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華夏時報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導
A股的晃悠似乎令投資者有點疲憊,然而近一周,5個工作日19隻新股的超級打新周無疑為市場再次打了雞血,而IPO的發行似乎也達到高潮。
在9月14日至9月18日的五天內,平均每個工作日有3.8隻新股開啟網上打新,其中14日有2隻個股,15日有3隻個股,16日有7隻個股,17日有5隻個股,18日有2隻個股。這些新股覆蓋了銀行、晶片設計、火箭、化妝品、醫美,甚至人造草坪等多個行業。
在市場人士看來,盡管打新已經沒有了曾經的暴利收益,但是比起相對低迷的二級市場還是穩定得多,其追捧熱度仍舊可觀,但機構投資者似乎冷靜和理性了許多。
有意思的是,即將登陸科創板的上緯新材(688585.SH)上演了科創板最低發行價2.49元的大戲,與兩市的ST股價格不相上下,承銷商、公司一臉茫然。如果發行價再低1分錢,上緯新材就將成為首只因達不到上市標準而遭遇中止的公司。
這就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註冊制來到的A股,所有的不可能都會成為可能。那麼,未來的IPO還會繼續高歌猛進,抑或洪峰已過?
國都證券策略研究員肖世俊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兩個月指數震蕩、績優高位股的調整,已對內外壓力消化殆盡,新股密集發行但真正資金抽血也就2000億至3000億元,實質影響不大;未來市場震蕩上行,分化仍將持續。
19隻新股打到手軟
近一周19隻的新股,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滬市主板7隻、中小板5隻、創業板3隻、科創板4隻,19隻新股合計發行數量約9.32億股,預計募集資金共計135.37億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業板註冊下,新股發行速度明顯加快,新股發行數量達19隻,此前一周新股發行數量也有18隻。主要是因為創業板註冊制正式落地前,向深交所提交註冊,通過並排隊的「存量」企業較多,因此近期發行的新股數量較多。
在陳靂看來,近幾日,滬深兩市成交量萎縮,主要因為歐美股市近期波動較大,蘋果、特斯拉等科技股跌幅較大,導致國內資金對於整個市場偏謹慎,進而成交量下滑。近期創業板首批註冊制個股受關註度較高,帶動整個創業板成交量上升,對上證和科創板產生了一定的「虹吸效應」,同時新股成交量整體較大。但隨著大量新股的不斷上市,新股的稀缺屬性將逐步消失,市場資金回歸理性。
中金公司發布報告認為,2020年打新市場收益可觀。截至8月底,年初至今上市的227家IPO新發市值2735億元,粗略估算打新收益4492億元,按此發行節奏,預計全年的新股收益約在6000億-7000億元左右。按目前配比來看網上和網下收益大致均衡,預計全年收益分別為3000億-3500億元左右。
中金公司認為,今年新股收益對於機構投資者的貢獻不容忽視,以基金管理公司為例,估算年初至今不考慮戰略配售部分,公募部分收益排名前十的公司平均新股收益為32億元。往未來看,預計受註冊制改革及發行節奏影響,預計未來3-6個月網下打新收益仍將維持相對高位。
上市「差點黃了」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股的密集發行,機構抱團壓價的現象頻出。
近期啟動發行的上緯新材9月15日晚間披露的發行價為2.49元。上緯新材選擇的上市標準是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而2.49元/股的發行價格對應的公司上市時的市值約為10.04億元。也就是說,闖過問詢、審議、註冊的上緯新材,發行價若再低1分錢,上緯新材就將成為首只因達不到上市標準而遭遇中止的公司。
據統計,今年以來,A股市場共有48家IPO企業募資出現募不足,其中今年下半年以來,共有19家科創板企業募資不達預期。
陳靂分析指出,機構抱團壓價現象是可能存在的,主要受高價剔除影響。機構抱團壓價可以使機構以最低的價格拿到籌碼。以上緯新材為例,415家網下投資者管理的6954個配售對象符合詢價條件,其中399家管理的6903個配售對象報價統一為2.49元,占比超過90%,而99%配售對象報出一個價。
「這主要和目前的市場環境和公司自身情況有很大的關係。」一位市場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投資者都是以追逐利益為最大化的,報何種價位,機構都是有其自己的原因,這就是市場化選擇的結果。當然,開盤首日,該股如此低價,也不排除被爆炒的可能。
力鼎資本創始合夥人、CEO高鳳勇分析指出,從全局來看,一年多的現行詢價制度為註冊制試點進行了保駕護航。極端案例是定價規則、企業質地(偏低毛利、偏低研發投入)、上市標準(10億市值)發生了共振的結果,不能簡單歸咎於詢價機制單一原因。放眼長遠,很多小而傳統的企業二級市場也會慢慢回歸到無市盈率無流動性,這個趨勢無法改變。
在高鳳勇看來,類似案例多出現幾個,券商投行就會主動屏蔽一些體量不大,行業不夠亮眼的企業來科創板和創業板。這兩個資本市場板塊是中國目前最重要的資本市場資源,資源永遠是稀缺的、有限的,應該把有限的資源用得更好,而不是簡單普惠。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上緯新材是一家臺資控股企業,主業為樹脂及風電葉片用材料,樹脂市場份額占比較大,但獲利空間並不大,利潤主要來自風電葉片用材料,但政策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尤其公司剛夠第一套IPO標準兩年5000萬淨利潤,而研發投入占比較低,目前公司可能已遭遇規模瓶頸,在科創板上市比較勉強,它更適合去中小板IPO。
四季度如何演繹?
來自同花順iFinD的統計顯示,2020年的IPO家數每月呈現遞增態勢,7月和8月份發行家數分別為50和59 家,比6月出現成倍的增長。
截至9月17日,9月份發行家數不到40家,距10月還剩下兩周時間。近期,發審會每次審核的家數已經比起7、8月有所減少,IPO的洪峰是否有望過去?
肖世俊直言,單月度個數高峰差不多見頂了,但後續金龍魚、螞蟻金服、京東數科等大塊頭上市,募集資金量階段性或還有新高。「在弱市中對投資者情緒有較大影響,但對市場實質影響不大。」
陳靂表示,洪峰尚未過去,根據深交所IPO數據,可以看到近三周申報註冊上市的企業每周平均維持在8-10家,以此計算,即使存量「企業」被全部上市後,加上科創板和滬市的新股發行,每周維持在12-15家企業的新股發行屬於常態化。
不過,近期歐美股市波動較大,影響國內股市出現一定的走弱,成交量有所下滑。在他看來,基於目前的新股發行節奏,上市公司「殼資源」的稀缺性將進一步弱化,對於業績差的空殼公司而言,將大受沖擊;而業績穩定、成長性良好的上市公司將更受到資金青睞,估值進一步得到提升。對於四季度,預計市場將出現分化,前期漲幅較小,業績具有確定性的公司有望迎來上漲,而過度題材炒作股、績差股將進一步下行。
粵開證券認為,近期包括長春高新在內的多家機構抱團股大幅下跌,除了個股基本面原因之外,部分機構抱團股前期漲幅較大估值較高,存在調整需求,導致部分機構集中調倉換股出現踩踏,疊加前期低價股炒作成風,資金跟隨熱點板塊輪動,增量資金流入邊際放緩,相幹板塊受到沖擊。
對於後續走勢,A股核心資產仍然值得關註,科技板塊如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設備等受益於確定產業周期和國產替代邏輯,而消費板塊依舊是外資流入的主要方向,目前相幹行業個股已調整一段時間,待估值回到合理區間後,可以適當參與。
清和泉資本則認為,9月份市場進入震蕩狀態,在7月份增量資金集中入市之後,市場估值抬高至中樞偏上的位置,各行業在中報數據的驗證下產生了分化,大消費行業由於普遍中報數據較好,走勢偏強,而銀行等權重行業二季度數據明顯轉差,股價也重新回落至低位。
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海外對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的需求維持高增長,預計未來兩年高增長確定性也較高,而國內相幹的優勢產業鏈公司具備業績持續超預期的機會,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國內需求自7月份開始已經明顯好轉,再疊加強勁的海外需求,我們預計未來四個季度環比增速都將超過兩位數。
喜歡本篇內容請給我們點個在看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