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方研究亂象暗生:兩三年景首席、顏值壓倒研值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黃一靈)訊,從華創的「假高管門」到浙商證券的90後銀行女首席,春節後的賣方研究又被推到了風口上,爭議聲再度集聚。

自申萬研究所1992年創建,券商研究至今走近30個年頭。此後,國內的券商紛紛發起設立研究部門或獨立的研究所,現已經有96家券商建起了研究所。一邊是券商研究的迅速成長,一邊也是亂象環生。以下五大現象一度成為刷屏討論:

第一點指出,近年來,隨著專家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研究所對專家的依賴日益增強,分析師整體研究能力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可能下降,長期以往會侵蝕這個行業發展前途;

第二點,則認為部分研究所公開強調所謂的「服務」,以消息靈通和與上市公司主管關係好為榮,遊走在內幕交易的邊緣;

第三點,指出拔苗助長現象嚴重,出道兩三年,紛紛當起了首席,雖不排少年天才,但行業有這麼多年紀輕輕的首席,是不太正常的;

第四點批評更為犀利,直接批評說「顏值壓倒研值」,喜歡招年輕美女,尤其是機構銷售,更是美女眾多,招聘標準甚至赤裸裸的要求:長得乖,放得開;

第五點,則指出不少研究報告沒有邏輯,數據根本經不起推敲,質量堪憂,研究報告成了忽悠散戶接棒的手段。

沒有出處的這五點匿名批評,卻很點出了行業痛點。因何出現這些現象,很多行業人士都在尋找背後原因。

亂象一:分析師從業時間越來越短,首席變得越來越容易

「現在首席這個詞已經很常見了。」一經歷券商研究市場變遷的研究人士說道。

隨著券商研究所和券商分析師隊伍的擴容,首席也愈發多見,近年來還踴躍出不少90後首席,例如安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宇91年,浙商證券銀行首席梁鳳潔94年,2018年方正證券還在內部提出要「培養90後首席」。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以上兩位分析師成為首席之前的從業時間均未超過3年。其中,張宇2015-2017年供職於國泰君安,2018年初任安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梁鳳潔2017年進入國泰君安研究所實習,2018年7月研究生畢業後正式入職,也即從正式入職到成為首席,僅僅一年半時間。

按正常邏輯,一個研究員或分析師應該基於多年市場和業務沉淀才能成為首席,如今首席成長周期明顯縮短,對於行業而言究竟是不是一個好現象?

某頭部券商分析師表示,在以前的江湖中,研究員晉升順序是需要先從普通分析師開始,到高級分析師、再到資深分析師,最後才是首席分析師,這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現在分析師普遍是趕鴨子上架,有點拔苗助長。一個好的分析師,沒有3-5年的時間,是很難成為一個‘有營養’的分析師。」

一位券商行業首席持有類似的觀點,認為10年以上的從業經歷成為首席是行業默認的標準,包括產業經驗以及分析師經驗,沒有人脈圈,沒法深入了解行業。

某中型券商研究所負責人則稱,分析師的從業時間超過10年以上的很少,行業留不住這些資深人才,從業3-5年後,分析師離職率最高,而2-3年經驗的分析師一般來說,沒有足夠的合規意識和專業意識。研究所規模急劇擴張,讓首席的標準一降再降,這也是首席越來越年輕的原因之一,「即便是天才,也需要時間和經歷的磨練」。

對於從業時間的質疑,張宇曾發文回應稱,「當然我也明白,這里的‘年輕’可能不是說年齡小,而是指資歷、閱歷淺。這方面我的確無力辯駁,但我知道人如股票,投資者不光看他現在如何,更要看未來現金流如何。」

實際上,分析師成長期大幅縮水背後,是行業的不斷擴容。

2015-2019年,證券業協會註冊登記全國分析師人數分別為2278、2460、2663、2985和3382,處於不斷增長的狀態。

以近兩年的變化人數來看,變化人數超20人的僅有華西證券和國盛證券兩家中小券商,分別為30人和25人。從同比增長情況來看,排名靠前,超50%的均是中小券商,但大多都是從零起步,發力研究業務。也就是說,分析師人數的擴容,主要都是來源於中小券商研究業務的發力。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