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美國當地時間26日晚,美國眾議院以245票讚成、182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阻止總統特朗普宣布國家緊急狀態的議案。2月15日,由於在國會通過的修建邊境牆預算遠低於預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邊境緊急狀態」,決心通過其他途徑籌款建牆。2月18日,全美16州對該「緊急狀態」發起聯合訴訟;2月22日,眾議院民主黨人發起一項旨在推翻「緊急狀態」的提案,226名眾議員聯署,這也是自1976年通過《國家緊急狀態法》以來,國會首次試圖取消總統宣布的國家緊急狀態。
眾議院通過的這項議案還需經過共和黨占多數的參議院表決。而特朗普早已表示他將對試圖推翻他「緊急狀態」令的議案使用總統否決權。盡管如此,對於正在越南河內參加第二次「金特會」的特朗普來說,國內出了這種事還是挺鬧心的。
特朗普 資料圖
「緊急狀態」有民意基礎,並非鬧劇
在特朗普宣布緊急狀態後的2月15-19日,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和民意調查網站Morning Consult針對在冊選民聯合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關於「緊急狀態」,39%的民眾支持,51%的民眾反對;共和黨人中77%支持,民主黨人中81%反對;關於建牆本身,45%的民眾支持,48%的民眾反對;特朗普的總體支持率在其宣布緊急狀態後跌了3個百分點:42%支持,53%不支持。
一道預計耗資57億美金的邊境牆引發如此爭議,固然離不開特朗普對非法移民議題的操弄,但其根源則在於民意在這一問題上的撕裂:共和黨內部對於修牆和「緊急狀態」的支持率,都在超高位徘徊;即便是不分黨派的總體民意,反對和支持建牆的選民亦旗鼓相當,反對「緊急狀態」的選民較支持者也僅高出12個百分點,被民主黨斥為「違憲」的「緊急狀態」對特朗普的民意影響甚至不到3%。
這意味著: 特朗普對「牆」的執著,有著堅實的共和黨民意作為基礎,而宣布」緊急狀態「這一動作甚至可能鞏固這一基本盤。
盡管民主黨及美國主流媒體、智庫多次證否了美墨邊境危機的真實性,但共和黨選民對邊境危機依然有著高度的認可,且認為邊境牆是解決危機的關鍵。選民認可特朗普、認可邊境牆,是國會共和黨人默認、支持特朗普建牆的基礎。通過搭特朗普牆的便車,分享選民基本盤紅利,在很大程度上使共和黨人成為修牆以及「緊急狀態」的推手。至於美墨邊境到底有沒有危機、一堵牆能不能解決問題,並不是共和黨人的優先考量因素。
參院「分裂」:不讚成 ≠ 反對票
特朗普宣布「緊急狀態」後,國會共和黨人對於「特朗普牆」的態度,發生了微妙變化。這一變化主要反映在參議院共和黨人身上。
早在特朗普首度流露出有可能宣布「緊急狀態」之後,今年1月,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米奇·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在接受《紐約時報》副刊採訪時就表示,希望特朗普「不要沿著那條路走下去」;2月1日,《華盛頓郵報》報導,麥康諾私下提醒特朗普,一旦其宣布緊急狀態,眾議院會通過決議來推翻他的命令,且足夠多的共和黨人也會在此事上加入民主黨這一邊。
特朗普正式宣布「緊急狀態」後,雖然麥康諾站在總統這邊,但據《國會山報》(The Hill)2月20日報導,有10名共和黨參議員對「緊急狀態」持不讚成態度。
26日,眾議院已通過「否決提案」,參議院需在18日之內做出表決。若兩院表決一致通過,該「共同決議案」(joint resolution)可推翻特朗普的「緊急狀態」。屆時,如果特朗普行使否決權,參眾兩院可分別再以三分之二以上的投票率使該決議案強行生效。
受此影響,更多的參議員將被迫表明立場,持不讚成態度的參議員數量在上升。在不讚成的程度上,多數議員較為溫和,用詞包括「令人失望」、「讓人懷疑」等,但亦不乏激烈者,如田納西州參議員拉馬爾·亞歷山大(Lamar Alexander)認為「緊急狀態」「不必要、不明智並且違背美國憲法」,緬因州參議員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則認為該行為是「錯誤」。
去年以來,雖然部分共和黨參議員在記者卡舒吉遇害、無附加條件政府開門等問題上均產生過與總統的不一致,甚至在投票時站在了民主黨人一邊,但此次圍繞「緊急狀態」的不讚成呈現三個新的特徵:一是涉及議員廣泛,截至目前,至少有10餘名議員表示不讚成,而只需要4名議員「倒戈」,即可確保民主黨的否決案在參議院通過;二是爭議性較小,即共和黨人普遍反感「緊急決議案」將自己置於左右為難的境地。因此,圍繞這一問題的抉擇,不會使議員個人在黨內處境過度艱難;三是性質與後果嚴重,與卡舒吉案或政府開門不同的是,此次參議院共和黨人關於否決案的最終投票,會對特朗普、議員本人乃至整個共和黨的2020命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正因事關重大,共和黨參議員對「緊急狀態」雖多持不讚成態度,但並不等於其最終會倒戈支持民主黨否決「緊急狀態」的提案。截至目前,絕大多數共和黨參議員在最終投票傾向上均諱莫如深。
著眼2020:參議員與總統若即若離
從2016年勝選到執政過半,「政治素人」特朗普在聚合黨意、引領民意方面,展現出頗為「不素」的一面。長期追蹤總統民意支持率的網站Project FiveThrityEight的數據顯示,雖然爭議不斷,但選民對特朗普的支持率總體穩定,維持在38%-45%之間。
因反建制的個人風格,特朗普很難成為真正意義上共和黨的共主,但不可否認的是, 其在共和黨選民群體中的影響力使其對國會共和黨議員產生了極強的塑造力。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跟蹤了1982年以來歷次國會選舉,在2018年中期選舉中,選民對總統因素的考量達到了頂峰,六成選民都將特朗普作為其為國會議員投票的依據。 然而,總統的這一塑造力呈現出「局部有利、總體無利」的特徵:皮尤調查顯示,23%的選民意圖通過國會議員投票來「支持總統」,37%的選民意圖通過國會議員投票來「反對總統」。
但不管是積極還是消極,特朗普從不吝以自身的影響力來塑造國會選舉。以去年共和黨票倉田納西州的參議員換屆選舉為例,該州重量級參議員、前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鮑勃·寇克(Bob Corker,2006-2018年在任)因在外交事務上與特朗普理念不合、矛盾重重,被迫放棄競選連任參議員,其席位被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女性共和黨人馬爾沙·布雷克本(Marsha Blackburn)通過選舉占得,布雷克本標榜自己堅持「政治不正確並以此為豪」。而在民主黨的票倉維吉尼亞州的州長選舉中,共和黨籍候選人艾德·格里斯佩(Ed Gillespie)為避免選民反感,有意與特朗普拉開距離。
共和黨參議員與特朗普的「若即若離」,如今在「緊急狀態」上再一次得以充分體現。
2020年在總統大選之外,參議院100席中的34席將面臨改選,其中共和黨改選席位22個,民主黨改選席位12個。屆時,共和黨面臨的選舉壓力接近於民主黨的兩倍,在目前53:45這一小規模領先格局下(另有兩名獨立議員),共和黨要在2020年保住參議院多數席將極為艱難。共和黨參議員們顯然深諳此理:《國會山報》列出的首批10名不讚成特朗普「緊急狀態」的共和黨參議員中,除田納西州參議員拉馬爾·亞歷山大已明確屆時將退休外,只有蘇珊·柯林斯、柯瑞·賈德納(Cory Gardner)和湯姆·提里斯(Thom Tillis)3名參議員在2020年面臨改選,且柯林斯和賈德納所代表的緬因州、科羅拉多州在2016年大選中都投給了希拉蕊,提里斯所代表的北卡羅來納州系搖擺州,該州近期對特朗普的滿意率驟降。除上述4名參議員外,另外18名面臨2020年改選的共和黨參議員,截至目前無人批評「緊急狀態」。
這意味著,面臨2020年改選的共和黨參議員,在嚴峻的選情面前,難以拋開本黨和總統孤身一戰,亟待總統「加持」,故難以對「緊急狀態」徹底發難;而持不讚成態度的柯林斯和賈德納,實則瞄準了所在藍州的選民群體,即批評「緊急狀態」、有意拉開與總統的距離,同樣是為了2020年連任參議員。
總統的憤怒:一場被掩蓋的爭執
關於「特朗普牆」,一個極易被忽視的事實是:國會參眾兩院從未引入過單獨的關於在美墨邊境增修邊境牆的提案。即,特朗普與民主黨人所有圍繞特朗普牆的政治,實質上都是「非議會政治」的。
2月2日,《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tthew Glassman發表文章《共和黨國會黨團消減了特朗普主義》。Glassman引用理查德·內伊施泰特(Richard Neustadt)《總統權》中的理論認為,特朗普在選民中深具影響,擁有「總統權」中的「公眾聲望(Public Prestige)」,但他不具備「總統權」的核心,即在國會層面的「遊說權力(Power to Persuade)」。Glassman指出, 特朗普執政兩年來,國會共和黨人以表面上的逢迎掩蓋對特朗普政策的不認同,以議程設定的方式,讓諸如移民限制、貿易保護或基礎設施建設等議題從未進入國會討論,「無討論」則「無投票」,自然「無反對」,從而規避「選民的憤怒」,並嫁禍民主黨人,暗度陳倉。
去年以來,特朗普似乎也嗅出了共和黨國會力量的「口惠而實不至」。在2月宣布緊急狀態前,他多次強調了國會在邊境安全問題上的不作為,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對共和黨議員的不點名批評。截至目前,特朗普宣布「緊急狀態」最為明顯的效應是,「邊境牆」爭議中的焦點方,從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與總統,變為了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與總統。在這個意義上,特朗普有可能通過「緊急狀態」,完成一次對本黨的內部測試,以為2020年大選探路。
而這,或許才是特朗普對於「總統權」的一次真實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