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據海關數據,2018年中國進口晶片數量4175.7億件,同比增長11%,而金額達到3121億美元,同比增長20%,可以說晶片是中國進口金額最多的東西了。
其實一直以來,晶片進口額就非常高,中國晶片自給率都沒有超過20%,所以之前提出了一個計劃,那就是2020年晶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70%。
雖然目標看起來很是美好,並且似乎也並不是遙不可及,畢竟目前在中國不管是在晶片設計,還是晶片製造甚至封測上相較於以前,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比如華為在晶片設計上已經是世界領先,中芯國際已經可以量產14nm的晶片了。
但目前對於中國芯來講,依然很無奈,以前沒錢,沒有實力去研發晶片,只有靠買。但現在雖然有錢了,甚至有一定實力了,但卻已起步太晚,最好的時機已經過去了。
柳傳志之前在採訪時表示,在90年代時,聯想一年的營收是190多億港幣,利潤大約是10億。但一條晶片生產線要20億美元,是聯想16年的利潤,所在在當時基本上沒有企業願意去做晶片。
但當現在大家有錢了時,中國晶片已經落後太多了,專利掌握在別人手中,設備掌握在別人手中,人才也相對較少,關鍵是國外看到每年可以出口晶片從中國賺到大把的錢,所以對中國還進行了技術、設備封鎖。
所以在目前,中國芯要崛起不僅要克服專利的難關,還要克服設備的難關,還要克服人才缺少的難關,不僅僅只是錢的問題了。
當然,起步太晚並不代表就沒有機會,只是代表著要付出的努力會更多,難度會更大,受到的阻撓或許也會更大。
好在去年的中興事件已經打醒了所有人,大家都一致認為像這種關鍵時候會被卡脖子的東西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行,買不如自己造。
但坦白講,到2020年做到40%自給率,到2025年做到70%自給率,還真的任重道遠,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