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人設崩壞前,我們如何進行自我重建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下一個人設崩壞前,我們如何進行自我重建

「人設崩塌」又上了熱搜

「人設」是「人物設定」的簡稱,源於遊戲、戲劇或是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寫,後來被廣泛借用於公眾人物身上。

盡管「人設」這件事已經被討論了很多次,我們面對下一個「崩壞」時,仍然無法完全「從容不迫」。

今天的三篇精神家園節選,我們探討如何在「崩塌」中重建自我認知,這或許是現代人需要不斷面對和正視的事。

@策劃|中青編輯部

@精神家園|如何進行自我重建?

與他人的界限

不同於虛擬世界,現實生活中的「人設」往往是針對大眾需求精心打造的產物。

這樣產出的社會形象,與其說是人物性情,更像是角色表演。公眾人物面向大眾的公開性和凝聚力,使得社會對其產生了較高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範,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眾人物公私生活的分裂。

就理想情況而言,表里如一是被人認可的。但人非聖賢,一旦公開形象與私生活落差較大,就出現了所謂的「人設崩壞」。

下一個人設崩壞前,我們如何進行自我重建

人設崩以後,會產生背叛感,「熟悉、了解的樣貌隨時可能破滅,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此類問題引起的不信任,可能使人產生質疑,或者茫然失措。這其中,包含了重建自我認同這件事。

我們為什麼要將公眾人物的私生活或道德行為視為自我認同的標準?如果「人設崩塌」這件事發生在身邊的朋友身上,由於雙方關係的後續發展,背叛感會加深,防備感增重,這種近乎下意識的反應,也是自我與他人的界限。

如果發現同學/同事劈腿,大部分人可能是默默旁觀,或許因此降低一些對TA的評價,不過總體來說,並不會因此絕交,還是能一起聚餐、聊天,甚至簡單、初步的合作。

這種反應並非喪失自我,而是因為一開始,我們之間的關係就從其他因素開始,與愛情無關。

因而當對方的行為不如想像中那樣時,我們會做出暫時疏遠和拒絕愛情牽涉的判斷,但後續的發展還是主要依賴繼續交流,有時也會出現「公是公,私是私」或「私生活和工作無關」的不予置評。

所以,漢武帝仍是千古名君,司馬相如依然是漢賦名家,「君子不以人舉言,不以人廢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回到最初的本質審視情誼建立的動機,才能冷靜又不失自我的思考對錯。

@文/浮雲小明

繼續吃飯

一天早飯的時候,兩歲半的兒子自己喝湯,喝著喝著,不小心把碗打翻了,湯灑在了桌子上。

我一下子發了火,趕緊拿抽紙給他擦乾淨,想著可別弄到衣服上,又得洗,多麻煩。爸爸也在一旁吼他:「你看你,讓你小心你不聽……」

孩子看著我們生氣,似乎想要安慰和彌補自己的「過失」,小聲說:「媽媽,再盛一碗吧。」突然間,我被這句話擊中了。

我們成年人的思維方式,總愛在遇到「事」的時候發火、氣憤、指責、懊惱,並各種詰問:「下次還這樣嗎?」「怎麼可以這樣?」「居然還能這樣?」

我們常常希望犯錯誤的人能夠總結教訓,以後不再吃虧,可我們常常忘了:湯灑了再盛一碗,「繼續吃飯」才是當下。

下一個人設崩壞前,我們如何進行自我重建

股市上有一個專業術語「止損」,也叫「割肉」,指某一投資出現的虧損達到預定數額時,及時斬倉出局,以避免形成更大的虧損。

「止損」的目的,在於投資失誤時把損失限定在較小範圍內。關於止損的重要性,專業人士常用鱷魚法類比:假定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愈掙扎,就被咬住越多。唯一的機會,是犧牲一只腳。

而人生中的鱷魚法則是:當你發現自己面臨的現狀或境遇背離了正確或者期望的方向時,也可以立即止,懸崖勒馬。

這時,快速進行自我重建,是最明智的選擇。工作沒了就再找一份;失戀了,再等待下一份愛情;生病了,能治好就治,治不好,就珍惜每一天。

失之東隅,尚有桑榆可期,我們時常面臨的某種「崩壞」,只是「某個人」「某件事」,而不是真理。

很多人只知選擇容易、堅持困難,但不知道選擇放棄、歸零,遠比堅持更難。人是一種感性動物,容易受到內在恐懼情緒的驅動,比起推倒重來,尋找更好的機會重獲新生,更願意固守已有的,規避眼前的損失。

同時,人最難以接受的,往往就是承認自己的錯誤,接受自己的失敗,甚至會被所謂的面子、自尊挾持而自欺欺人。

比如一份工作,從開始的懵懂到後續的屢遭不順,卻不甘心辭職,反而一邊抱怨、一邊惰怠地期待「明天會更好」;

比如一段感情,雖然衝突不斷、矛盾重重,看對方越來越不順眼,但因為交往多年,不甘心就此結束,而寧願彼此將就,一忍再忍。

套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真正的勇士不僅要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更要敢於放棄毫無價值的曾經和現在。

放棄過去錯誤的付出和努力,及時止損,並不是對自己的全盤定,不經歷過往的那一遭,你也不會有現在的洞明。

@文/許春苗

「免費」成人

我讀書時代有一位老師,智商高,情商也高,大學畢業後留了校,一番深耕細作,不幾年就少年得志。

剛當上主管那會兒,他的自我認知有點「生猛」,總想樹立一種「不怒自威」的老成模樣。

名利如烈酒,喝多了難免上頭。我們畢業後,聽說不知收斂的他終因工作問題栽了,失了公職,我們紛紛替他惋惜。

今年年初,我到中部某市開會,碰到一位師兄提起他,說老師如今在一家物業公司做經理,洗心革面,低調務實,活脫脫換了個人,我聽了滿心歡喜。

感情這東西很玄妙,往往不按邏輯出牌,是人都難免有淺薄的時候,孔聖人也曾得意忘形過,何況凡俗等輩。

每個人的成長,都要交數額不等的學費,免費「成人」的好事,是不存在的。

下一個人設崩壞前,我們如何進行自我重建

放開去說,孔子所雲「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輿論一邊倒地說一個人好或一個人壞,我們都要當心。

輿論雖是民意,但有時會被別有用心者裹挾利用。黃庭堅:「三人成虎事多有,眾口鑠金君自寬」,也是在警醒世人。

一個人的淺薄總是有語境的。生活總是走過千山萬水,歷經磕磕絆絆之後的自我和解

當然,一個人遭遇挫折後,周圍人的態度總是複雜的,有的真誠鼓勵,有的幸災樂禍的,有的冷眼看笑話。我們大可不必因此懷疑人生。

不過我始終以為,人性還是美好居多。清人吳喬說:「事之關係功名富貴者,人肯用心。」在這個紛擾的世界,如何更好地安頓自己、接納別人,始終是個大命題。

我能想到最好的方式便是「從容不迫」。對他人尊重,對周圍事物環境的包容和體諒,對自身志趣的踐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這其實回答了如何處理個體與群體關係的命題。「從容不迫」的核心在仁恕,在於推己及人,遇事有同理心。待人能不以愛憎匿善,心中有愛,則天下無賊。

@文/高磊

將刊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19年第3期

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下一個人設崩壞前,我們如何進行自我重建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