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二手車電商平台人人車經歷了一次”被破產”,網路消息稱”二手車交易平台人人車正式宣布破產”、”關閉所有站點”等。對此,人人車於2月18日發布官方聲明稱:上述消息均為假消息,存在人為故意傳播的情況。人人車不存在”破產”、”關站”、”資金鏈斷裂”等情況,目前一切業務運轉正常。
▲辟謠後不久人人車再次裁員,北京總部員工維權
謠傳雖已被官宣粉碎,但二手車電商平台的生存現狀卻引起了巨大關注。人人車破產是假,但在業務經營上遇到阻力卻是事實——早在去年下半年,人人車便已開始分批次關閉部分小城市的業務站點,並進行大規模裁員。事實上,整個二手車電商行業都在經歷著同樣的嚴酷考驗。
大環境上,2017年大陸二手車交易量同比增長19.33%。而2018年,這個增速降到了11.46%。年底本是二手車銷售旺季,12月全國二手車交易量卻反而同比下滑了1.11%——雖然並不像新車銷售般進入負增長時期,但二手車市場也在經歷著寒冬。
然而,宏觀數據上的增速下滑並不是二手車電商”四面楚歌”的真正原因——增速雖踩了剎車,但至少超1300萬輛的交易總量說明盤口巨大的市場機會仍在。在頭條君深入採訪了二手車電商平台用戶以及自營車商後才發現,真正讓二手車電商走向末路的,是其業務執行中的眾多黑幕與”貓膩”,腐壞正在從二手車電商內部滋生。
實際用戶在長達兩個月的二手車電商體驗後,給出了這樣的結論:“所有的光鮮都只在廣告詞里,宣傳點反而都是最不靠譜的體驗,用過這一次以後絕不會再用。”
車輛檢測形同虛設
“好車不和壞車一起賣”強調的是二手車電商所提供的詳盡專業的車輛檢測服務,通過所謂”30個大項的249項精細化、體系化檢測程序”,在車輛進入平台前進行車輛甄選和定價意見支持。”先檢測,後上架”幾乎是所有二手車電商平台的做法,也恰恰是這樣的宣傳點和實際做法,讓眾多二手車買家、賣家對平台產生了最基礎的信任。
周先生也不例外:”都知道二手車販子不靠譜,車況、要價各個方面的水太深,怕吃虧,看了那麼多年平台的廣告,檢測之後至少價格參考能透明點兒,買的人可能也放心些,所以決定在這些平台賣掉自己想換掉的車。”於是周先生註冊了人人車、瓜子、車置寶等二手車電商帳號。
然而令周先生意外的是,在長達兩個月的體驗中,所謂的大品牌明星平台,卻提供著極不專業的服務,賣車的體驗充滿了不愉快,而其中令周先生最不滿意的就是車輛檢測。
周先生對頭條君表示:”整個檢測過程10到20分鐘不等,測了車漆,開了引擎蓋簡單看看,底盤也沒怎麼查,打著了火就看看里程數,連車都沒挪,就算檢測完了。一開始以為是個別現象,幾家下來發現檢測水平都差不多,最不專業的是瓜子,檢測員連工作服都沒穿。”
隨後,周先生出示了電商平台公開顯示的車況檢測報告,並補充道:”整個檢測過程我都旁觀了,這些項目明顯沒查,也都是通過狀態。這哪兒是檢測,就是走了個過場而已。”
更令周先生惱火的是:”瓜子檢測員不僅不穿工作服,連最基本的錄入信息都有錯誤,我的車明明是國四,他錄入到平台就成了國三,而且跟客服溝通了好久也沒改過來,這也直接影響了我賣車的速度。”
▲多次向客服反饋,但仍未修正的國3排放標準
雖然客服向周先生表示,在買賣雙方交易談成的情況下會有一次三方共同參與的更全面的復檢,但復檢的專業度幾何也需要畫個問號——推翻初檢結果意味著交易終止或需重談,效率全無。而另一方面,面對即將到手的交易服務費,平台會因復檢結果推翻交易的可能性又有多高?
來自烏魯木齊的張先生也向頭條君訴苦:”幾年前看了人人車黃渤的廣告,在人人車平台買了一輛卡羅拉,檢測結果一切正常,但開了半年左右變速箱就壞了,修理廠反饋壞掉的變速箱並非車輛原配,而是拆車件。”
如此形同虛設的檢測之下,泡水、火燒、事故、換件、調表等這些最影響車輛定價的車況因素,並無法得出準確結論,車輛核心信息的錄入錯誤更讓用戶無法接受,由此可見”好車不和壞車一起賣”的宣傳語可信度為零,因為平台根本分辨不出好車、壞車,所謂的精細化、體系化檢測程序只是囫圇吞棗,草草將車收編走個過場罷了。
定價套路五花八門
“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強調的是二手車電商平台對車輛定價的精準拿捏,賣車者得到比4S店置換服務、二手車商更高的價格,而買車者避免因不懂行情被車商賺取高額的差價。
這乍一聽很美好,但其中的邏輯矛盾根本經不起推敲,暫且不提買家需要承擔的至少2500元手續費,只說在二手車電商平台上賣車,這定價、調價的套路就遠比車商買賣車更深。
雖然少數平台確實通過大數據計算給出了車價的合理區間,但目前幾乎所有二手車電商平台均採取車主定價模式,這導致指導價毫無存在感可言。真正影響車輛售價的,是車主的心態,以及車主對電商平台五花八門調價套路的抵禦能力。
在周先生的體驗中,價格陷阱分為三種。
其一,蒙小白型。”比如車置寶,工作人員會直接套路那些小白,通常就是檢測完車,直接給出低於市場均價30%的價格,並且理直氣壯地推薦小白向4S店二手車置換部門詢價,4S店給的價格多低啊,但是人家有置換補貼和買車優惠什麼的能找補回來啊,小白不懂,但是我沒上當。”周先生逃過一劫。
其二,探底價型。”完成車輛上架之後,客服套我話,問我除了填報的價格外,有沒有能接受的降價區間,讓我給出底價,但這顯然是不在網站上主動標註的,據客服說是如果有意向客戶因為價格原因放棄的,可以再去爭取談一談,促成成交率。”但後來過了一陣子的再次與客服溝通中才知道:”這是平台砍價的套路之一,經過一段時間賣不出去,心態就變了,就容易降價到之前詢問的那個底價。”
▲降價提示無止境,大數據支持只是忽悠
其三,大數據忽悠型。據周先生介紹,人人車平台還有一招持續性壓價的方式:”系統會自動提示‘降到合理區間賣得更快’,不斷根據所謂的大數據給出它認為合理的區間,但根本就是騙人的,歷史交易量為零,歷史交易價格你降它也降,降價之後的一瞬間系統顯示‘調價成功。當前價格仍偏高,建議繼續下調’,要不是因為我這車比較小眾,還真的很難發現這個套路,純粹是無腦誘導賣家無限降價。”
過去價格定不準,我們歸罪於二手車商”蒙小白、猛砍價、大忽悠”;現在,原本以為有了”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的保障,誰知卻迎來了新一輪的”蒙小白、猛砍價、大忽悠”、只不過這一次,它披著電商的外衣,打著高科技大數據的旗號,讓套路更深了些。
效率極低熱衷推銷收費服務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或許是二手車電商平台最冠冕堂皇的宣傳語,卻也是目前看來最鑽空子的表述方式——中間商一直存在,只不過不賺差價,而是賺服務費罷了。隨著二手車電商由來已久的模式之爭和商業盈利模式探索,近來這服務費已明顯漲價,並且推銷收費服務的套路層出不窮。
曾經有瓜子員工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爆料:”平台對C2C用戶有14天緩沖期,有時候車完成檢測不會上架,或者上架了也不安排其他客戶看車。借口兩周都沒人看車,建議車主選擇嚴選模式。”按照收費規則,C2C模式下賣車方不需負擔任何費用,服務費全額由買車房負擔;而嚴選模式下,賣家需要承擔車價2%的手續費,買家則需要負擔車價9%的手續費,且費用最低限額為4499元。”另外交定金之前,一般都不告訴客戶好多費用強制要在我們這里交,比如貸款服務費、GPS、抵押費、保險等。”
近段時間,費用已經進行了調整,從原先的2%漲到4%,9%漲到10%。如此算來,一輛10萬元的車,買賣雙方承擔的手續費竟然高達14000元。二手車商徐老板對此表示:”我做二手車快十年了,平均下來每輛車的毛利也就是5%-10%之間,服務費收14%,真的已經很高了。而且我們收車都是全款拍給車主,他們倒好,先付個幾成定金,車就拿走了,賣出去以後再給尾款,便宜都讓他們占了。”
周先生對推銷收費服務也深有體會:”一共5個平台,超過3個月時間,不過有春節假期,刨去這個月也有兩個多月了,所有平台加起來約見了4次,還有約好了放鴿子不來看車的。開始幾天很平靜,後來客服或者系統就會給你推銷了,速賣寶就是讓車輛信息置頂,讓更多人看到,九百塊;嚴選車,四千多;直賣更貴,車還沒了,車款也只能先拿一部分;還有什麼承諾拍賣車的,拍的價格高就能多拿點兒,總之都是要收費的服務,而且不便宜。”
買賣效率和成交價格都是二手車交易中重要的用戶體驗維度,而在電商平台的各種貓膩之下,效率、價格已不可兼得,甚至二者盡失,導致用戶體驗進一步下降。
車源持續流失
“更多個人賣家,更多個人買家”是瓜子的理想,不過就目前的客戶實際體驗來看,做到起來實在難度極大。從數據來看,大陸2017年二手車交易量為1240萬輛,其中電商平台交易量為155萬輛,占比12.5%,2018年這個比例約為15%,這也說明目前大陸大量二手車交易仍掌握在傳統二手車市場手中。電商市場占有率上揚空間雖然巨大,但在更多人選擇二手車電商進行嘗試的同時,電商平台的車源持續流失卻愈發嚴重。
正如上文提到的,不良體驗帶來車源流失。
正如周先生、張先生這樣因廣告宣傳而選擇相信電商平台的用戶,有過一次失望的用戶體驗後,紛紛表示:”體驗過一次,以後絕不會再嘗試。”二手車電商在檢測、定價、推銷收費服務等各個環節的不良體驗,正在將燒錢推廣帶來的增長逐漸抵消。
更可怕的,是在車輛初檢後、上架平台前,大量的優質車源已經流失。
檢測員在判斷車況方面心猿意馬,但對於車型是否暢銷且有利可圖卻心知肚明。一旦發現目標車輛,會迅速聯繫熟識的車商,如果對方有興趣收車,檢測員則會直接詢問車主意見,跨過電商平台,促成車主與車商直接完成交易,相應的,檢測員也會獲得一筆”茶水費”。
▲徐老板共有15輛車在售,其中3輛來自於檢測員推介
車商徐老板的手機里,就有五六個二手車電商檢測員的微信。據徐老板介紹:”他們發過來的車都是基本上一周左右就能賣出去的車,要麼是給車主一個低價,車主也沒什麼異議的;要麼就是朗逸、卡羅拉這種好出手的;再要麼就是年頭合適的豪華車,有好多買二手車的就是奔著少花錢也能撐面子的目的來的。”
在確定目標後,檢測員也會使用合適的話術去促成車主直接與車商交易。在徐老板口中,所謂的”飛單”一點兒都不難:”就問車主著不著急,著急最好,說平台慢,直接交易快,而且是全款,價格商量合適了就收了。非要再考慮考慮的,就加個微信,或者直接把我電話發過去,我聊,基本上都沒什麼問題。”
如此看來,檢測員與車商勾結,直接把真正的優質車源攔截、監守自盜的行為,也是二手車電商車源流失的一大管道。
兩年前,瓜子、人人車爭相對標的美國C2C二手車電商鼻祖Beepi宣告破產,究其根源正是車源無法保障而導致成交量一路下滑,在車源持續流失數月後,其全美月銷不足1000輛。而CarMax則在車源方面擁有強大優勢,從而保證了發展的穩定性。無論何種發展模式,車源都是二手車電商發展的”命門”,而國內二手車電商的車源流失問題如此嚴重,命恐不久矣。
優信流血赴美上市,市值卻在半年里跌去三分之二,人人車大量裁員、關店也說明著難以為繼的經營成本和行業性融資困難,當資本寒冬來臨,靠燒錢維持行業關注度的二手車電商即將面臨廣告投放縮水、暫停的不利處境。模式之爭從未停歇,哪條路能最終走通仍是未知。加之車商對電商,以及各家電商之間的相互”詆毀”和惡意傳播不斷,二手車電商已經外憂重重。
形同虛設的檢測、套路滿滿的定價調價機制、效率與價格盡失的不良體驗、優質車源的大量流失,二手車電商的內患已是致命傷。
外憂內患之下,二手車電商破產第一槍,或已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