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正式成為「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武漢疫情正式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WHO)1月30日在日內瓦再度就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召開緊急會議後正式宣布此次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這一結果是由多名國際專家組成的「突發事件委員會」經過數小時的討論後做出的評估。

  「目前在中國之外已經發現了98起感染病例,分布在18個國家。在德國、日本、越南以及美國共出現了8起人傳人的感染病例。目前在中國之外還未出現死亡病例。盡管這些數字與中國境內的感染病例數字相比較小,但我們也需要攜手共同應對,以防止更廣範圍的傳播。」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緊急會議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這一決定「不是因為正在中國發生的事情,而是因為在中國以外發生的」,譚德塞說。「我們最大的擔憂是病毒傳播到那些衛生體系相對脆弱以及那些應對準備不足的國家。」

  譚德塞還再次強調了他對中國政府採取的防疫措施的肯定和讚賞。「中國在發現疫情、分離病毒毒株、對病毒基因組進行測序並與世衛組織及其他國家分享這些信息這些方面的速度令人讚嘆……在很多方面,中國樹立了突發疫情應對措施的新標準,」 譚德塞說。因此,世衛組織「對中國政府控制疫情暴發的能力繼續保有信心」。

  根據世衛組織的《國際衛生條例(2005)》,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意味著疫情達到「嚴重、突然、不尋常和意外」的情形。具體疫情傳播標準包括:是否通過國際傳播對其他國家造成公共衛生威脅、以及是否需要國際上協調一致的反應。

  1月23日,世衛組織開會決定暫不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當時,「突發事件委員會」的16名委員對疫情是否構成全球威脅的看法存在分歧,部分委員當時考慮到超過90%的案例都在中國,疫情屬「中國公共緊急事件」而非「全球」,最後決定10天後(或更早)再評估。

  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專家斯立德哈爾(Devi Sridhar )對《財經》記者指出,在世衛組織1月23日作出決定後,疫情升溫迅速,「數據顯示疫情未獲得控制」,這是為什麼「突發事件委員會」有重新考慮的必要,「過度反應好過反應不足」。

  她解釋,疫情應對提升到「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世衛組織將能夠扮演疫情和資源的整合平台,改善目前各種虛假信息遍布的情形,因為新決定意味著「疫情非常嚴重,(世衛組織將確保)所有政府都有能力確診感染案例、阻斷傳染……而疫苗的研發將需要一段時間。」

  據世衛組織1月30的最新統計,新型冠狀病毒已擴散至全球19個國家,全球共7834起確認感染病例。印度、菲律賓和芬蘭在1月30日分別發現了本國首個感染病例,被感染者均有武漢的旅行史。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屬於通常存在喉嚨、鼻子和肺部的呼吸道病毒,不過新型病毒存在於肺部的比例高過喉嚨和鼻子。WHO目前認定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力為1.4至2.5(即每個感染者可能傳染1.4-2.5個人),重症率約為20%,致死率約為2.7%。 相比於SARS的15%左右的死亡率,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低了很多。

  疫情的蔓延已經迫使各國政府和組織採取行動。國際奧委會在1月29日也在聲明中指出,正密切關注疫情是否將影響原定於今年7月24日至8月9日在東京舉辦的夏季奧運會。

  俄羅斯政府新任總理米舒斯京在1月30日的內閣會議後宣布緊急關閉中俄陸地邊境25個口岸中的16個,以阻止可能的病毒蔓延。此外,俄羅斯外交部建議俄羅斯公民暫緩到中國境內旅遊並停止對中國公民發放電子簽證。俄羅斯目前還沒有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病例。

  在世衛組織未做出決議前,已經有至少16家航空公司取消或縮減了往返中國的航班,包括加拿大、印度、首爾、澳大利亞、英國航空、坦桑尼亞、芬蘭航空、瑞士航空、德國漢莎等。

  國際防疫平台成立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03年SARS之後依國際健康規範(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建立的機制,2005年通過的《國際衛生條例》對196個成員國有法律約束力,世衛組織需確保會員國保有能診斷出感染者和隔離患者的「核心能力」,以及識別出無預警增加的嚴重呼吸道症狀案例。

  新機制將原本聚焦於隔離和邊境控制的措施改為專注於控制源頭。一旦將疫情列為突發事件,突發事件委員會每三個月重新評估一次疫情並確認是否仍屬突發事件。目前仍在突發事件狀態的是源自剛果(金)的伊波拉和 2014年的骨髓灰質症(小兒麻痹)。

  2009年以來,世衛組織曾把五項傳染病疫情列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包括2009年的H1N1禽流感、2014年的骨髓灰質症(小兒麻痹)、2014年西非的伊波拉疫情、2015-2016年的寨卡病毒和2018年8月在剛果(金)發生的伊波拉;其中對H1N1禽流感的反應被批評太快,2018年的伊波拉疫情反應被批評太慢,直到2019年剛果(金)境內死亡人數達到1405例,並且傳播到鄰國烏干達,世衛組織才在2019年7月17日將其列為突發事件。

  世衛組織對疫情是否列為突發事件標準和決策機制受到質疑還不只在反應速度。同樣是源自冠狀病毒的2013年中東呼吸症候群,盡管傳播到24個國家、造成超過500人死亡,世衛組織在經過10次會議後仍未將其列入。

  世衛組織的突發事件委員會盡管主要由流行病學家和病毒學家組成,但決策時仍被認為受了政治影響。全球健康專家克里夫特(Charles Clift)早在2014年就指出,事實情況下,政治無法完全從世衛的技術工作中剝離, 他建議政治應該被降到最低,同時警告政治考量將「損害世衛組織身為健康標準維護者的權威和信譽。」

  為進一步了解疫情的發展情況,譚德塞率世衛組織代表團於1月28日訪問北京,獲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他對中國國內的防疫舉措以及和其他成員國合作抗疫的作法表示讚揚。

  代表團特別指出,因為中國的通知,德國官員得以及時對可能入境的感染者進行調查,該患者後來成為歐洲境內第一個人傳人案例。

  世衛代表團在訪問北京後,隨即組織專家團隊準備派至中國協助疫情控制,同時組織新的抗疫物品供給平台。1月29日,世衛組織的疫情報告指出,已經和世界經濟論壇成立一個跨公、私領域的資源整合平台 「The Pandemic Supply Chain Network (PSCN)」。該平台邀請超過30個私企或單位及10個跨國組織在1月29日召開數次電話會議,就防疫資源的供給和需求進行評估,為接下來確保全球供給充足做準備,該評估報告將於2月5日完成。

  全球抗疫下一步

  傳染病專家從模型分析結論推估新型冠狀病毒在獲得控制之前,被感染者數量可能達數萬,具體數字尚無結論,但目前案例數肯定未達峰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安全中心主任的英格萊斯比(Tom Inglesby) 指出,目前當務之急是全球一起協助中國確認所有感染案例,包括快速篩檢、隔離、同時提供完善的治療。全球社會「協助中國不只是因為是對的事,更是因為這將有助於防止全球擴散。」

  目前國內外科學家已在利用中國提供的病毒基因序列研發診斷試劑、疫苗以及可能的病毒抑制劑。

  在治療上,臨床治療冠狀病毒的用藥為治療伊波拉的抗病毒藥物雷姆昔韋(Remdesivir)以及用於治療愛滋病的克立芝(Kaletra),但這兩項藥物的療效都未獲完全確認。根據報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試圖通過取得的病毒設計出一個訓練病人免疫細胞識別並消滅病毒的方案,類似的方法也曾經用在治療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但這兩種疾病的治療方案最後未完成臨床試驗。

  英格萊斯比進一步指出,全世界都應該為疫情無法有效控制的情形作出預備方案。其中,他認為首要目標就是結合科學家和醫藥公司全力研發疫苗,數個研發計劃同時推動,投入大量資金、壓縮研發時間,一旦開發出來,安排疫苗能在多地或多國同時製造,最後由世界衛生組織統一分配給成員國。

  盡管不少疫苗專家正搶時間研發疫苗,但是從開發、臨床試驗到量產需要數周到數月的時間。位於挪威首都奧斯陸的流行病防治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宣布該中心的疫苗可能在16周內進行第一階段人體臨床試驗;成都的三葉草生物制藥也表示將在數周內準備好可供臨床試驗的疫苗。不過,諾華制藥CEO萬思瀚則指出,研發出可用疫苗將需要至少12個月。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彼得多哈提傳染和免疫研究所在1月29日宣布成功在實驗室復制出新型冠狀病毒,接下來可以用於抗體測試。

  研發疫苗和抗病毒抑制劑都存在未知數,病毒傳播速度也依然未知,這也是為什麼不少科學家迫切地認為世衛組織應該將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病毒和疫苗專家克萊默(Florian Krammer)對《財經》記者指出,全球共同應對防疫在當下至關重要,他相信在中國國內非常優秀的病毒學家的帶領下,很快就能研發出疫苗,但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在那之前我們需要用別的方法。」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武漢疫情正式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