規模利用國外資源的基礎上(圖3)。
四、國內外貿易狀況
(一)世界貿易狀況
在資源型領域,世界銅貿易量比較大的方面主要體現在精煉產品上。從統計資料來看,2007年之前,世界精煉銅的貿易量總體呈緩慢增長態勢;受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及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銅消費減少,影響到世界精煉銅的進口,出現同比下降現象。2009年開始,世界經濟逐步走出經濟危機的陰影,帶動銅消費增長,直到2012年銅進口量增長到800萬噸以上,2016年達到900萬噸以上。2014年,隨著世界經濟復蘇形勢趨緩,銅出口量出現小幅回落。從出口國家來看,智利依然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2017年出口精煉銅234.8萬噸,其出口量占全球出口總量的28.0%;讚比亞2017年出口精煉銅驟減,與上年同比減少64.2%
從進口國家來看, 2017年中國進口量為324.3萬噸,盡管比2016年減少了10.64%,但仍是世界第一大進口國,占世界進口總量的36.10%。此外,其他進口量比較多的國家還有德國、美國、義大利等(表6)。
(二)大陸貿易狀況
一方面,盡管2008年宏觀經濟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但是大陸銅消費增長依然強勁;另一方面,受國內資源稟賦制約,大陸銅精礦的實際生產能力與國內對銅的消費狀況不匹配,尤其是在國內各大銅冶煉企業紛紛擴產的背景下,對銅精礦等原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造成銅精礦等基礎原料供需矛盾不斷擴大,原料缺口必須通過國際市場進行調劑。2017年,大陸銅貿易依舊比較活躍,銅礦和精煉銅進口量繼續保持增長,進口銅礦砂及其精礦1733.34萬噸,同比上升1.65%;進口廢銅355.76萬噸,打破了連續4年負增長,同比上升6.26%;精煉銅進口量為324.30萬噸,同比下降10.64%(圖4)。2017年銅產品出口貿易總體低迷,出口精煉銅1.91萬噸,同比下降50.47%。
五、價格走勢
雖然2008年次貸危機在延續,並最終演變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但是在金融炒家等因素的作用下,2008年上半年國際銅價不僅持續走高,而且刷新了歷史記錄;之後銅價稍微震蕩,最終於下半年急劇下滑,並在12月創下了該年度的最低水平。進入2009年以來,世界經濟逐步向好,促使銅價逐步回升,形成了「V」形反轉的走勢。2010年上半年,銅價維持高位震蕩的格局,從2010年7月開始出現線性增長,在2010年年底突破了前期高點。進入2011年,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國際銅價出現震蕩下降的趨勢。
2012年,國際銅價延續了2011年下半年的走勢,在相對高位震蕩。但2013—2015年受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國際銅價出現了逐步下降的趨勢。2016年前10個月,銅價都沒有表現出明確方向性,以在近年來的低位附近震蕩為主,主要波動區間為4500~5100美元/噸;一直到10月末,在多重因素共同帶動下,銅價迎來一輪行情,一改頹勢,漲勢如虹,一度領漲基本金屬,達到6000美元/噸上方,但是,隨著諸多因素的壓制,12月銅價出現一定幅度回撤,年度均價也繼續同比下跌。總體來看,2016年銅價受美元走強、供應過剩及對中國需求擔憂等諸多因素的衝擊,延續著2011年以來的下行趨勢。2017年,銅價有所回升,回升至2014年的水平(圖5)。
大陸銅價與國際市場基本做到了價格聯動機制,國內銅價一般總是隨國際銅價變化而波動。2008年第一季度受國際市場行情影響而反彈沖高,第二、第三季度在震蕩中緩慢下滑;進入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加速了前期的下滑趨勢,使得銅價出現急劇回落而顯示出典型的「熊市」特徵。2009年,大陸經濟逐步走出世界金融危機的陰霾,從第二季度開始,銅價趨勢走出了不斷上揚的格局。2010年,銅價屬於震蕩調整攀升的格局。
進入2011年後,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國際銅價出現震蕩下降的趨勢,國內銅價受國際銅價的影響,前三季度呈現出微幅震蕩趨勢,但從10月開始,出現了明顯下降的走勢。進入2012年,國內銅價呈現波動很小的震蕩走勢。2013—2015年,國內銅價走勢基本與國際銅價一致,但2015年具體情況稍有區別,雖然價格也於11月24日創出年內新低的33150元/噸,但是下半年的倫銅下跌時,滬銅顯現出較為明顯的抗跌走勢,比值在不斷走高。2016年第二季度中期以後也是由於人民幣不斷貶值,滬銅表現得相對更為強勢一些,兩市比值不斷走高。2016年的SHFE當月期銅和三個月期銅平均價分別為38152元/噸和38203元/噸,同比分別下跌6.11%和5.87%。2017年的銅價上升(圖6)。
六、結 論
(一)世界供需形勢
無論是2003年世界經濟復蘇的驅動,還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銅產品生產與消費並沒有顯著增長,而是以緩慢的速度在微增長。目前,礦山銅產量與冶煉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供需差距,但是如果考慮廢雜銅回收情況,則銅原料不僅能滿足世界銅正常的冶煉需求,而且有一部分銅精礦富餘而需要庫存(近幾年,世界銅精礦的庫存量基本在10萬~20萬噸之間波動),2016年世界銅精礦供需仍出現過剩;另外,世界精煉銅市場自2012年轉變成供應過剩以後,由於大陸進入經濟結構調整期,對銅的需求增速放緩,導致世界銅消費增幅也受到較大限制,但精煉銅產量隨著銅精礦供應的改善呈現穩定的增長趨勢。近年來,世界精煉銅生產與消費都在微增長,2016年世界精銅還是延續了近年來小幅過剩的格局。總體來看,世界銅資源供需基本是健康平衡的。
(二)大陸供需形勢
大陸銅礦資源特點是中小型礦床多,大型、超大型礦床少,銅礦山建設規模普遍偏小,資源稟賦條件先天不足,短板日益凸現,目前國內銅礦產量與實際消費量非常不匹配,銅礦資源自給率逐步降低;另外,受大陸銅冶煉產能持續擴張的推動,銅精礦需求量逐年增長,遠遠高於國內產量增幅和增速,國內銅精礦產消量缺口逐步擴大,但進口銅精礦也有較快增長。今後,全球經濟仍處於金融危機後深度調整期,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下滑,大陸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經濟增速放緩,對原材料的需求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加之勞力力、環保等成本的提高,用銅終端產品出口競爭優勢減弱,應一方面控制產能,另一方面化解過剩產能,以緩解大陸銅礦資源的供應緊缺和精礦進口量的不斷增長局面。
(執筆:陳甲斌 黃昭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