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摘要:(原標題:除了為疫情防控捐款,企業還可以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如果是首次因為疫情防控而參與企業社會責任,那麼就需要在疫情之後堅持下去並持之以恒,而不是銷聲匿跡和杳無音信。
(原標題:除了為疫情防控捐款,企業還可以如何承擔社會責任)
2019年底2020年初,武漢市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波及全國,引發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武漢市和湖北省其他城市處於疫情前線,面臨醫護人員、醫療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等方面的人員緊缺和物資短缺。中央政府和其他省份的地方政府部門紛紛伸出援手,大量企業也馳援湖北。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數百家企業和個人向疫情防控伸出援手,其中捐贈過億元的企業多達20個。這些企業涉及醫藥、互聯網、金融、房地產、汽車、教育、家居等許多行業,既有民營企業,也有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此外,還有大量演藝明星等社會名人和普通民眾以個人名義捐贈。
在這份捐贈排行榜上,阿里巴巴拔得頭籌,設立10億元醫療物資採購供應專項基金。緊隨其後的是百度和騰訊,百度設立3億元疫情及公共衛生安全攻堅專項基金,騰訊捐資3億元設立肺炎疫情防控基金。美團、招商銀行、字節跳動、恒大集團、吉利控股集團等企業捐贈2億元,快手、萬科、碧桂園、中國飛鶴、美的集團、好未來、金光集團、伊利集團、融創中國、世紀金源等企業捐贈1億元及以上。
大疫當前,任何人都無法獨善其身。疫情引發的交通管制乃至「封城」,令交通、旅遊、影視、酒店、零售等許多行業的企業蒙受巨額損失。但是,許多企業在這種生存和發展的危機下卻向疫區紛紛伸出援手,彰顯了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感人精神。
隨著疫情防控局勢的變化,進行各類捐贈和其他公益慈善活動的企業將越來越多。與此同時,隨著醫護人員和救災物資的快速到位,疫區人員和物資的緊缺局面將大大緩解。在企業捐贈熱情高漲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不當的問題。比如,一些企業捐贈的物資因為不匹配和不適用而無法使用。再如,某些企業的捐贈方式令人哭笑不得,收到的效果適得其反。比如,某些保險公司捐贈免費理賠保險。如何正確履行和創新企業社會責任,進一步釋放企業社會價值,就成為防疫時期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
企業社會責任的做到方式
企業社會責任(CSR)是指企業超越了狹隘的股東商業利益,而對員工、消費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所貢獻的社會價值。企業是否及如何承擔社會責任,一直備受爭議。在企業社會責任的早期,存在兩大針鋒相對的流派:一派觀點認為在商言商,企業的本分就是營利,企業賺錢就是最大的社會責任;另一派觀點則認為,企業同其他利益相關者休戚與共,無法完全在商言商,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時至今日,依然存在針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這兩派觀點,只不過第二種觀點逐漸占據主流,並成為眾多企業信奉的價值取向。很多企業社會責任的出發點是發自本心,是企業文化、使命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但是,在商業與公益之間,企業往往需要求得平衡。一些企業之所以承擔社會責任,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行銷和「漲粉」,其背後仍然是為了商業利益。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我們都應為企業所付出的真金白銀和貢獻的社會價值而喝彩。
筆者近兩年都參與了《經濟觀察報》舉辦的CSR年度盛典,接觸和了解到數十家知名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 從這些優秀企業社會責任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性規律,並可以引導更多的企業正確承擔社會責任,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除了捐款捐物,企業社會責任有許多履行和方式。
首先,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應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此次疫情對許多行業的企業生產和經營,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滅頂之災。很多企業的當務之急是開工復業,並走出疫情導致的發展困境。企業社會責任不在一時,企業捐款數額也不在於彼此攀比。只要是貢獻了力量並創造了價值的企業,就是疫情防控的正能量。哪怕此時經營困難難以支援,也不必為此而盲目攀比。畢竟,企業社會責任的前提是企業卓越的商業成功,無此難以做到企業社會責任的永續發展。
其次,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突出企業社會責任的專業價值。除了單純的捐款捐物,企業社會責任可以有許多創新形式。企業的技術、設備、人力資源和技能都是企業的專長,也是企業專業地承擔社會責任的優勢。各類醫療機構提供的免費在線義診,在線教育公司提供的免費教育資源,衛浴公司為火神山醫院提供的衛浴設施和安裝服務,各大物流快遞公司提供的救援物資綠色通道……這些都是企業發揮自己專長並提供對應物資的典範。
對於企業員工有專業技能的,則可以鼓勵員工發揮專業技能,為疫情防控做出專業貢獻。比如,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鼓勵會計師為疫區捐贈提供免費出納、會計和審計服務,律師事務所可以鼓勵律師提供義務法律咨詢服務,互聯網公司可以鼓勵工程師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大數據搜尋、編程等專業服務,等等。
再次,企業應動員其所在的供應鏈上下遊、產業生態圈和用戶等方面,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廣泛動員。企業不僅可以自己出力,而且可以發揮一呼百應的作用,通過供應鏈和平台效應,使企業社會責任產生倍增效應。我們看到阿里等電子商務企業為醫療物資調配提供平台支持,提速解決疫區醫療物資短缺。我們看到滴滴等共享出行企業為醫護人員的交通出行保駕護航,使公共交通管制後仍然可以回家休息和精神飽滿地上班。
但是,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也應考慮到行業生態,避免因為一己之利而導致滿盤皆輸。比如,春節檔賀歲片電影集體大撤檔,避免影院放映導致疫情擴散。但是,《囧媽》卻通過字節跳動旗下短視頻平台提供免費播放。《囧媽》此舉既避免了商業利益受損,也借力字節跳動而擴大影響力。但是,此舉卻得罪了包括電影院線在內的許多影視業利益相關者,使其可能面臨被同行業「封殺」的風險。
此外,在數字經濟日益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履行網上社會責任。《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指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4.8%,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我們看到中國知網和維普資訊開通免費下載論文全文的服務,為人們開展科研和獲取知識提供便利。當許多高校師生無法按期返校開學時,他們還需要備課、上課、完成作業和撰寫論文,兩大付費知識平台的免費開放獲取,對於廣大師生而言無疑大有助益。我們看到問卷星開通了免費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調研服務,為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公益組織提供免費的增值服務,使他們能夠更便捷地開展相關問卷調查、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等。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加速,我們會看到更多企業社會責任從線下走向線上,並通過線上活動帶動線下企業社會責任。
最後,企業社會責任貴在制度化、一以貫之和持之以恒。如果是首次因為疫情防控而參與企業社會責任,那麼就需要在疫情之後堅持下去並持之以恒,而不是銷聲匿跡和杳無音信。如果是此前就有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則應保持定力並一以貫之。凡事貴在堅持,企業社會責任亦如此。只有始終保持企業社會責任的熱度,使之成為企業的文化符號和形象標籤,才能一方面調動內部員工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獲得消費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持續關注。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企業社會責任,也為更多的企業指明了方向。無論是發自本心還是為了商業利益,企業社會責任都將為企業帶來有形和無形、近期和遠期的各種收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愈加強調社會價值投資和社會影響力投資,並做到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我們期待更多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並能夠專業、創新和持續地投資社會價值。
(作者馬亮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除了為疫情防控捐款 企業還可以如何承擔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