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日話題 字數:2073閱讀時間:4min 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有抵抗因為裸辭而伴隨而來的生活風險的能力。對於高階人士來講,可以肆意瀟灑,但對於底層螺絲釘的普通人而言,裸辭之後,下個月點外賣的錢、房租的錢、買衣服的錢、升級化妝品的錢,從何而來?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年輕人該不該有辭職冷靜期。
▼
(IC photo / 圖)
繼離婚需不需要冷靜期之後,年輕人辭職,到底需不需要冷靜期的話題,也被廣泛討論起來。
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就揭露了一個赤裸裸的現實,這屆年輕人的離職,比以往任何一代都來得更快一些。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相比而言,70後將近四年才會更換工作。
也因此,有人會覺得年輕人工作換得如此快,很可能是一時沖動,建議設置理智冷靜期,有所緩沖。但年輕人離職,真的都是頭腦發熱的非理性嗎?
年輕人的離職
並不僅有沖動
在很多老一輩的刻板印象裡,年輕人就是太過個性,以自我為核心,做事情不計後果。一言不合就離職仿佛年輕一代的態度宣言,但在離職這件事情上,還真不能怪年輕人沖動。
別人看到可能覺得年輕人是無緣無故地離職,任性無比,但實際上,每個所謂一言不合就離職的背後,都是一點點累積之後的大爆發,是醞釀了一番的蓄謀已久。大多都經過了一輪輪的朋友交流吐槽工作,一次次地深夜輾轉反覆思考未來,一改再改的辭職信,才終於在某個關鍵節點,付諸行動。
年輕人辭職可能會有沖動的成分在裡面,但要知道沒有人會突然就離職,試想一下,如果一份工作是自己喜歡的,並且錢多活少離家近,那年輕人何苦自找麻煩離職呢?能讓年輕人下定決心離職了,基本上滿足馬雲所言,要麼錢不到位,要麼受了委屈。
況且這屆年輕人已經過得非常不容易了。KPI與OKR的績效指標壓在肩上,工作連軸轉,每天陀螺一樣地搬磚,沒有上下班的界限,領導還時常覺得任務不飽和、項目完成得不好,正在經歷的這些職場之痛,往往成為壓垮年輕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也解釋了「我太難了」「社畜本畜」等流行語為安在近年如此流行,因為這就是年輕人此刻境遇的最佳描繪。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之下,離職不過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最溫和的反抗。
誰還沒幻想過自己某一天,可以氣勢滿滿地將一封離職信甩在領導的辦公桌上,然後轉身不帶走一片雲彩地瀟灑離開。
智聯招聘發布的一份《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90.4%的職場人在2019年上半年產生過「裸辭」的念頭,並且有「裸辭」念頭的比例以代際遞減,95後和90後的比例高於80後和70後。
但有裸辭念頭並不一定就落地。那種動輒就裸辭、離職的年輕人終究是少數。畢竟成年人的成熟性就體現在,下決定之前,會進行利弊權衡,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離職不是兒戲,結果都是自身承擔。
所以直接上來就用意氣用事來評價年輕人的離職行為,太過刻板偏見,這也是另一種沖動。
(IC photo / 圖)
離職冷靜期的效果待衡量
有些年輕人可能在裸辭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找到工作,從而陷入焦慮的困境。但這個鍋,並不該離職背。加上一個冷靜期,並不能解決年輕人想要辭職的本質性原因,無非是延緩了離職的時間而已。
所以離職冷靜期的效果完全可能並達不到最初的期望。因為只要萌生了離職的想法之後,就沒有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芥蒂一旦存在,就會成為心中的一根刺,只有徹底拔除,成功離職才能解脫。
如果選擇忍氣吞聲,繼續呆著,反而可能積攢更多的怨氣,然後在想要擺脫這家公司的小本本上多記了一筆仇。說到底,離職的理由千千萬萬,即便是加上了冷靜期,也於事無補。
而認為年輕人離職應該有冷靜期,不外乎是擔心裸辭之後,無法妥善安排好個人的工作,會出現斷檔期,由此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有抵抗因為裸辭而伴隨而來的生活風險的能力。對於高階人士來講,可以肆意瀟灑,但對於底層螺絲釘的普通人而言,裸辭之後,下個月點外賣的錢、房租的錢、買衣服的錢、升級化妝品的錢,從何而來?如果出現離職一時爽,花唄、信用卡、房貸還款火葬場的困窘局面,那裸辭的成本與代價就太高了。
換言之,離職的硬氣也要來源於自身資本的加持。或者是有能力,不用擔心找不到下一份好工作;或者是有積蓄,可以支撐gap期,走向詩與遠方;或者是家裡有礦,本來就可以做一條鹹魚,吃喝不愁……
而在互聯網浪潮下成長起來的這代年輕人,相比於中年人,有房子貸款的壓力,孩子奶粉的壓力,他們身後的束縛已然少了許多,也因此擁有說「不」的硬氣,拒絕的底氣。
年輕人的酷,就在於有足夠的強大的內心,不care外界的眼光,遵從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對不合適的工作果斷辭職也算是一種體現。如果年輕人都像中年人一樣,那麼還談何年輕?年輕人的年輕,就體現在有試錯的空間,可以經受職場風雨的洗禮,也可以接受社會的鍛煉。而多些嘗試,總能不斷成長。
雖然說凡事三思而後行這話沒什麼錯,但往往三思之後,很多人可能就已經膽怯,不再繼續推進,三思後沒有後行。所以面對年輕人的辭職,別忙著直接貼上太沖動、不理性的標簽,也要從反向思考一下,這說明年輕人越來越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追求的是什麼,也更加懂得在方向錯誤時,及時止損。
畢竟與其在按部就班、因循守舊中逐漸喪失自我,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不如擺脫當前的困境,提高自身的能力,努力去闖蕩自己的一片天地。
過來人的語重心長與耳提面命年輕人已經聽得厭倦,要冷靜、要三思而後行地老調重彈了N次,太過保守反而可能喪失一些新機會。要讓年輕人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所以別再批評年輕人太任性,離職自由,這屆年輕人要得起。
▼
相幹文章推薦 能夠徹底跳脫工作洞,自然是成功的標誌,現代人所追求的財務自由正是如此——財務自由的定義的一個重要維度不正是不用為了錢而工作。
遠方變成支撐自己忍受當下的理由,工作的此處與想像的遠方撕裂出巨大的裂痕,然而,當此處找不到意義的時候,也很難在別處找到。
↓點擊閱讀↓
《嫌惡工作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了?》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經授權 不可轉載·
· 但是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點一下,知識的儲備又增加了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