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這是LinkedIn年終盤點的第六篇。
致每一位闔家團圓的年輕人:
新春假期,也別忘了補充精神食糧。
前幾天和多年不見的高中同學聚會,一位在新華社上班的同學告訴我,現在大把的時間不知道做什麼。
我一開始還以為她開玩笑。她說自己每天下午2點上班,5點就下班,而且實行工作一周休一周制度。
我目瞪口呆,我覺得像我這幹投資的工作隨性一些還說得過去,你這媒體不該是天天趕著采稿、寫稿、審稿嗎?就這點工作內容,還又給薪水,又給戶口。
雖說她大部分時間不知道在幹嘛,但她其實還是在忙的,她另一重身份是:倒賣考研資料的公眾號個體戶。每年光這個就有大幾萬的收入。
最近她公眾號被抄襲,苦於轉型,因為看到過一些成功的案例,我建議她嘗試做垂直領域的人才服務。
她不滿足,說單位的一些人會選擇去寫書,可能再呆一年她要外派了,外派期間想學習下老員工的做法:寫書。
她跟了一個鄉村校長的項目很多年,想把她遇到的很多動人故事寫出來。
無獨有偶,同事說他一央企的朋友,業餘是做電商生意,淘寶店鋪那可是皇冠級別的,還兼職客服小妹。
誰沒個朋友是央企上班的淘寶店主,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公眾號個體戶呢?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吳紅飛,北京大學,領英專欄作家,混跡於創業圈,目前在一線基金擔任投資經理。
《遍嘗人生》
作者:Emilie Wapnick
領域:個人成長——能力圈
對,這就是我要介紹的第一本書《遍嘗人生》,你的人生可以有很多可能。
如果有人問你什麼樣的人生是成功的,那大概對方是20-30歲,這個我們最彷徨的年紀。
在這個年紀,我們會常聽到身邊人抱怨自身職業。互聯網幹久了身心俱疲,羨慕那些國企人士的悠然自得;
事業單位坐煩了,看到創業的同齡人已經財務自由,按捺不住躁動的心。
埃米莉在《遍嘗人生》說,年輕就是要學會不為自己設限,嘗試在多個領域去發揮自己的潛能,即所謂「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
一方面,這種多領域的學習,帶給埃米莉自己更豐富的人生,產生了相互補充的效果。
學習法律,為她的寫作提供了嚴謹的邏輯;
學習音樂和音樂表演,能提高她公開演講的表現能力;
藝術設計的經驗,讓她為自己的項目設計網站,而且可以更高效地和設計者溝通;
電影製作的經驗,可以教她如何應對複雜的活動策劃,以及跟不同個性的人相處。
你也可以想像一下,一個手速無敵的鋼琴家,說不定是個天生的速記員;一個育兒專家,也許更懂不同逗貓的方法。
我們的技能樹有時候看著雜亂無章,但卻比你想像的更為充實,而且互相關聯。
另一方面,時代在快速變化,要求我們不斷去拓展在新領域的認知能力。
你以為街邊開個商鋪還能賺錢的時候,別人在快手上一日帶貨幾個億。
新生事物加速迭代的時代,人們很難預測未來的趨勢,這不僅要求人們去適應趨勢,還要適應這種「變化」本身,因為變化會越來越快。
赫拉利說,沒有任何人知道2040年的就業市場會是什麼樣子,有可能我們現在在學校里學的東西,跟那個時候的世界完全不相幹。
他給的建議,就是專注於提升適應能力,而非把全部精力放在某種特定技能的學習上。因為很多技能未來是要被取代的,比如翻譯。
我曾經學語言的大學同學里,如今工作最好的是當初被人背後指指點點,「不務正業」考了律師資格證的小男生。
如今在一家知名律所做律師,幾年下來已晉升為合夥人。
以翻譯入職外企、國企的幾位,個別轉崗去做高管的以外,大多都離職,有的轉行從零開始。
翻譯人,在當下並不好找工作,因為沒有其他適應能力,有的甚至待業在家啃老。
多項潛能,其實就是幫助你塑造超強的適應能力。
有的人瞧不起做直播、開公眾號、發微博這種不體面的行當,以前我也是,後來發現身邊有錢人幾乎都是最早一批會做流量生意的人。
鍛煉能力還要挑肥揀瘦?幾年前同道大叔就是發微博賺眼球,2016年三億估值賣了,賺得盆滿缽滿。如今創業基因將他引入電子煙領域,依舊初嘗甜頭。
那麼如何去開始多項潛能?
前面提到的在央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兩位,她們的做法是《遍嘗人生》中介紹做到「多重潛能」的方式之一:愛因斯坦法。
愛因斯坦曾在瑞士政府擔任一名專利官員。政府職位和他所從事的研究沒有什麼關係,但這份工作的空餘時間他會去做他想從事的研究。
一邊工作,一邊潛心研究,正是在這個時期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
如果你現在已經擁有一份穩定的職業,這種方式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立體。
作者還提到了很多做到多重潛能的方式。
如鳳凰涅槃法,指的是要學會像鳳凰一樣,涅槃重生,告訴你如何去從一個領域,轉換到另一個新的領域開始新的職業生涯。
很多人幻想在某一個領域成為頂級玩家,借此換用進入頂層社會的資本。
但真正強大的人,是不需要依賴任何所謂的精通技能,而是能夠以自身的能力去分配資源的人。
一切生產力的技術對於真正的社會頂層而言只是一個笑話,多少人已經被潛移默化灌輸了技術精通就能突破階級的思想。
年輕的時候,要不斷去擴大自己在各種興趣領域的能力,擴展自己的能力圈,才能積攢你日後做到雄心抱負的資本。
《問題之書:因果聯繫的新科學》
作者:Judea Pearl
領域:前沿科學——人工智能
讀一本關於前沿科學知識的書,有時能夠瞬間喚醒你的多巴胺,讓你有種與未來瞬間連接的既視感。
《問題之書》就是這樣一本書。
作者Judea Pearl是機器學習的先驅,因為貝葉斯網路研究的貢獻在2011年獲得圖靈獎。
這是他在2018年5月出版的新書,不同於以外那些注重理論的書,這是一本接近大眾的讀物。
什麼是人工智能?某團數千萬訂單的精準分配,某條基於算法為你推送你最感興趣的文章,某寶給你彈出你可能喜歡的寶貝……這些都不是。
Judea Pearl在書中表達了大數據在過去的作用,以及未來的重要性。
但這不是人工智能。《問題之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國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和該國的巧克力銷售量成正相關。
為什麼?如果增加巧克力的銷量,就可以產生諾貝爾獎獲得者?
荒唐。
真正的人工智能在於,它可以自主識別出表象後面的因果關係。
假設一個機器人看到進超市的人在買醬油的同時,都順帶買了一瓶醋。
機器人會把醬油和醋之間建立關聯:醬油和醋通常一起買,買醬油就買醋。
但這是表象,實際上是因為買醬油,再買醋的時候,超市給打五折,所以很多人買。
而假設醋原價甚至兩倍的時候,人們還會不會買呢?
對,這就是機器人不用於人的區別:無法對沒有發生的情形進行假設。
於是,Judea Pearl將因果關係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觀察,這個是當今大數據時代下機器人所在的位置;
第二階段是干預,這是三歲小孩和原始人所處的位置;
第三階段是違實(counterfactuals),做出假設,推導可能存在的結果,這是擁有自由意志的人所處的位置。
如今,蘋果和安卓的語音識別、各大App的智能推送、智能虛擬人等都是基於貝葉斯網路,所進行的大數據信息處理。
如果勉強,這頂多是人工智能的最初級形式。
自動駕駛難以做到的關鍵就在於,所有模擬的環節都是我們去設定的,一旦遇到這個設定之外的情況,那麼就會失效。
人的這個自由意志,太了不起了。人進化出認知思考能力,這其中的核心是去做違實的思考,人們才能突破既有認知邊界,探索未知領域。
所以人工智能想要真正得以做到,需要將這種自由意志教給機器人,這也是他正在做的事情。
Judea Pearl在書中用了柏拉圖的洞穴囚徒來做比喻。
現在的機器人好比是被囚禁在洞穴里的囚徒,它們只能看到外面世界的影子投射到牆壁,無法認識到這個二維投影所代表的三維世界。
除非它們走出洞穴,也就是走出大數據的「偽因果」關聯,能夠對「違實」層面進行假設與預設。
在《問題之書》中,Judea Pearl還回答了機器人可能反叛人類這個問題。
機器人如果有了自由意志,那麼機器人將具備預判、移情以及自控力,那麼他是有道德感的,是可以和人類共存的。
是不是很可怕!
《滴血成金》
作者:約翰·卡瑞尤
領域:商業傳奇——創業投資
作者約翰·卡瑞尤《華爾街日報》記者,曾兩次獲得普利策獎。卡瑞尤用三年多的時間,通過對近200人的專訪,揭露了一個創業公司背後彌天大謊。
比爾·蓋茨在自己的年度書單中,如此評價到這本書:
100億美金的創業騙局是如何破滅的?
這個荒誕的故事讓呼吸急促,當我翻開第一頁,我就再也停不來。
這是這個冬天里,我讀到的最完美的一本書。
記住,這里沒有「之一」。
而加盟這個騙子公司的,有兩位美國前國務卿,一位美國前國防部長。其中一位前國務卿力挺女主角,不惜與親孫子決裂。
這似乎是只有在中國權健才能看到的場面,的確在美國發生了。
本書的女主角伊麗莎白是史丹佛白富美,19 歲(2004年)輟學創業,將公司從0發展成了最高估值超 600 億人民幣,再後來(2018年)破產倒閉的故事。
伊麗莎白創業的公司要做的就一件事:做到「一滴血體檢」,讓健康檢查更簡單。
一滴血要檢查出70餘項健康指標,這在醫學界聽起來是天方夜譚。
怎麼辦?在不可能完成任務面前,這位輟學的高材生開始「開掛」了:造假。
這一造假就是近十五年之久,並且引來了前國務卿基辛格背書、默多克數億美金的真金白銀投資。
而燒了14億美金,這位白富美所承諾的東西卻一樣都沒有兌現。
這本書曲折的故事性敘事讓人酣暢淋漓,幾乎每一位讀者都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場騙局能夠維持那麼久?那麼多投資人都是眼瞎了嗎?
書中給出的原因是這樣的。
以商業機密為由,創業公司拒絕了所有想要查看真相的人。
投資方想看?商業機密,不能展現給你看。
而公司對工作過的員工,無論入職還是離職,都強制簽訂極為苛刻的保密協議,禁止任何人談論與公司有關的事。
甚至禁止員工在LinkedIn、臉書這類網站標註自己就職於該公司。
但真相遠不止於此。
那麼多員工,就沒有一個人去泄露這天大的謊言?
這本書多處提及了美國「大律所」利益集團,他們在司法體系外掌握了非常大的話語權,客戶都有非常強大的背景和財力,有美國最優秀的法律人才。
在美國,那些大律所取代了正義,變成一種權利的符號,成為名副其實的「訟棍」。
沒錢的普通人面對這些對手,如果去咨詢小律所,都會被勸說,「不要和他們對抗,我們幾乎沒有幾率贏的」。
更何況,當時伊麗莎白的公司聘請了美國的傳奇大律師大衛·博伊斯(David Boies),這是曾被比爾·蓋茨稱為「差點摧毀微軟」的男人。
就連曾在伊麗莎白手下任職過的前國務卿親孫子,因為透漏關於該公司的謊言信息,不得不吃官司,自掏40萬美元才得以脫身。
多麼可怕!
還有一個值得回味的話題就是,伊麗莎白本人。
伊麗莎白本人是一個效仿比爾蓋茨、佐伯格輟學創業的優秀生,拿過總統獎,優秀到作為一個本科生,被院長破格讓去幫博士生課程。
但結局是,伊麗莎白的故事以反例的形式,成為了比爾·蓋茨2018年度書單。
作者卡瑞尤分析說,她有可能是一個患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人。
這種人愛衝動,具有高度的攻擊性。她面不改色地行騙,燒掉投資人14億美元;她明知產品無法達到承諾的後果,還推行到臨床應用,害人害己。
有人說,這再次暴露了美國精英教育模式的缺陷。
如果你想要去深度思考這個問題,《優秀的綿羊》或許值得你去參考。
書里,威廉教授說,(美國當下)這套系統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聰明,有天分,鬥志昂揚;
但同時又充滿焦慮、膽小怕事,自我膨脹、自我中心、自以為是:他們被包裹在一個巨大的特權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實巴交地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
當然,這只是第二種解釋。
而還有人說,伊麗莎白的創業故事是整個美國合力吹出來的,美國需要這樣一個故事來鼓勵美國人。
不論如何,這都是一部十分值得你去品讀的作品,這是一個交織矽谷創業和美國社會的真實故事。
該書改編的電影版權已經被傳奇影業拿下,出演故事女主角的是「大表姐」珍妮佛·勞倫斯,或許不久螢幕將為大家帶來更為深刻的呈現。
寫在最後
好了。這就是《遍嘗人生》、《問題之書》和《滴血成金》三本書的介紹。
希望看過之後能對你有所幫助。不過,目前三本書都還沒有中文版,感興趣的可以去搜英文版來看。
書里有更多的故事是我無法全部點評的,《問題之書》雖然是大眾讀物,但還是有些燒腦,而《滴血成金》全然可以當小說來看。
我記得最深的是《遍嘗人生》里一位叫蘭伯特的老醫生,從醫47年,至今還在利用業餘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他不僅在一個樂團擔任吉他手,還在堅持文學創作,經常寫小說寫詩歌。他還擅長木雕,精通毛筆畫、拼貼畫等等。
作者當時就問他:為什麼這麼大年紀,還能堅持創作。
他說:在挫折與期望面前,生命太短暫了。我們的一生終究為自己而活,為什麼不可以更精彩一點呢?
你有什麼好書想推薦?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吳紅飛,北京大學,領英專欄作家,混跡於創業圈,目前在一線基金擔任投資經理。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豆瓣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