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全球金融市場「驚心動魄」的2018年仍令人記憶猶新。在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漫漫征途中,更多投資者選擇離場觀望,留下的人選擇押註低波動性的「安全交易」。
但匯豐私人銀行、巴克萊資本投資者解決方案等在內的大型機構或基金都開始預警,由於「押寶」的人數和資金過多,華爾街看起來最安全的交易已經進入危險區。
據彭博社統計,1月共有25億美元湧入在美國上市、追蹤低波動性類股的ETF中,其中iShares Edge MSCI Min Vol USA ETF(最小波動性美國ETF,交易代碼USMV)這款產品單月吸引了10億美元增量資金,過去九個月都持續迎來投資者流入。
納斯達克也在官網撰文稱,上述ETF本周一漲0.3%,日高為55.65美元,接近去年9月21日觸及的52周新高57.67美元。在過去五個交易日,這一ETF累漲1.97%,過去21個交易日(一個自然月)累漲6.83%,過去63個交易日(一個季度)波動上漲1.59%。
此外,Invesco S&P MidCap Low Volatility ETF(標普中盤股低波動性ETF,交易代碼XMLV)的周度表現也較為突出。過去一周大概迎來6430萬美元的資金流入,單周增長3.1%。這一ETF今日同樣上漲0.3%,日高47.78美元,接近去年9月中旬所創的52周新高49.46美元。


(來源:雅虎財經,紫色為USMV,藍色為XMLV,粉色為標普500指數,過去一年表現)
資金持續湧入,令標普500大盤中低波動性指數的市盈率不斷上漲,目前接近至少2013年以來最高。低波動性指數的市盈率曾在2017年觸及峰值後回落,估值下滑疊加低波動性的類債特徵,成為此類股票吸引力的源泉。分析稱,這些個股之所以波動性低,部分是由於沒有充分估值。
咨詢機構Wisdom Tree的全球研究主管Jeremy Schwartz也撰文指出,波動性提升、投資者想要削減股市風險敞口等衝動,令去年四季度美股的板塊配置經歷「戲劇性」輪轉,資金從科技等動能股,更多地進入到了防禦型、高股息和低波動性的類股中:
「低波動性的板塊在2018年表現最好,到去年12月中旬前跑贏了大盤500個基點。但風險也隱藏在其中,低波動性類股由於過於受歡迎,在美國至少看起來估值過高了。
這個投資要素非常受歡迎,倉位也非常擁擠。現在,MSCI USA最低波動性指數的市盈率比標普500大盤還高了幾個點,盡管這個市場領域集中在更慢增長、更低盈利能力的公司。盡管我們也擔心波動性提升,但未來我們會對這類投資更謹慎。」
這與其他大型機構的觀點不謀而合。資產管理規模高達9850億英鎊(約合1.3萬美元)的Legal & General Investment Management跨資產投資主管John Roe對彭博社表示,低波動性板塊可能更為脆弱,「正在成為共識的倉位布局,對我們來說就是警示信號。」
法興銀行的歐洲股市策略主管Roland Kaloyan還提到了低波動性類股面臨的另一大風險,即全球主要央行收緊貨幣政策仍是一個大背景,因此挑選低波動性個股時,還要重點關注其是否具有高質量的資產負債表:
「很多低波動性的個股都具有更高杠桿的風險敞口,例如防禦型板塊的通用事業和電信股也是重資產經營領域,可能會對利率走高更為敏感。相對無風險的國債等實際收益率走高,也會令其他一度有吸引力的策略形象打折扣。」
2018年年全球股市的市值縮水近12萬億美元,幅度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也是歷史上第二大紀錄。「如果只看市場表現,全球經濟正邁向一場衰退。」 再加上主要國家貿易摩擦、美國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等擔憂,市場避險情緒濃厚。
為了避免單一押註低波動性類股導致「不再安全」,不少專家推薦在轉向防禦的同時,也持有一些成長性的類股或板塊。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暫時離場觀望。
TD Ameritrade的客戶活動指數顯示,美國散戶並沒有參與追漲今年1月的股市反彈,反倒連續第四個月削減了股票風險敞口,今年前四周的敞口創2012年7月以來最低。還買入金融產品的投資者更多聚焦在低波動性的固收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