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9年の第23篇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XiaoyaNotes)
今天的股市漲得瘋狂,中午看到有人發博:知春路的某證券營業部,開戶的人因為插隊問題都打起來了……
有這麼誇張麼?不知道的還真以為大牛市已經開始。實際上,這不過是段子手造的謠而已,大家千萬別當真。被傳言的某營業部也出來辟謠:有些冷清……
投資不像講段子,段子講得不好最多不笑,錢投出去虧了,到時候可能會哭。近期來咨詢基金的留言也增加了,看來大部分人還是被行情推著做決策:市場漲勢大好,趕緊買;市場跌成狗了,趕緊賣。
無怪乎,近乎9成的人最終都從市場中賺不到錢。
上周我和大家聊了聊基金止盈:《終於賺錢啦,要不要止盈?》,比如一次性贖回、回撤贖回、利潤收割、估值止盈等,其實還有一種簡單粗暴但很重要的方法我漏講了,那就是「市場情緒」。
說到市場情緒,先給大家講點小故事:
1987年10月17日,美股市場迎來最黑的一天。在這一天,道瓊斯指數跌了508點,跌幅高達22.6%,就連巴菲特在這次暴跌中也損失了3.42億美元。而在這天之前,美股還處於空前的大牛市之中,連續上漲了5年。在這次股災啟動後,索羅斯也賣出了個人持有的所有股票。
引發這次股災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債券是觀察經濟周期的一個重要窗口」,這些都沒錯,但還有一個也很重要的因素被多數人忽略了。研究非理性金融市場的耶魯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針對這次股災專門做了個問卷調查,向私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發出了三千份問卷,想了解為什麼他們會紛紛賣出自己的股票。收回來的889份答卷,展示的答案出人意料:
幾乎沒有人在答卷中提到任何經濟或政治方面的因素影響自己賣出股票的決策,反而大部分人賣出證券都只因為市場在下跌!
正如查理.芒格不喜歡關注股市的原因那樣:賣出的原因是下跌,買入的原因是上漲。壓垮1987年美股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市場情緒」。
為什麼會有「市場情緒」這個東東?
粗暴的說,人不可能永遠理性,非理性人大量存在,散戶、遊資操盤手、公私募基金經理等構成了市場群體。這些人當中,既有久經股場的投資老手,早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市場分析方法,情緒相對佛系;也有一些非常活躍的遊資,不斷捕捉或者炒作市場熱點,快進快出,情緒亢奮;還有一群一臉懵逼跟著市場卻永遠比市場慢一拍的散戶,大喜大悲——這些人面對市場變幻情緒各異,其情緒組合就是「市場情緒」。
而在A股這麼一個不成熟的市場里,人數最多、資金量最大的是更不成熟的散戶,這些人在市場情緒上的從眾行為更是上演到極致,這也是公私募越來越喜歡研究散戶的原因。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一書有個很重要的觀點:
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而當一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著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徵。
你看,早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學家就發了人在群體中的「情緒化」、「低智商」表現。
市場情緒就像一個風險放大器,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套在了里面。
回到今天想說的問題上:
如何利用「市場情緒」進行基金止盈?
當你看到身邊的大多數人甚至七大姨八大姑都在談論股市,有的還準備借錢炒股、辭職炒股,媒體也在各種報導炒股致富神話時,就要特別警惕了。這些人的投資「信仰」非常神奇:漲時買,跌時賣,價值是坨shi。
通過觀察市場情緒來止盈,用巴菲特的名言來概括就是: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不過,小丫上周也說了,自己更喜歡借助估值來判斷,也會綜合考慮其他情形。嚴格執行自己的定投策略,是降低被市場情緒左右的概率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