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什麼是聰明的人才?凡事想深一層,多邁一步,正確領會意圖,聽懂老板的弦外之音,好好幹活專注成長,就是聰明人。
作者:焱公子 來源:焱公子 ID:Yangongzi2015
我和老李同在一個創業群。前幾天,他往群里發了張聊天截圖,是一個姑娘應聘他的公司,被拒後的吐槽。
老李苦笑著跟我們述說事情原委。公司招聘助理,來了不少面試者。老李出了一道題:半小時內,成功借一台筆記本電腦上來,算面試通過。
老李說,出題原意是想測試應聘者的應變、溝通及親和力。他還專門提示了一句:咱這樓下有很多家公司。
另兩位應聘者很快順利借到電腦,唯有這位姑娘快到時間了,氣喘籲籲打來電話,說要延長一點。
老李很奇怪,但同意了。又過了20多分鐘,姑娘回來了,額上全是汗珠,像是一路跑回來的,手里拿著一部筆記本。
老李問,電腦哪兒來的?姑娘微微遲疑,我表姐的,她住得不算太遠。
老李說,其實某一個瞬間,他心頭有過一絲惻隱。這姑娘雖然沒敢下樓借,但也算夠執著,做事也算有執行力,終歸是把電腦「借」來了。
「只是,我要的是電腦麼?我要的是一個能夠領會意圖,靈活高效解決問題的助理!商業戰場上,有時耽誤20多分鐘,事情可能就砸了。這種死腦筋的姑娘,誰敢要啊?」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在職場上,如何說、說什麼非常重要。其實同樣重要的,還有如何傾聽。尤其是能聽懂老板說話,正確辦好事情,這樣的有效傾聽,早已是職場人的必備技能。
01
該乾的一絲不茍
其他的深想細做
有個經典的職場故事。張三和李四同時工作,領相同的薪水。一段時間後,張三升職加薪,李四沒變化。李四問老板,為何厚此薄彼?
老板說:「你現在到集市看看,今天有賣土豆的嗎?」
李四去了,回來匯報:「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
李四被問住,又跑回市集,回來後說:「40袋。」
「多少錢?」
「您又沒有叫我問價錢。」李四很委屈。
老板把張三叫來,也叫他去集市看有沒有賣土豆的。
張三很快從集市上回來,他向老板匯報:「今天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40袋,2毛5分錢一斤。質量還不錯,價格也便宜,我帶了一個回來,您看看需要不?」
張三邊說邊拿出土豆,「我想這麼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賺錢,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40袋土豆在一周左右就可以賣掉。咱們如果全買下,還可以優惠。所以,我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在外面等您回話……」
著名管理學家馬歇爾•多普頓曾提出「多一圈定律」。
他發現德國人做汽車擰螺絲時,會比規定的標準多擰一圈,而法國人出於浪漫不羈的天性,往往少擰一圈。擰螺絲是細小的生產環節,多擰一圈和少擰一圈地不斷積累,最終就體現為汽車質量的差異了。
「多一圈定律」說出了優異成績大多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職場中,人與人的差距也往往就在「多一圈」和「少一圈」。
多一圈,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樣。盡職盡責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多算是稱職的員工。要想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須比那些人多努一把力,再「多一圈」,比自己份內的工作還多做一點點,比別人期待的更多一點點。
聽完任務做事情,總能想深一層,做細一點,妥帖周全。身具這種品質,你一定能贏得機遇,獲得快速成長。
02
意圖領會過了頭
會賠了夫人再折兵
事物皆有兩面性,皆怕過猶不及。
不懂體會主管心意,只知無腦執行的員工不讓人省心;太懂主管意圖,仿若肚子里蛔蟲的員工,更不讓人省心。
歷史上著名的例子,當屬三國時期的楊修。他屢屢洋洋得意地表現出自己對曹操心意的精準揣摩。當他再次從一根「雞脅」看出曹操退兵意圖,並毫不顧忌告訴夏侯敦時,曹操忍無可忍將之殺死。
他這種作死的行為,就叫做過度領會。
混跡職場多年,我見過不少天資聰穎自以為是的「楊修」。
何靜是985名校法語專業的高才生,畢業後進入一家外企,能力突出,深得上司器重。
由於年輕,職場發展又過於順利,何靜心高氣傲,無形中總把自己當成二把手。
在跟法國一家做茶的公司談合約時,因為老板只懂英語,對方客戶代表一大堆的法語專業詞語冒出來,只能靠何靜翻譯。何靜的表現欲上升到了頂點。
她覺得自己已經深刻領會老板的意思,就是要讓交易盡早達成。於是,在轉述雙方意思時「添油加醋」,擅自報低了加工費,承諾若干技術問題可以自行解決。
客戶回國後,發來訂貨合同。老板看了大怒,好幾處公司做不到的條款,被何靜擅加承諾後列入合同。如果單方毀約,會招來索賠。
經過反復磋商和解釋,公司最終象徵性賠付了一萬元,何靜也即被辭退。
培根說,有許多世故又會揣摩人脾氣性格的人,並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這種人所擅長的是陰謀而不是研究。
這種揣摩到了最後,只會是把自己的前途也一並賠進去。
身在職場,要清醒地認識自己的位置,再開明的老板,其包容心也是以公司利益為底線的;不要善做主張,要永遠把做決定的權力留給上司。
能領會主管意圖是好事,但將之引為談資當眾炫耀,甚至擅自搞小動作,那就徹底本末倒置了。
03
聽得懂弦外之音
是多做換位思考
周立波說,
主管說讓你看著辦,不是不讓你辦,而是讓你抓緊辦;
主管說再想想,不是他沒想好,而是要你別再想了;
主管征求你的意見,不是真的廣開言路,而是在尋求同謀;
主管批評你,不是你真的有什麼過錯,而是提醒你別站錯隊伍。
職場上,聽懂「弦外之音」,是一門需要修煉的技能。
我的朋友大熊在知乎寫過故事。
主管帶著新人小A和小C,到咖啡廳去見一個女客戶。雙方相談甚歡的時候,主管從錢包掏出5塊錢,叫他倆出去買包煙。
走出咖啡廳,小C說肚子疼,讓小A自己去買,他要先上廁所。
小A拿著錢到了賣煙的地方,這5塊錢能買什麼好煙?他想,主管平時又不抽煙,這回該不是要考驗我的辦事能力吧?那不能給主管丟面子。
小A墊了幾十塊錢買好了,見小C還沒回,就自己拿著煙進去,遞給了主管。主管看了他一眼,有點驚訝。接過煙後,繼續跟客戶交談。
回公司後,人事部找小A談,說他不合適作業務,試用期沒過,請他離開。小A愣住了,一沒犯錯,二還墊了錢,為什麼被辭退的是自己不是小C?
小A很委屈地找大熊聊,職場老油子的大熊問了他幾個問題:
1老板缺錢嗎?要買東西只給5塊?
2平時不抽煙,為什麼現在要叫你們出去買?
3咖啡廳里面,客戶是女士,客戶一直沒抽煙,主管抽煙合適嗎?
4小C叫你一個人去買,他自己為什麼溜了?
小A這才恍然大悟。
主管不是缺錢,也不是想抽煙。他的真正意圖,是想把他倆支開,但當著客戶的面,又不好意思直接說。
主管當時肯定是想和客戶談一些,不希望小A小C知道的事情。他後來又直接進去,讓主管怎麼談?
事實上,聽懂「弦外之音」,根本用不著什麼天賦。買土豆的張三能令老板省心,敢放心把事情托付給他做,無非是他善於站在老板的角度換位思考,而李四僅僅只把自己當做一個單純的執行者,從沒有過「老板思維」。
心理學上有換位思考定律。即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對方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以對方的心境來思考問題。
比如,老板讓你去參加一個高端展會。真是想聽你回來說模特多好看,免費茶點多好吃?如果你是老板,一定是希望員工回來說,有多少企業參加,都是什麼行業,哪些有對接合作的可能性;
比如,休假時老板親自打電話,說臨時需要你一起幫忙拿個主意。你要換位想一想,你是老板,你這樣說是為什麼?當然是內心期望員工盡快返崗共同解決問題,以後再休不遲;
比如,你一直在埋頭加班,老板突然對你說,有什麼困難盡管說。換位想想,為什麼會這樣說?或許潛台詞是,你小子多久沒匯報進展了,我心里沒底啊,是不是該溝通一下了?
……
每個入職正規公司的員工,都會拿到相應的JD(崗位描述),明確界定了你的工作崗位需要承擔的職責。但僅是做好JD的人,永遠只能打及格,能換位思考,替上級分憂的人,才會是優秀。
比爾•蓋茨說,一個公司想發展迅速,得力於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聰明的人才。
什麼是聰明的人才?凡事想深一層,多邁一步,正確領會意圖,聽懂老板的弦外之音,好好幹活專注成長,就是聰明人。
延伸閱讀:
論一個韭菜的科學價值觀為什麼你總是「越努力,越焦慮?」噎死人的20個段子,治愈了所有不開心14幅漫畫測試你是否受過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