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觀察者網 谷智軒】
曾幾何時,有「東方之珠」美譽的香港,一度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而如今,這座全球頂級航運中心的光環已經褪去,被上海、深圳等內地城市甩在了身後。
觀察者網查詢權威航運報刊《勞埃德船舶日報》(Lloyd’s List)的數據發現,自2004年讓出全球最大集裝箱港口的「寶座」後,香港的排名便一路下滑,到2016年已跌至第六位,首次落榜「2000萬標準箱(TEU)俱樂部」。
盡管香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在2017年同比上漲4.8%,排名上升至第五,但香港海運港口局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香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下跌5.4%,至1964.1萬個標準箱,創兩年來最差表現。
中國科學院此前預測,2018年香港在全球集裝箱港口的排名將從第五位退居第七位,前二十大港口中,只有香港出現負增長。
相比之下,上海去年的集裝箱吞吐量預計超過4200萬,是香港的兩倍有餘,連續九年冠絕全球。
香港葵青集裝箱碼頭 圖自視覺中國
「不是香港停滯不前,是對手發展太快」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21日報導援引業內專家的話稱,作為曾經世界一流的港口,香港需要提高競爭力,否則就有可能進一步落後於上海、新加坡等競爭對手。
香港主力集裝箱碼頭經營商現代貨箱碼頭(Modern Terminals)董事總經理彼得•萊韋斯克(Peter Levesque)當天表示,中國內地和周邊地區的其他港口競爭力增強,給香港帶來了壓力。
「因此,我們需要做些什麼來阻止這種下降趨勢,並保持香港在該地區的競爭力。」他說。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2017年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過去香港作為珠三角貨物運輸最重要的中轉站,港口優勢比較明顯,碼頭成熟,航線航班多,又位於主幹航線上,中國內陸腹地的貨物大都在香港進行中轉。」
「不過,從近年來看,深圳港、廣州港在政府的大力推動建設下逐漸的崛起,兩地更貼近內陸經濟腹地,對接更加順暢的優勢,正在削弱香港海運中轉站的作用,分流已成為必然趨勢。」她指出。
趙楠認為,「從各項成本來看,香港相比臨近的內地港口也並不占優,比如裝卸成本高於內地,人力資源,土地成本等方面更加高昂,香港的葵青港,長期面對專用碼頭泊位不足,缺乏後勤用地等問題。」
深圳港 圖自視覺中國
獨立航運業顧問、《香港港口總體規劃2020》主要作者之一喬納森•比爾德(Jonathan Beard)則認為,多年來香港航運業發展並非停滯,但在緩慢進步的同時,競爭對手正快速發展。
他指出,十年前香港與深圳相比較有優勢,因為香港擁有更好的設施、服務與航運基礎,但這些優勢已逐漸消失。
「現在貨物經過哪個港口,選擇時更著重價格,因為幾個港口已經可以提供相近的服務素質。競爭力是相對的,香港是有進步,但其他地方的步伐更快。」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在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方面,上海再次奪魁,新加坡穩居第二。
寧波舟山同比增長7.4%,反超深圳位居第三;廣州以1596萬個標準箱名列第六,領先香港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前十大港口中,有七個在中國。
為自救成立聯盟,遭抗議、調查
為了提高香港在港口經濟上的競爭力,現代貨箱碼頭與其他三家公司1月8日宣布成立「香港海港聯盟」,希望通過提高效率獲得優勢。
萊韋斯克稱,該聯盟的目標是吸引全球船運公司「從其他港口運出貨物,再運回香港。」
根據該聯盟的說法,港口和物流是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行業擁有逾17.4萬名員工,占香港總GDP的3.2%
然而,「香港海港聯盟」招致了進出口公司的抗議,後者擔心成本可能上升。香港競爭事務委員會(Competition Commission)更是展開調查,以確定該聯盟是否對競爭構成威脅。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Hong Kong Shippers’ Council)1月9日在聲明中表示,上述四家集裝箱碼頭公司在香港該領域的市場份額超過95%,這種「壓倒性的市場地位」令人擔憂。
該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表示,他支持讓香港港口更具競爭力的想法,但目前尚不清楚誰將最終從「香港海港聯盟」中受益。
他還指出,有人擔心上述聯盟的成立最終可能會迫使一些小企業倒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