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創頭條 來源|創頭條
導語 近兩年,每逢經濟波動,質疑聲中,少不了的筆伐對象就有「雙創」。作為本屆政府最重要的施政內容之一,批判者的視角也大體類似上屆政府的「四萬億」。比如雙創浪費了社會資源,通過補貼制造了經濟泡沫,創業誤導了大學生等等。雙創從業者角度,類似討論圈內其實不少,但不耽誤大家每天都在想辦法規避與解決問題,做有價值的探索。局外視角,則真切感覺到,對「雙創」還有諸多資訊不對稱,及誤解。利用疫期閒暇,創頭條特推出「雙創座談」系列,意在梳理相幹「小問題」,更多意在於圈外溝通,算是給「雙創」科普。也期待圈內同仁可參與討論,賜文更佳。 說起雙創要素,更多指向是創業公司、投資機構、孵化載體,還有政府政策等。 雙創服務行業則鮮有被提及和關註。盡管經過五年多的發展,這個行業已經基本形成。 當然,雙創服務並不完全是雙創催生的品類。後者主要指稱to G類服務,而to B的,如投融資、技術、營銷、人力、工商財稅法等,包括孵化,都屬傳統產業。 創頭條曾對這些行業分別做過數據梳理和調研,發現有些共同點。 比如,每個垂直行業都很分散,基本上沒頭部企業。工商財稅法為例,基本上都是小公司在做,屬地化嚴重,線下依賴性很強,更難完成擴張。 雙創起來後,出現了一些線上線下平臺,希望能整合,但一方面普遍整合效果一般;另一方面,最後發現平臺都還是在自己下場幹活,因為線上模式很難讓這些服務公司或創業公司交錢,因為都缺錢。 這也是雙創服務行業的另一個特點,即普遍活得都不好。 做的基本算是蚊子腿上找肉的苦活,投入大,利潤微薄,在現有模式下做大也基本無望。 原因有二:一是,中小微企業普遍現金不好,支付能力低;二是to B生意的共性——企業成本管控和支付流程等,讓付費成為一件很費勁的事情,這與to C的沖動消費及決策鏈簡單相比,完全不一樣。 投融資服務曾在2015年、2016年左右雙創爆發期被認為很有空間,如以太資本、華興逐鹿X、小飯桌等也都勢頭不錯,以太甚至曾經占據早期市場70%左右份額,但後來這些公司要麼轉向後期FA,要麼自己下場做基金。 培訓服務方面,催生了創業黑馬雙創第一股,但其在該市場的打拼並不輕松,也開始自己做基金,及轉向「一億中流」的產業服務。 孵化服務一直被廣泛誤讀為補貼生意,但即使如此,從業公司也非常不輕松。 普遍難做大,不賺錢不說,一方面,政府委托都有特定KPI,且不確定性挺高,這與所有to G生意面臨的風險一樣。再加上「補貼」的分期支付方式,基本上能拿到全額的並不多。 另一方面,孵化服務並不是二房東那麼簡單,需要承擔的服務細項很多,且隨機性不小,基本上充當了政府各種上下行的通道。 比如,政府各部門的接待工作、統計工作。這方面,估計疫情期間很多孵化器運營方都深有體會。 眾創空間行業就更明顯了,標桿Wework已成為孫正義的滑鐵盧,純資本推進但難以收取增值費用的增長模式,正讓整個行業面臨長期的不確定性。 如果更多更好的創業公司湧現是雙創的目標,那麼,雙創服務行業就是除了政府政策外的另外一條腿。顯然,目前是條跛腿。 政策端已經用力充分了。五年四個國發文,各部委各地方更是政策不斷,但對雙創服務行業作為生態基礎,則幾乎沒有關註,毋論系統性建設。 一方面,這個行業本身也面臨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散落存在不是終局,對接下來的創新創業發展價值也不見得有多大;另一方面,盡管北上廣深杭等發達地區行業基本不錯,也可以說過剩,但更多地方則不足。 或者說,在這些地方,完全可以通過雙創服務生態的發展,來帶動創業公司的發展。在中心城市做爛的很多服務,到三四線城市,如一場活動、一場路演、一個講座,都能起到實實在在的賦能作用,創業者的參與性、反饋,每每讓人感動。總之,從政府和行業更多關註和重視雙創服務環節開始吧。 創頭條「雙創座談」系列,旨在以千字小文方式,討論雙創「小話題」;同時嘗試「面向圈外的雙創科普」,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查看。歡迎參與討論,貢獻話題,更歡迎賜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end·
創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