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德國是什麼樣的,移民歐洲真的到了天堂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來歐洲七年,現在移民德國了。移民沒什麼可後悔的,因為地球是圓的。當時上交中國護照,宣誓加入德國籍的時候,內心毫無波瀾,無驚也無喜,就有點像當年國內街道辦事處領「暫住證」,走個形式而已。

真實的德國是什麼樣的,移民歐洲真的到瞭天堂嗎?

很多人從北方移民到南方,從小城市移民到大城市。從國內移民到國外,不過只是時間空間拉長了,而科技卻又日新月異的壓縮時間空間。現在睡一晚就到了,十幾個小時而已。國內從北到南,如果不坐飛機也是幅員遼闊的,也要自駕個昏天黑地。只是選擇一個地方長期生活,重新拿個當地「許可證」,在地球的另一個地方工作生活。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老外對中國人有偏見」,但個人感覺這些不需要被考慮進去。因為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甚至一個小區的人都會對外來人產生自然而然的抵觸,外來人需要融入,需要被接納,還可能搶奪有限的社會資源工作職位等等,所以網上經常有人地域炮,說北京人上海人廣東人等等等如何「歧視」外地人,這里歧視不是個貶義詞,而應該是個中性詞,指的是一種暫時彼此不適應不能完全接納。當你能流利的操控當地方言,在某領域風聲水起之時,這種「歧視」就會大大的降低,因為你融入了社會,你不再需要當地人「艱難」的理解你的語言,不再需要「消耗」當地資源,而是更多的為當地經濟文化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有人也許會說,哪怕再努力爬的再高,也可能獲得不了當地人的認同,我覺得一方面是你爬的不夠高,另一方面你這里指的當地人肯定是少數的一部分人。就好像我爸從未在口頭上覺得我有過出息,我媽也嫌棄了我爸一輩子抽煙喝酒,有時候事實並不是他們表現出來的那樣,你無法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可和肯定,到底怎麼樣,你的心里應該有數且堅定。

如果說一定有什麼區別,基本都是文化和國家背景方面的,根據自己這些年的經驗體會大概說說,中德生活的差異和優劣。

德國是窮人的天堂

德國對於生活非常困難的人,有比較好的福利。先看下一組數據:長期失業者家庭平均每個月可以領取包含房租在內的937歐元的救濟,單身的失業人士全德平均救濟金為754歐元,最低的城市是海爾德堡豪森,每月救濟金為629歐元。

也就是說德國可以在你短期或者長期失業時,都給予你絕對的保障,讓你有飯吃有房住看病不愁。雖然某方面來說,這種福利白白養活了很多懶漢,但是,對於底層老百姓來說,真的非常安心,有國家福利依靠,無論如何,日子都能過,不會看不起病,也不會餓死街頭。而且過的還不算太差。

相對於窮人享受的保底福利,德國對於」富人「可以說是非常殘忍了。拿單身的納稅人舉例吧。

應納稅年收入(歐元) 應納稅率

低於8354歐元 零

8355至52881歐元 14%至42%的累進稅率

52882至250730歐元 42%

250731歐元及以上 45%

也就是說收入越高,繳納的稅就越高,而且不僅如此,高收入者以後結婚生娃上公立幼兒園,花的錢都比別人多,低收入者甚至可以免費享受幼兒教育。

感興趣的可以搜搜相關內容,在德國除非真有好項目,一般來說都不願意開公司做老板,相反做個大公司員工更舒服,工作穩定薪水待遇好,有問題找工會,不爽的話還可以罷工抗議。

中國有富人的天梯

中國人想在德國做個富人不易,稅就是一把刀,而且對於職業的晉升也有天花板。而國內目前來看,還是有很多機會」暴富「。一方面因為稅收存在一些盲區,另一方面因為高速發展和泡沫經濟帶來的機遇。最近在看創業時代,很有感觸,現在不少創業者,都是有一個想法,包裝一下出售,第一桶金就來了。熱錢還是比較多,沒地方投,買十個項目,成功三四個,一個上市可能就賺了。諸如此類都可能一夜暴富。

另一方面對於雇員也是非常友好的,只要人家需要你的經驗技術,有不可替代性,錢通常不是問題。雖然說起來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是高端的還是少。所以行業的精英,在中國通常可以賺到更多,可以說根據你的水平無上限,薪水都可以談,這家不行,要你的多了去了。因為中國公司太多,相對於人才來說,錢太多了,央行發新鈔,加上通貨膨脹。

不得不說的吃飯問題

出來前沒想過吃飯會成為問題,但吃了一個月的麵包巧克力,一切假想和堅持都化為泡影。中國的胃受不了德國的美食(如果真的有美食),香腸,麵包,沙拉,快餐吃個一次兩次還行,多了就感覺胃空空的,哪怕吃很多,也滿滿的饑餓感。於是之後就過上了三天兩頭下館子的生活,大概堅持了三四個月,發現撐不住了,一般吃一頓中餐人均20-30歐元,吃飯不能一個人啊,有時候再請朋友吃吃,一個月夥食費要小1000歐,工薪階層實在負擔不起。

自那之後就減少一些外出吃飯頻率,安安心心照著食譜學做了幾個菜,雖然食材不豐富,但是幾乎每天吃到中餐的感覺真的很棒。我雖然不是一個標準的吃貨,但是吃好了幹活才有勁,心情才會好。不少留德華,幾年後再見,感覺身材外貌真的變化很大,都認不出來了。也許飲食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能適應並喜歡德餐當然是最好的,但我身邊這樣的比例非常少。還有外嫁十多年的女生,依然看到中餐兩眼放光,因為平時吃不到,都是跟著老公吃德餐。

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很關鍵,需要考慮清楚。

融入不了,不要強融

國內的時候,我在幾個城市住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方言,但我一個都不會說,可能有一點口音,但總體還是普通話。而有人的住小半年就能流利的操作當地語言,年輕的時候我是非常羨慕的,等年長了就慢慢看淡了。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個性。

有人出國後就入教了,學著吃西餐,和外國朋友一起參加活動和party,按他們的方式去思考去生活。這樣很好,語言進步非常快,能夠認識不少當地朋友,之後無論是入職工作還是自己創業,都不再有交流方面的障礙。但這條路並不簡單,因為要放棄很多習慣甚至文化信仰。如果是真心喜歡當然最好,但如果是為了融入而放棄其實意義不大。

可能我的人生追求很重要的一項就是,過的舒服。這種舒服很大程度上是不為其他人和事勉強自己的意願。有些意願是一種自然而然,就像吃東西一樣,吃到嘴里發現不好吃。這種感受是無法去精確分析計算的。但如果正在參加一個晚宴,你就很可能把盤子里的東西吃掉,哪怕不好吃的,也會裝作非常欣賞的誇獎好吃。這是一種自欺欺人,也是一種」有目的「的交際方式。換句話說,並非人人都要遵循自己原始的意願,當然也可以違背,但前提是你的目的值得不值得。如果目的只是為融入而融入,意義不大,如果是想因此找個好工作或者有一些現實的目標,那麼之前的放棄會值得很多。當然最好的就是心甘情願的改變。

無聊不無聊

國內一天24小時,想玩什麼有什麼,ktv,火鍋,燒烤,逛街,夜店,郊遊,任何時間,只要你想,吃什麼玩什麼,你說了算。德國一般晚上8點街上就沒什麼人了,周末商店一般不開門,晚上也有西餐外賣,一般送到10點左右,品種比較單一。德國人通常娛樂項目是喝酒聊天party,周末可以徒步等戶外活動,野外露營,滑雪,摩托車,划船,射擊等等都是好選擇。年紀大了,老頭老太太會曬曬太陽喝喝咖啡,或者買個跑車開出去兜兜風。總體而言,德國人的休閒除了喝酒之外更健康運動一些,中國人的娛樂活動比較腐敗一點。美國等發達國家有唐人街,比中國還中國。但歐洲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落後的。所以健康和腐敗往往難以兼得。有人說好山好水好無聊,也有人樂在其中。

哪里才健康

霧霾這個詞,近些年在中國越來越頻繁的被提及,中國大陸自1970年代末期,因為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工業活動迅速增多,人們生活逐步現代化,在整個華東地區,因冬季取暖而燃燒的煤炭和木材越來越多,經常引起覆蓋廣泛的霧霾。其中華北及華東地區為顯著。一是因為地形,華北/華東地區地勢較低,同時,這一區域人口集中,綠色植被較少,又是開發程度較高的工業地區,污染物被大量產生,卻得不到及時的自然清除。2013年中國東北霧霾事件更是為空氣污染敲響了警鐘。

2013年中國東北霧霾事件是指起始於2013年10月20日,也就是哈爾濱市的年度冬季燃煤取暖系統開啟的第二天,以中國東北地區哈爾濱為中心,和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在內的地區發生的大規模霧霾污染。東北地區大部均被濃密的霧霾覆蓋。在哈爾濱市,PM2.5的日度平均值一度達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超出世界衛生組織安全標準40多倍,甚至比北京還要嚴重。能見度降至20米,機場被迫關閉,兩千多所學校停課。霧霾也導致黑龍江省境內多條高速公路被迫關閉。10月22日至23日,東北地區仍然被霧霾覆蓋,PM2.5平均濃度保持在每立方米200微克以上。

具體請看百度鏈接:

2013年中國東北霧霾事件_百度百科

德國是不是就山青水秀,無痛也無擾了呢?前者是肯定的,德國在環境治理上確實有一套,根據美國大使館在北京測出的PM2.5指數,3月29日,最好的空氣在天壇,指數為95,前門東大街則高達150以上。而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2013年1月份北京城區多處PM2.5指數突破900,最高接近1000。德國以柏林為例,柏林政府在官方網頁上公布了相關數值,2012年柏林空氣PM2.5平均值為18, 而2006年時情況最糟糕,當時平均值是29。關於空氣質量的對比一目了然,然並卵,千說萬說,也逃不過七年之癢啊!

在德國,春天對於很多人來說,真是如臨大敵。據統計,德國大約1/5的人有花粉過敏。很多中國人在祖國一切都好,來德國前兩年也還好,等到了七年左右,花粉過敏就會不期而至。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及至哮喘,並伴隨流眼淚,眼睛紅腫,奇癢無比。而有些比較嚴重的會發展到很多水果、蔬菜也出現過敏,如蘋果、櫻桃、杏子、甚至豆芽,還有一些堅果類,如榛子等都不能吃。再後來,連去一些塑膠制品店,都會立即出現過敏反應。

關於過敏這種事情,病因還特別複雜,沒有一家醫院和醫生能說出確切的原因,為什麼剛來的前幾年沒事,後來就會患病,為什麼空氣這麼好還會過敏,為什麼一旦過敏就會越來越嚴重。網上搜尋過不少,基本都是在說免疫系統受創,從而引發諸多問題,說了等於沒說。

如果偶爾來玩一趟,確實好山好水,空氣真新鮮。但是德國住久了,自有苦惱。哪里都沒有完美的環境,只求各自安好。

親友和愛人

說的極端一點,在德國你必須有親友或者愛人,為什麼呢?為了不得抑鬱症。人是群居動物,長久的不交流或者缺少關愛,人會低沉甚至抑鬱。這不是危言聳聽,這麼多年所見所得。退一萬步,寧可「浪」一點,多點朋友,多出去玩玩,也好過經常一個人待著。沒事多和朋友出去走走,吃吃飯,聊聊天。這是有關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一定切記,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建立一個自己的小圈子。另外,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很內向,總宅著,也希望你能偶爾聯繫一下,打個電話關心一下。人在異鄉,彼此溫暖。

消費不多,保險很貴

如果單身,在德國中等城市生活一個月基本消費基本如下:

住房:一室一廳,包括水電暖網,約500歐元

手機:全網通,4g流量,約20多歐,當然也有很便宜的套餐

吃喝:自己做飯,含零食和水果,一般不超過300歐,偶爾外面吃算150,一共450歐

交通:如果公交火車一般80歐左右,如果開車,汽車油費含保險算200歐

保險:因人而異,收入少的交的少,收入多的就多,暫且算200歐每個月

(德國約 86% 的居民在公立保險投保,有工作收入的人理論應繳納稅前收入的 14.6% 作為醫療保險,如果有雇主,則自行負擔稅前收入的 7.3%,雇主繳納另外 7.3%。此外雇員還需要多交一點額外保費(Zusatzbeitrag)給保險公司,依照公司不同可能是 0% 到 1.5%,平均值是 1.1%。所以一個月收入 4000 歐的雇員需要交大約 315 到 336 歐的醫療保險。)

一個月累計1400歐不到,如果換成人民幣不算少,我所有的費用都是按非常寬鬆的消費來計算的,如果節省一點很多費用都可以縮減,比如吃飯,如果不講究也不在外面吃,一個月150就ok,住房如果接受和別人合租,一個月300就行,這樣一算一個月900基本花費就行。

我們再來看看德國的收入吧,比如廉價超市Aldi員工的月薪總額在1600至1800歐元之間,看起來收入不多是吧,但問題是平均每周只需要工作18.5小時,按5天上班時間計算,每天工作不到4小時,基本可以算是半職了。

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的超市收銀員,可以憑自己收入在德國中等城市過的相當寬鬆,類比國內就好比聯華超市工作人員在杭州工作,租房一室一廳緊鄰市區,開車往返,平時自己做飯,偶爾和朋友出去吃吃。收入剛剛夠,不多不少,不用考慮醫療,醫保全部涵蓋。

我不知道國內現在同行業的收入和生活情況,以之前的了解來看,德國的消費不算高,生活質量也算性價比很高。付出的不多,收入的不多,但是生活的還算舒服,壓力小人不累錢夠用。

觀念差異和之前的誤解

首先是關於金錢的理解和需求。說個之前經歷的小事吧,之前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接到一個活兒,要拍個小廣告,需要幾個外國的年輕人客串一下。非常簡單,基本就是露個臉,一小時拍攝時間不到,一個人一兩百歐元。我找同學去問,他們關注的基本都是,拍什麼產品,做什麼用途等等,沒有一個人問到報酬。對產品或者拍攝沒興趣的同學,也沒有在我提出報酬可觀之後改變主意。我不能說他們視金錢如糞土,因為很多學生都要利用課餘時間去咖啡廳打工,他們非常需要錢。但想通過錢的多少讓他們改變自己的興趣或者決定,似乎不是那麼簡單。當然我沒有試過更多的利益誘惑,但對於普通10歐左右的小時工來說,十幾倍的報酬不算少了。最後模特當然是找到了,找到兩個非常有興趣的同學。但這段經歷是我之前沒想到的。

其次是關於性和愛的誤解。之前覺得老外比較開放,現在反而覺得他們比較保守。老外對於身體確實比中國人開放不少,但對於內心和情感卻相當保守。相比而言,德國人更誠實一點。剛開始有好感,多半是一種身體上的吸引,年輕人幹柴烈火很正常,上床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喜歡一個人接受一個人,一般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了解,所以他們對於性開放一點,而確定關係通常會慢一拍。中國人一般首先需要一個」名分「,再談其它。

說到這個,不由想到家庭。他們的家庭觀念比我想像的強很多,沒有太多之前網上或電影里看到的那種」經常出軌「,我接觸的都比較穩定負責,節假日一般都是家庭一起團聚度假。有可能是年輕的時候該經歷的都經歷了,所以結婚會找真正喜歡的,也願意長久一起廝守,如果真過不下去,就離婚,不會為了雙方父母或者孩子勉強彼此繼續在一起。

德國人沒有我想像的開放,確定關係的情侶或夫妻,比我想像的有責任心。

不守時,也不傻。看過太多德吹關於守時的文章了,但真正接觸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學校上課公司上班這些暫且不論,就說約朋友見面吧,經歷過完全忘記這回事的,也經歷過臨時說不來的,還有遲到一小時的,更有突然有事提前走的。五花八門,根本沒發現守時守規矩是他們的一個特點。也許曾經是他們的特點,但明顯在新一代德國人身上看不到絲毫。地鐵和火車更是常規性晚點,雖然有時候是有人臥軌或修路。但經常性的延遲或取消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德國人腦子一根筋,這是事實。他們習慣一件事一件事的做,一步一步的來,每步做好踏踏實實的,所以有時候覺得他們可能過於呆板,比如說他們在看瀏覽郵件的時候無法聽你說話,手上在整理文件的時候也不方便與你交流,人和人只能一對一交流,另一個人在旁邊只會被忽視。不像中國人是多線程的,可以一邊發郵件一邊聽你傾訴,同時幾個人一起聊天。關於這方面,個人感覺是各有千秋。無法說哪一方更好,中國確實更有效率一點,因為很多是小事情,如果都是一對一,處理起來相當的慢,中國的工作壓力明顯更大,都這樣事情肯定做不完。

但是在大事大非上,我站德國人的方式。世界上最早建設高速公路的國家是歐洲的德國,於1932年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從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目前,它擁有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加拿大的世界最發達的高速公路網路。德國的高速公路很多路段是不限速的,你在高速公路上想開多快就可以多快,開到時速180是稀松平常的事,而開到250的也大有人在,在這駕車簡直是享受。德國高速公路的質量自然比較好,據說德國的高速公里要比絕大部分國家的高速公路要厚,比美國洲際公路厚兩倍。德國的高速公路不寬,大都是標準的雙向四車道,非常平整。而且他們也很少修路,一旦修築,多少年都不用大修,反觀國內,路況參差不齊年年修路。

尊重對方,或者說服對方。中國人比較喜歡或者習慣性的用經驗感染對方,比如酒桌文化在職場的重要性,比如什麼都要吃才會健康,比如對父母無條件的包容才是孝順,等等。而德國人每個人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彼此互相尊重,比如飯局你說不喝酒,他們就過,不會勉強不會勸酒。有什麼食物不吃,比如一些素食者不吃肉,或者某些就是單純的不喜歡吃,比如我不太喜歡沙拉,每次參加婚宴,很多道菜,蔬菜太多的都吃不完,服務生來收盤子的時候看我剩很多,我說不好意思,不喜歡吃菜喜歡肉,他就笑笑說,蔬菜確實太健康了。

成年人關係到個人習慣的,一般都會彼此尊重。但如果是一些共同完成的項目或者工作,又有一些不同。這時候德國人一般來說不會含糊,有什麼說什麼,動用自己學到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來表達,如果遇到不同的觀點,無論對方是同學還是教授,甚至是各個部門的官員,都可以針鋒相對。他們比較崇尚雄辯,遇事講道理,能說服對方,對方會尊重你,並接受你的觀點。比如某些政府部門辦事不給力,只要你有道理一投訴一個準。而中國人這方面反而模糊一點,同學同事如果遇到一些矛盾,特別是有主管參與進來,可能大多數人會有些猶豫,很少會直接說,甚至不說。這里說的不是語言藝術,有教養的德國人有意見有時候也會慎重選擇用詞,不會直接懟。但要表達的意思一定是清楚的直接的,不會模棱兩可。

凡事要預約,效率極低!德國看病要預約,有時候等排到號病都好了。裝個寬帶,可能要等半個月。手機出了問題,客服電話半小時打不通,電話還要按時收費。買房子都要一對一約銷售談。連理髮都要提前一兩天約好上門時間。相比而言,中國的效率真是神速。任何事情基本都是24小時在線客服,隨時隨地給你回復解決。急性子一開始受不了,住久了就變成了慢性子。

說說穿衣打扮。德國適合亞洲女生的衣服很少,這也可以理解,畢竟目標市場不一樣。這邊基本都是黑白灰,同一個品牌也經常被女生們吐槽款式少而醜。當然了,大牌的服飾這邊確實便宜一些。總體來說,德國衣服是男人的天堂,特別是正裝類型,西裝襯衫風衣等都有不錯的品牌。所以不少女生回國買衣服,然後幫國內小夥伴代購這邊奢侈品。男士衣服基本不用愁,德國本土就很棒。

除了穿衣,還有打扮。這方面,感覺國人還有不少空間。除了比較愛交際的或者二代們,其他中國人總體不是特別注意打扮。也許很多人覺得自己是學生,而且已經穿的整整齊齊了,有的還自己擼了一個妝,自我感覺很好。但是和老外對比一下,整體還是有差距。他們很多初高中就開始打扮自己,女孩的妝非常精致,男孩子的頭髮也梳的油亮整齊。開始還覺得他們有點「誇張」,以國人的理解就是不好好讀書,天天想著打扮了。後來慢慢感覺,沒有人會嫌棄對方好看,能把自己打扮的好看得體真的是個技能,不少人其實收入不高或者說平時實際上根本用不著打扮,比如工人比如一些保安,但是他們都會把自己收拾的比較精致養眼。這樣沒什麼壞處,也很值得國人學習一下。學習工作之餘,可以學學怎麼剃鬍子,梳頭髮,化妝,穿衣等等。這些其實是門學問,很多需要上網看教程或者和小夥伴學習的,而不是單憑自己的審美和直覺折騰。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