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何加鹽
來源:公眾號「何加鹽」
ID:ihejiayan
做企業咨詢時,我曾接觸各種各樣的老板。
有一個老板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公司早年碰到了一個好風口,一度風光上市,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明星,但近年來沒落了。
這位老板對自己的管理非常自負,和我們說,在這個城市,我的企業管理能力應該是數一數二的吧?
據我們的觀察,確實,該老板管理能力很強(是不是數一數二另說)。
可問題是,公司的發展一直在走下坡路啊,這幾年都在虧損,未來的路也不知道在何方。
我們認為,該老板是一個很好的管理者,卻未必是一個很好的領導者。
如果企業的戰略方向都是錯的,再好的管理,都是白搭。
企業家的首要職責是當好領導者。如果把自己的主責放在管理上,那從根上就錯了。
我們常常會把領導者和管理者混為一談,把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混為一談,其實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領導者的最主要職責,首先是確定企業前進的方向;其次是選用合適的人才,打造企業的文化;然後是身先士卒地朝著目標前進,並且在企業面臨危機的時候,挺身而出,穩定軍心,堅忍不拔地帶領團隊朝著目標前進。
領導者最需要的能力,是領導團隊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的能力。這種能力來源於領導者的雄心壯志、遠見卓識和人格魅力,而不是管理水平。
而管理者的最主要職責,是讓團隊在朝目標前進的過程中,速度更快一點,損耗更低一點,內部摩擦更小一點,同時防止大家走偏。
管理者最需要的能力是管理能力,也就是理解目標、分解目標、分配任務,督促大家高效、低耗、不走偏地完成任務的能力。
我們也可以簡單總結為:領導者負責讓團隊「做對的事情」,管理者負責讓團隊「把事情做對」。
舉例來說,馬雲是一個好的領導者,但未必是一個好的管理者。
馬雲的講話太高遠、想法太多變、做事太感性,這些做法都適合用於領導而非管理。管理需要的是確定感、制度化、商業理性,這恰恰是馬雲不擅長的。
但馬雲的厲害之處在於,他能找到好的人才來幫助他管理。從彭蕾、關明生、蔡崇信,到張勇、王堅、蔣凡,馬雲只管提出自己想要什麼,哪怕再天馬行空,都會有人幫他去實現。
如果馬雲不去管發展戰略和公司文化,而是沉入到具體的管理細節中去,那對阿裡巴巴來說,一定是巨大的災難。
但很多企業家,都認識不到領導者和管理者的區別。他們會斤斤計較於企業管理中的細節問題,而忽略了更為關鍵的經營戰略、企業文化、人才發展等大問題。
其實,企業只要大的方向正確,哪怕管理粗糙一點,只要能達到及格線,就不會有大問題。但是如果大的方向不對,再怎麼改善管理,都於事無補。
阿裡早期的馬雲和團隊
除了領導者和管理者以外,企業還有參謀者、執行者兩種角色。
參謀者負責研究內外部各種情況,發現外部的機會和風險,內部的優勢、劣勢和存在的問題,向領導者講明情況,提出建議。
參謀者最需要的是研究能力,要善於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但其發現的問題在企業全盤戰略中占據多大分量,其提出的方案是否要採納,需由領導者來定奪。
參謀者的這個角色不好找,因為需要有足夠高的站位和研究水平,所以薪酬要求一般很高,而具備這個能力的人卻很少。
小企業不會有專門的參謀者,一般領導者本人就是參謀者,其他人員也會提一些戰略、經營、管理的建議,但不是專職做這些事的。
中大型企業才有會有專門的戰略研究等崗位或者部門,甚至會設立專門的戰略委員會,有的還會請獨立董事、外部顧問和咨詢公司來當參謀者。
執行者負責執行領導者和管理者的各項指示,是具體做業務或者辦事的人。
執行者最需要的能力是理解力、執行力和具體的辦事能力,要善於理解上級指示,並且能夠不折不扣地執行,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務。
根據執行者的崗位性質和能力的不同,可以分為「工蟻型的執行者」和「猛虎型的執行者」。有些崗位只是需要有人在這裡幹活,但是對能力要求不高,就適合工蟻型的執行者。
有些崗位的工作績效會由於人員能力不同而呈現巨大差異,就需要猛虎型的執行者,例如業務崗或者技術崗。一個頂級的業務員或技術員,對公司可能具有極高的重要性。例如格力早期的董明珠和聯想早期的倪光南。
在較小的企業裡,很多時候這些角色是重疊的。一個創始人,既要管方向、也要管目標分解、還要研究策劃、有時候甚至要自己充當業務員、技術員甚至行政後勤人員。
但是企業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要有比較明確的分工了。如果領導者還要承擔管理者甚至其他角色的職責,會導致沒有時間來思考真正重要的戰略、文化和人才問題。有時候甚至會被管理上的問題搞得焦頭爛額,這時候,就需要學會分權、授權,找專職的管理者來分擔管理的職責。
我們在咨詢服務中,也發現很多企業老板特別不善於分權和授權,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插手,結果本來應該是領導者的角色,很多時候卻變成了管理者或者執行者。這就是不善於發現人才、利用團隊,不善於尋找替手。
曾國藩說,成大事的第一要義,是多找替手。當你需要操心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由別人幫你代勞時,你自己就能集中精力想更重要的戰略方向問題了。而且,大部分情況下,讓專業的人士來幹專業的活,比老板親自上場,要幹得更高效,更漂亮。
退一步講,就算老板做任何事情都比下屬強,那也要考慮經濟學上的「比較優勢」。老板應該把精力花在自己最擅長,也是最需要自己發揮作用的地方;其他方面,可以放手讓下屬去做,為此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是讓自己騰出手腳,讓下屬得到成長,綜合來看還是值得的。
每個人的性格和能力不同,都有自己適合的角色。
有的人善於把控方向,有人格魅力,就適合當領導者,例如劉邦。但他不一定適合其他角色,以劉邦自己的話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所以,劉邦還需要張良、蕭何、韓信來輔佐他,才能獲得成功。
有的人管理能力特別強,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和繁雜瑣事,就適合當管理者,例如周總理。從大方向的把握上,他可能不如毛主席,所以盡管他早期也曾經擔任過黨的領導人,但是遵義會議後,他全力支持毛,自己甘願當管理者。而他的管理能力,對當時的黨和國家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他一直都是毛的黃金搭檔,黨和國家的大管家。
有的人擁有超凡的見解和層出不窮的計謀,就適合當參謀者,例如張良。不過,一個好的參謀者,要遇到一個知人善用的領導人才行,否則見識再高明,計謀再厲害,老板不聽也沒有用。就像范增遇到項羽,那就完全無計可施,只能眼看著事業走向失敗。
有的人個人能力很強,但是不擅長管理或團隊作戰,就適合當執行者。例如有很多金牌銷售員或技術大神,單兵作戰的能力特別強,但是帶團隊未必好。
對於個人而言,我們都需要分析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看自己適合當哪一種角色。
如果你志向高遠、目標清晰、性格堅毅,又能聚攏一堆人願意追隨你,那你可能適合當領導者,不妨嘗試一下創業。
如果你自己沒有清晰的目標和夢想,但是溝通理解能力很強,做事很理性,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知道怎樣管理別人,也不排斥做雞毛蒜皮的繁瑣雜事,那你可能適合當管理者,不妨嘗試一下走職業經理人這條路。
如果你喜歡學習,愛琢磨事兒,主意很多,但是做事比較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那你可能適合當參謀者,不妨從事市場分析、戰略研究或管理咨詢等工作。
如果你業務或技術能力特別強,但是不喜歡或者不擅長管理團隊,那你可能適合當「猛虎型的執行者」,不妨就在業務或技術領域幹下去。
通常情況下,我們要善於選準自己的位置,不要輕易嘗試錯配的滋味。
例如,如果你是一個想法很多,但是特別優柔寡斷的人,就不適合當領導者,因為領導者特別需要「決斷力」。除非你能學會改掉你的「多謀而寡斷」,否則你當領導者會非常吃力,而且公司的發展可能常常會因為你的猶豫而錯失良機。
如果你是一個特別厲害的業務員或工程師,也別因為覺得自己銷售能力強或者技術能力強,就一腔熱血地出來單幹,你還要看自己對夢想的激情與執著、你的抗壓能力和人格魅力,是不是足以支撐自己想做的事業。
很多金牌銷售員或技術大神,覺得自己牛逼轟轟,本來在大公司好好的,非要出來創業,結果虧得一塌糊塗。原因就是角色錯配。
但是,也有些能力特別強、或者可以不斷進化的人,可以在不同角色中切換自如。
女士的典型例子是董明珠,做銷售員的時候是執行者,當經營部長的時候是管理者,成為格力董事長以後是領導者,都做得還不錯。
男士的典型例子是張小龍,做Foxmail的時候是執行者;做QQ信箱的時候是管理者;做微信的時候是領導者,也都做到了頂級。
所以如果你能力超強,或者可以不斷進化到適應別的角色的要求,也可以嘗試跨越角色的定位——前提是你已經習得了另一種角色需要的素質。
對於企業來講,老板也要善於區分四種角色,給自己和下屬做好定位。
一是自覺承擔好領導者的角色,不要老把自己當做管理者、參謀者或者執行者來用。
不是說老板不可以在某些時候承擔那些職責——實際上,每個人的角色都不是純粹的,你總會在某些時候不得不承擔一些別的角色的工作。關鍵在於:你必須要分清主次,在做之前,先問問自己,領導者的角色已經做好了嗎?
二是要善於識別不同人員的特質,放到合適的崗位上。
有的人可能是在業務或技術上是一頭猛虎,但是未必具有領導能力,那麼就不要貿然提拔為管理者,寧可給高薪,不要給高位。
例如一位技術特別牛逼但是溝通和管理能力一團糟的工程師,你讓他當CTO,可能既害了公司也害了他。
最後總結一下文章的主題:
1.企業需方法導者、管理者、參謀者、執行者四種人才,每一種人才都有不同的特質和職責。
2.作為個人,我們要善於發現自己的特質,選擇合適的角色,如果角色錯配的話,不但無法發揮自身的優點,而且會做得很痛苦。
3.作為企業,老板要學會當領導者而不是管理者,同時要善於識別不同人才的特質,放入合適的角色。
你是哪一類人才呢?你處在適合自己的角色位置了嗎?
了解職場底層邏輯
才能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價值
掃碼了解生涯規劃
加速你職場「升職加薪」
↓↓↓
👆掃碼了解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