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計劃,「前科」累累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12月27日,中國空間站兩次緊急避碰「星鏈」衛星(Starlink)的新聞,引起網絡和科學界熱議。兩次事件中星鏈衛星的軌道機動,對中國空間站和上面搭載的航天員生命健康構成危險。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科學傢喬納森·麥克道威爾(Jonathan McDowell)搜集數據後發現,兩次近距離接觸中,星鏈一次沒有調整過軌道,另一次則進行了「微小的躲避」。

回顧往昔,馬斯克及其企業雖然在太空探索領域有諸多創新和突破,但星鏈計劃廣受非議。這並非星鏈首次威脅到其他國傢或機構的太空任務。早在2019年,星鏈衛星就差點撞上歐洲航天局的「風神」地球觀測衛星,馬斯克引以為傲的自動避碰技術當時似乎也沒起作用。如今,星鏈衛星已涉及大約1600起航天器接近事件,占到所有航天器事件的一半。

隨著人類活動向太空擴展,近地空間正變得越來越擁擠。根據權威機構的估算,現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已近4000顆,碎片則超3萬枚。類似於星鏈這樣衛星群的數量和密度,不僅極大影響到天文觀測,還大大增加了衛星之間碰撞的概率,進而引發「凱斯勒綜合征」,阻礙人類的正常太空探索。

更令外界擔憂的是,星鏈正通過龐大的衛星群,主導近地軌道的「規則」。歐空局局長阿施巴赫(Josef Aschbacher)本月初警告稱,馬斯克一人就擁有全球近一半的活躍衛星,他正在「制定規則」,而世界其他地區要盡快反應過來。

軍事方面的專傢則認為,星鏈在軍事上的應用潛力巨大,可以與美國軍方配合,監測其他國傢的高超音速武器。而星鏈母公司宇宙探索(SpaceX)與美國軍方之間的關係,也再次為人提起。

星鏈計劃,「前科」累累 國際 第1張

星鏈衛星 SpaceX圖

科學傢:其中一次近距離接觸,星鏈沒有調整軌道

本月3日,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本月3日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普通照會,美國SpaceX發射的星鏈衛星今年曾兩度接近中國空間站。出於安全考慮,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兩次實施緊急避碰。

第一次緊急避碰發生在7月1日。文件稱,美國星鏈-1095衛星自2020年4月19日起穩定運行在平均高度約555千米的軌道上,2021年5月16日至6月24日,該衛星持續降軌機動至平均軌道高度382千米後,保持在該軌道高度運行。

展開全文

星鏈計劃,「前科」累累 國際 第2張

麥克道威爾搜集的資料顯示,7月1日的近距離接觸,紅色為中國空間站,藍色為星鏈衛星

第二次緊急避碰發生在10月21日,美國星鏈-2305衛星與中國空間站發生近距離接近事件,鑒於該衛星處於連續軌道機動狀態,機動策略未知且無法評估軌道誤差,存在與中國空間站碰撞風險。

星鏈計劃,「前科」累累 國際 第3張

10月21日的近距離接觸

兩次事件中,中國航天員正在空間站內執行任務,為確保中國航天員安全,中國空間站於兩次實施緊急避碰,規避兩目標碰撞的風險。

事件發生在近地軌道之上,這是指航天器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由於近地軌道衛星離地面較近,大多數對地觀測衛星、測地衛星、空間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衛星系統都採用近地軌道,高度一般在200至1200公里。

27日,這份照會經過報導後,引起國內外的熱議。包括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美國福布斯在內的西方媒體,在報導時用了「相關投訴未獲得獨立認證」的表述。

但已有科學傢在推特上表示,此事屬實。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傢麥克道威爾27日在推特上表示,根據數據,他已經確認了星鏈和中國空間站在7月1日和10月21日的兩次近距離接觸,並講述了更多細節。

麥克道威爾稱,在7月1日的近距離接觸中,星鏈-1095衛星可能也進行了一次「微小的避碰」,但看起來中方「並不知道或不信任星鏈衛星要避碰」。

星鏈計劃,「前科」累累 國際 第4張

隨後10月21日的近距離接觸中,星鏈-2305衛星2個小時內,從370多公里的高度,一直攀升至超過390公里的高度,看起來沒有任何的調整。而中國空間站的軌道變化更為明顯。

西方媒體則更為關心中國網民的反應。路透社報導稱,中國微博用戶27日發表了批評馬斯克和星鏈的言論。其中一人說,星鏈「只是一堆太空垃圾」,另一人則說星鏈是「美國的太空站武器」。

還有評論指出:「星鏈正在暴露風險,全人類都將為他們的商業活動付出代價。」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