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導言
2月10,中印軍隊在班公湖地區同步有計劃組織脫離接觸後,引發印國內輿論狂潮。起初,印國內輿論普遍對撤軍協議感到強烈失望, 並將中國視為不能與之談判的背信棄義者,還視莫迪政府視為「一副好牌打得稀爛」,最終屈服於中國的無能賣國者。雙方實施撤軍後,莫迪政府用近乎愚民的方式,營造逼退解放軍的假象,成功將自身塑造成勝利者。而當我國公布陣亡將士名單時,印媒又利用了民眾傳統上對中國官方數據權威性、準確性的質疑心理及狂歡情緒,使民眾堅定地認為印度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占了便宜,以此抵消印軍從班公湖一帶撤軍所帶來的負面政治影響。未來,諸如加勒萬河谷衝突的事件依然可能發生,而此次印國內越來越強烈的厭華、反華民意,勢必增加兩國解決邊境爭端的難度。
2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根據中印兩國外長莫斯科會晤和雙方第九輪軍長級會談達成的共識,兩軍一線部隊於2月10日開始在班公湖地區同步有計劃組織脫離接觸。他希望印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嚴格落實雙方達成的共識,確保脫離接觸進程順利實施。在2月10日當晚就有不少印媒轉載中方聲明,但印官方並沒有第一時間做出回應,而是到2月11日,由印國防部長拉吉納特·辛格在議會聯邦院做了解釋性的說明,全文要點如下:
印媒標註的班公湖北岸的爭端示意圖
展開全文
印媒標註的班公湖附近的爭議地點,紅色箭頭附近的山脊,即為2020年8月29日印軍偷占的高地
在隨後的幾天里,印媒除了引述兩國發表的官方聲明外,大都沒對雙方的撤離做出過多評論,更多的篇幅是梳理印方視角下的整個衝突過程。 其中雖有對中國的污蔑,但總體呈現出一種尚需觀察,不急於下論斷的心理。
在印度網民的評論中,大多數人顯然並不了解協議的具體內容,除了對兩軍達成撤離協議持有一種驚訝態度外, 就是對中國按照約定撤軍抱有強烈的懷疑態度,並有非常多情緒強烈、謀求戰爭解決邊境爭端的言論。
此外,印度知識精英群體普遍對此協議感到強烈失望和不滿。其中以國大黨秘書長兼首席發言人蘭迪普•蘇爾吉瓦拉(Randeep Surjewala)的反對聲明最全面,也具有代表性[11]。其所表達的不滿,大致可以歸納於三個方面:
軍屆的反對聲最為具體。如印退役少將阿肖克· 梅塔(Ashok Mehta)認為,印度在邊境地區占據相當大的優勢, 而印度政府為了穩定邊境局勢,屈從了中方壓力,不僅將班公湖北岸的‘印度領土’談成了‘緩沖區’,還錯誤的將班公湖南岸高地放棄,近乎完全滿足了中國對1959年實控線的要求。而這位退役少將曾在2017年洞朗對峙期間,與周波大校進行過電視辯論。
左一為阿肖克·梅塔
又如前退役軍人、現為觀察傢基金會顧問的迪帕克· 辛哈(Deepak Sinha)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他認為,2020年8月29號印軍奪取班公湖南岸高地是一項明智的行動,這有利於打擊解放軍在斯潘古爾山口集結的裝甲部隊。而軍方默許了政客的要求從這里撤軍,無疑是放棄這種優勢,將重蹈1962年的覆轍。究其背後原因,則是印人黨為了贏得未來幾個月東部各邦的大選,通過損害國傢利益的方式,主動緩和邊境局勢,並試圖掩蓋真相。
如果回過頭來看印防長在2月11號在聯邦院做的演講,除了提及班公湖北岸的撤軍情況,對南岸高地的撤軍只是簡單說了一句「雙方在班公湖南岸也採取類似的撤離行動」(A similar action would be taken in the South Bank area by both sides.),也無怪乎被人指責輕描淡寫,掩蓋真相。
印度戰略問題專傢,也是知名對華強硬派布拉馬·切拉尼認為,印度從班公湖南岸撤軍意味著放棄了已有優勢,這是十分荒唐、愚蠢的決定,並怒斥該協定是賣國協定。
由於這些精英群體在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粉絲眾多,各類印度對華作出重大讓步的消息在網絡上迅速傳播。 這就增加了印網民對政府為換取解放軍從Finger4至Finger8地區撤軍,放棄去年8月底占領班公湖南岸高地的擔憂。
面對國內精英群體和部分網絡輿論的不滿,印國防部在2月12日發表了一份辟謠聲明,不過只是聚焦在班公湖北岸的撤離問題,並沒有涉及印度國內民眾關心的班公湖南岸問題,印度國內的反對聲依舊,辟謠聲明效果寥寥。
除上述反對聲音,也有一些人發表了不同意見。印度陸軍退役少將賈加特比爾· 辛格認為, 印軍撤離班公湖南岸高地,並不意味著放棄了對解放軍的監視,更不意味著放棄了潛在軍事優勢,國防部需要對此進行進一步澄清。他同時認為,雖然中印都是核國傢,但中國的綜合國力遠超印度,脫離接觸不僅有利於中印維持雙邊關係穩定,還有利於印度集中注意力發展國內經濟,施行‘韜光養晦’戰略。然而,這種從中印關係大局著想,真正維護印度國傢利益的聲音實在太過微弱,並不是當前印度國內輿論的主流。
可以看出,當時的印度國內輿論對印政府達成的撤軍協議並不買帳。他們視中國為蠶食印度領土的兇手,是不能與之談判的背信棄義者,視印度政府為「一副好牌打得稀爛」,最終屈服於中國的無能賣國者。
而到了2月16日,當雙方撤軍開始進入實施階段,印度部分媒體還被允許直播完整撤離過程,印度國內輿論立刻被解放軍撤離的信息刷屏。
印媒的報導此時普遍呈現出以下順序:先是用鏡頭掃視一下解放軍在前線部署的各類裝備;然後近距離拍攝雙方坦克、人員的近距離對峙,以及部署戰鬥車輛的密集程度,增強前線對峙的緊張感;接著報導解放軍拆毀臨時建築、工事、停機坪,以及整隊的官兵撤離的畫面;最後用差不多一半的篇幅,對比撤軍前後的衛星圖像,證明解放軍確實是撤軍了,而且基本不留痕跡。
該順序所透露出的邏輯,用印度媒體自己的評論來解釋最為合適。《印度防務新聞》一篇文章稱:全世界都看到了解放軍拆除地堡、帳篷,摧毀停機坪和道路的畫面, 印度成功的運用其經濟、外交、軍事實力,迫使一個超級大國撤軍。言外之意就是,印度用實力讓中國在全世界的鏡頭下出了醜。不少印度網民表示自己意識到了前線的緊張,讚嘆印軍的英勇,讚揚莫迪領導有方,並表示有信心打敗一切侵略者。
有趣的是,部分印媒與網民對解放軍的撤離速度表示驚訝,但也有不少人嘲諷解放軍因忍受不了高寒天氣而迅速撤離。顯然,他們明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卻又不願意承認。
趁著這波輿論攻勢,印軍方也開始表明對撤軍的態度。在雙方撤離當天,印陸軍北方軍區總司令接受採訪時表示,解放軍撤出Finger4至Finger 8之間的印度領土,對印度來說是一個巨大勝利,儼然把自己扮成勝利者的模樣。他隨後稱,占領班公湖南岸高地的目的已經達到,但這里並不適合長期駐軍,所以印軍也開始撤離。這或許是對國內輿論不滿印軍放棄該戰略優勢的回應。他解釋說,印軍在該地區部署了坦克,這在之前是難以想像的,此後,解放軍處於不利地位,因此被迫重新回到談判桌前。這表明,印軍撤離南岸高地並不會處於不利地位。
2月19日,我國公布了加勒萬河谷衝突傷亡將士名單,以及當時的對峙畫面。畫面顯示,祁發寶團長帶領數名戰士,在加勒萬河谷中英勇上前抵擋上百名越界偷襲的印軍。但這在國內民眾眼中是以少敵多、英勇無畏,在印度人眼中卻並非如此。印度網民在看到視頻後認為,既然印軍眾多,解放軍怎麼可能隻犧牲4人。印軍既然陣亡了20人,解放軍肯定隻多不少。因此一些印媒轉載時,把受傷報導成犧牲,把犧牲4人報導5人;也因此,社交媒體上的多數印度人堅持認為,中國公布的數據起碼少了一個零,並進一步認定,是印度贏得了這場邊境對峙。
印度政府並未對此作出回應,反而樂見其成。之後,印政府把關注點轉移到第十輪軍長級會談上,印國內媒體對撤軍的報導驟然減少,熱度開始迅速衰退。
可以看出,印度各方官員前後矛盾的表述,遮遮掩掩的舉動,都讓官方聲明大打折扣。 印度政府用近乎愚民的方式,營造出逼退解放軍的假象,成功將自身塑造成勝利者。這不僅便於回應近期遭受的各種指責,甚至還利於積累相應政治資本。而當我國公布陣亡將士名單時,印媒又利用了民眾傳統上對中國官方數據權威性、準確性的質疑心理及狂歡情緒,使民眾堅定地認為印度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占了便宜,以此抵消印軍從班公湖一帶撤軍所帶來的負面政治影響。
印度民眾對中國抱有極深誤解,這與印度媒體長期對中國進行歪曲與抹黑式報導息息相關。 久而久之,這將成為放大中印矛盾、惡化雙邊關係的一大誘因。中印邊境衝突的發生有其必然性,未來,像加勒萬河谷衝突這樣極大衝擊雙邊關係的事件依然可能再次發生。而印度國內越來越強烈的厭華、反華民意,勢必增加兩國解決邊境爭端的難度。
來源|南亞研究通訊 白廣燦
熱點視頻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