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擊上方藍字關註,更快了解HR圈內事 「為什麼招人的都要求35周歲以下?」有個朋友這樣問。
她畢業後在一家外企做了幾年翻譯,之後因為結婚生孩子,最後索性辭職成了一名全職太太。
幾年過去,孩子有人帶,不需要她時刻貼身照顧,於是便有了回歸職場的打算,可煩惱也隨之而來。
既然從頭開始,就要勇敢嘗試。本想去考教師資格證,然後從事教育行業的她在看了公辦教師招考公告後瞬間感覺希望渺茫——兩三年的教師經驗,且35周歲以下,而她,已經33歲了。
等考證,攢經驗,算算時間,好像不符合要求了……
在職場的你,可能也對這句話比較熟悉:不好意思,我們隻招35周歲以下的!
之前看到過一個分享帖,樓主金融專業畢業,在銀行做了10年軟體測試,在痛苦糾結中,終於下定決心辭職出國留學,金融碩士畢業回國後,投出的簡歷石沉大海。
她才了解到,國內銀行基本隻招應屆畢業生,35歲以上的幾乎隻招行長,就算從實習生做起,她也不符合條件。
◆職場為什麼對35歲總是不太友好?◆
在大眾印象裡,35歲應該事業有成,即使普通,也會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事實也的確如此,一份關於中國失業率的研究顯示,分年齡段來看,36-45歲一直是中國失業率比較低的人群之一。
畢竟上有老下有小,還背著房貸車貸的中年人,已經沒有了年輕時說走就走的資本。35歲,一個輸不起的年紀。
現實點說,在重壓之下毅然決然選擇不為五鬥米折腰而去追求夢想,且極具才華能力的畢竟是極少數,而剩下的大多數,便不免讓人心生疑慮:這個人是不是工作能力不行,是不是和公司發生重大沖突,是不是有一些其他隱情?
而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力量不斷湧入職場,他們接收新事物的速度更快、更敏感,上升空間巨大,相較而言,35歲以上的中年人,反而給人刻板、木訥、安於現狀的印象。
◆35歲以上都不配爭取更好的發展?◆
有學者利用丹麥企業的數據,發現中年員工才是生產率最高的員工。員工平均年齡在37歲的時候,企業平均生產率達到最優。
事實證明,只有不努力的,安於現狀的,走不出舒適圈的那些35歲才是被拒絕的35歲。
35歲不是一道坎,而是人生的里程碑,是讓我們有意識地總結過去,更好地規劃未來。
但這並不意味著,「等到35歲再努力吧」,如果想在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裡實現自我發展,從30歲甚至更早就可以開始著手準備了——著眼自身,以開放心態提高能力。
因為,優秀的人,即使到了45歲,也沒有職場危機。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