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選擇錯了,也未必是壞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機會成本: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

1/4、機會成本是你為自由付出的代價

假如你有個朋友要出國,想把他的一家小餐館轉讓給你。為了說服你,他給你算了一筆帳:

這個餐館顧客大部分都是回頭客,主廚有幹股,所以三五年內經營很穩定,也不需要投入改造資金。現在每年的淨利潤在20萬左右,轉讓價格100萬,也就是每年20%的投資收益。

看上去是一筆很划算的投資,但實際上未必如此。

因為你的朋友是參與日常經營的老板,這就意味著你要離職創業。假如你現在的年薪15萬,那就意味著20萬淨利潤中還要減去15萬你的本來的收入,只剩下了5萬,再考慮經營風險,肯定不划算。當然,如果你現在年薪5萬,那就值得考慮了。

決定了這項投資是不是划算的,正是你現在的收入。但奇怪的是,不管你現在年薪5萬還是15萬,你的成本體現在餐館的會計帳目上都是一樣——一個餐廳經理的正常薪水。

這個15萬是經濟學上的「機會成本」,跟我們平時說的會計成本不太一樣。我在上上周的《你放棄的每一個機會,其實都沒放棄》中將之定義為:你放棄的其他所有選擇所帶來的收益中,最大的那一個。

這句話比較拗口,我來解釋一下:

畢業時,你有三個選擇:回家鄉當公務員、和同學一起創業、應聘進入大公司做白領。

如果你最終選擇了「應聘進入大公司做白領」,那麼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個選擇的成本,並不是「你為了這個工作機會付出的努力(這是會計成本)」,而是你放棄的東西——「如果當初選擇公務員,我應該混上科級了」和「如果當初選擇創業,我應該身家上億了」,這兩者之中收益更高的那一個。

在上一篇中,我講了機會成本跟人生選擇的關係:只要有了選擇,就有機會成本。

舉個例子:年會抽獎,你中了一套高級化妝品,你可以說自己得到它沒有任何成本,即免費。可如果公司讓你在吹風機和高級化妝品之間選擇一樣,請注意,它們就不是免費的了——得到吹風機的機會成本是失去化妝品,得到化妝品的成本是失去吹風機。

選擇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你選擇的東西,更在於你放棄的東西。你放棄的每一個機會,都沒有真正的放棄,而是變成了「機會成本」,作為日後衡量利益得失的基石。

假如你選了化妝品,回頭髮現自己的膚質不適用,你一定很懊惱,為什麼當時不選吹風機。但如果當時只有化妝品可選,你就不會後悔。

所以「自由的代價」就是機會成本的第一個特點,有了自由才有選擇,有了選擇才有「機會成本」。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選擇錯瞭,也未必是壞事

當然,即使你知道了「機會成本」這個概念,我猜下一次年會,你還是希望獎品可以二選一。

這就是上一篇關於機會成本的主要內容,之所以我要再寫一篇,因為我發現很多人並不理解「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的區別,而理解這一點,才能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2/4、機會成本,隱形但高昂

「會計成本」的作用是為了計算「淨利潤」,它是相對於「收入」而言的:營業收入100萬,會計成本80萬,那麼,淨利潤就是20萬。

但這個20萬的淨利潤是高還是低呢?還要看「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的目的是計算「某個決策的相對回報」,它是相對於利潤而言的

經營餐館的「機會成本」就是你放棄掉的兩樣東西的收益:一是白領工作的收益,年薪15萬;二是100萬投資每年的無風險收益5萬,加起來也是20萬。

淨利潤20萬,機會成本也是20萬,那麼我經營餐館的相對回報就是0。

簡單說,如果一件事有兩個選項:A和B,那麼,選項A的機會成本就是B的收益,選項B的機會成本就是A的收益,一個好的選擇就是要讓它的機會成本盡可能低。

很多人可能會說:說了半天,到最後不還是要比較A和B哪個收益更高嗎?根本不需要知道什麼「機會成本」啊。

沒錯,如果兩個選項都處於「待選擇狀態」,比如兩份offer、兩個相親對象、兩支自選股、兩件衣服……,直接比較就行了。

但如果選項A是你已擁有,面對選項B的機會,比如跳槽換工作、要不要分手、要不要換股票……,很多人都會忘記已有的東西帶來的「機會成本」。比如前面的例子中,在決定要不要開餐館時,忽略自己的成本和資金的成本。

「隱形的成本」就是機會成本的第二個特點,就像《權力的遊戲》里珊莎的一句台詞:「那時我只會想自己想要什麼,從不想自己擁有什麼。」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選擇錯瞭,也未必是壞事

再舉一個職場中的例子,一個團隊加了一個晚上的班,完成了一項緊急任務,請問他們加班的成本是什麼呢?

在知道「機會成本」之前,你可能會說,每一個人都付出了一個晚上的辛苦,這種說法,好像每個人的付出都差不多似的。

其實上,時間並不能成為成本,加班的成本是這個美好的夜晚,他們本來最想做的事,或者可以獲得的最大利益:

小張本來晚上也沒什麼事,他的成本就是一個晚上的休息;

小李本來要給馬子過生日,他的成本是一個浪漫的夜晚;

小王本來就打算加班,沒有選擇就沒有成本,所以他的成本是零;

經理原計劃請一位外地來的客戶吃飯,結果第二天客戶就離開了,他的成本就是可能要丟失一個客戶……

也許在公司行政部看來,加班給了加班費就算扯平了,但實際上每一個人的成本都不一樣,本來就要加班的小王,成本低於加班費,沒事可乾的小張,成本等於加班費,而大部分人成本都高於加班費。

絕大部分被迫的選擇都會產生高昂的、隱性的機會成本,而任何成本都不是白白付出的,代價就是離職、效率下降、人浮於事,出工不出力……

3/4、東西沒有成本,行為才有成本

買衣服,標價300元,有人轉了一圈發現的同款同材質的衣服,最低只要250元,於是這麼還價:「這衣服出廠成本頂多50塊,再加是房租水電我再加三倍的利潤,200塊給我吧。」

老板要吐你一口老血:我從批發市場拿貨,批發商不是成本嗎?運輸不要成本嗎?房租不是成本嗎?稅收不是成本嗎?店員不是成本嗎?我不是成本嗎?憑什麼只有「東西」才算成本?

角度不同,對成本的理解就不同。消費者無法從「流通成本」中獲益,當然不覺得這是成本。

其實從機會成本的角度看,商品本身是沒有成本的,類似「買東西」、「賣東西」這種行為才有成本,更準確的說法是「這位老板賣東西的成本」,因為還得考慮到了不同人有不同的「機會成本」。

不妨來計算老板「賣衣服的成本」:各種進貨、房租、人員薪水、稅收等加起來有150塊,但這只是會計成本。

老板想,我投入自有資金100萬,這100萬雖然不要利息,但如果做理財,那每年5%難道不是成本嗎?攤到一件衣服上,就算5塊吧。

老板還想,我如果不做這個生意,還是做個白領,每年20萬年薪沒問題,這難道不是成本嗎?攤到一件衣服上得算100塊。

這麼一來,他「賣衣服」的全部「成本」(會計成本加機會成本)就上升到255,現在別人賣250,那麼老板要麼放棄這筆生意,要麼「虧本」做——之所以加引號,因為這不是會計上的虧本,而是投資上的虧本。

但想一想,可以為什麼別人家可以250賣呢?一定是人家的「總成本」低於250,假設他們的會計成本上都是一樣的,那麼問題一定出在機會成本上。

「機會成本」是你放棄的所有機會中的最大收益,那麼可以認為,別的老板在做這個生意之前,如果也是上班族,那麼年薪很可能低於20萬。

這就是機會成本的第三個特點「事物」沒有成本,「行為」才有成本。同樣的東西、同樣的賣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本。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選擇錯瞭,也未必是壞事

所以,商業競爭比的不光是「會計成本」,也要比投資者的「機會成本」。

再舉一個職場中的例子:你想跳槽,對方開出20萬年薪,那麼可以肯定,能接受的人,現在的薪水一定是低於20萬的。即使你現在的薪水低於20萬,只要你比別人高,那麼這份工作的「真實回報」對於你而言,仍然低於別人。

我們都渴望做一個好的選擇,但一個好選擇讓我們的人生上一個台階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們下一個選擇的機會成本,這就是「機會成本」對能力強的人的競爭力的削弱。

——高級白領創業,其見識和資源都比低級白領更高,他能看到的機會也更好,但實際上,由於他的機會成本高了,有利可圖的機會反而比低級白領更少。

——名校畢業進名企的人,再跳槽的「好機會」反而少於普通學校畢業進入普通公司的人。

真是太公平了。

4/4、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

如果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一個投資,那麼我們對於回報的要求,一定是越來越高的。

但反過來說,正是因為機會成本高,才迫使你去做那些價值更高的事。

前面的老板發現自己做不過別人,只是因為自己的機會成本高,那麼他就應該意識到:要麼用自己以前的見識和資源改造目前生意模式,要麼選擇那些更高層次的生意,而不是和那些「機會成本」很低的服裝店老板搶生意。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選擇錯瞭,也未必是壞事

之前的一篇文章《貧窮,對你的思維方式造成了多大的影響?》中提到的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同樣可以用不同的機會成本來解釋。

有錢人因為做事的機會成本高,不得不非常謹慎,專注於少數「放長線釣大魚」的機會,因為有錢,就可以講「外腦」做參謀,因為有錢,就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時機成熟;

相反,窮人因為「機會成本」低,所以感覺機會很多,但因為窮,所以決策資源少,因為窮,所以等不起,因為窮,所以急於改變現狀,他們就很容易被一些「占小便宜的快錢」所吸引。

電影《華爾街之狼》講了一個專門把「垃圾股」賣給窮人的股票經紀人,他發現窮人在長期的消費決策中,形成了「一塊你買不了吃虧上當」的「買便宜貨」的思維慣性,當他們把這種思維慣性帶到了投資中,就容易成為受騙對象,更加陷入貧困之中。

佛家有一句話;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理解了機會成本,你才能理解人生選擇的真正意義。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即使是一個好決定,也會導致你的下一個選擇更困難;即使是一個壞選擇,也不應該開「後視鏡」,陷入「當初如果……,那該多好」的無意義的後悔。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選擇錯瞭,也未必是壞事

(本文為職場經濟學系列之十二)

首發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每周二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

「職場經濟學」系列文章

為什麼羊毛出在狗身上?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告訴你答案(之十)

有能力的傻子,才四處受歡迎(之八)

30歲突破「職業瓶頸」,該放手的放手,該升級的升級(之六)

職場最初幾年,影響今後人生格局的,就這兩樣東西(之一)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