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換個城市打拼,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一個新城市的陌生感,不熟悉的街道,不熟悉的人流。
冷清清的房子,有距離感的鄰居,多少有點孤獨。
不是意味著新的城市不好,新的城市也有新的機遇,也許會遇到新的朋友、新的知己,也可能是你生命中的另一半。
只是慢慢隨著時間流逝,我們很難有勇氣放下曾經積攢的人脈和財富,奔赴一個未知的未來。
特別是人到中年,如果有了家庭,盡管職場升職的機會就在眼前,是否舉家喬遷,也是一個令人頭疼和猶豫的決定。
換個城市生活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人到中年想換城市工作
是職場選擇的最大障礙
讀者X問我,年前經過多輪面試,已經接了另一個城市一家新公司offer,年後報到。
但在春節中和很多親朋好友溝通後,都說異地工作風險比較大,說到了很多以前沒有考慮的問題。
X糾結不已,已經在當地買了房,再換工作成本太高了。
他左思右想:工作前途不確定,太太在研究所工作,輕閒顧家,放棄可惜,找工作似乎不現實。而且太太也比較依賴自己。
如果兩地分居肯定不願意,將太太孩子帶在身邊壓力很大,太太也不大可能工作了,自己真沒信心。
想放棄這個機會又覺得太可惜了,現在的工作也已經如雞肋一樣了。
X不斷說自己,條件有限,能力有限,壓力太大…….
X這種情況我們經常遇到,可見在職場relocate是換工作最大的障礙,尤其在中年人中特別明顯。
人還是偏向穩定的,換房子、換崗位、換職能、換工作、換行業、換地點,這些更換都會帶來不適。
只不過很多轉換的確定性是極強的,都可以做「點」的調整,而換地點帶來的改變很多是生活方式的「面」的改變。
這可能是我們必須接受的時代職場變化之一。
在各個城市和國家間轉換
異地工作已成常態
我們獵頭公司每年大約有10%是換國家工作的,20%左右是換城市工作的。
我的朋友J的故事我曾經寫過,她在美國讀書,加拿大、海地、南美都工作過,四十多歲到中國開始生活。
前兩天在北京,發給我一張和很多各國朋友一起在中國過春節的照片。
我身邊有太多這樣各國間切換工作和生活的朋友。
從中國到國外,或者也有從國外讀書工作,人到中年又回國的,兩邊跑得就更多了。
我看過很多在異地工作人生面臨重大挑戰,甚至想打退堂鼓的人,也看過好多技能條件都一般,在哪里都工作生活得極好的人。
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完全不在於這些人本身的條件。
換個城市就是換個生活方式
建立新的朋友圈重新開始
我想到年前終於和一位十年沒見的移民老友L在多倫多重聚。
上次我們見面還是在蒙特利爾。那時我們都在蒙特利爾生活。
十多年前我天真無知,一心想找個華人少的地方生活,當時腦子進水,從溫哥華改到蒙特利爾定居,我在網上找落腳的民宿時找到L家的民宿。
第一次落地蒙特利,天正下著我從未見過的漫天大雪,街道積雪齊膝寸步難行。
全家碾轉二十多個小時,我拖著兩歲不到的老大,懷著老二,先生推著五大包行李,艱難到了她家。
我的腳腫得脫不下靴子,愁得不知如何是好,她是我遇到的第一個真實生活在蒙特利爾的人。
我們第一次見面她就抱著我和幾個人努力幫我拔靴子,看到了最狼狽的我。
那時我在蒙特利爾沒有一個熟人,更沒想到蒙特利爾的天氣那麼惡劣、法語環境那麼頑固。
對於根本不懂一句法語,無法出門的我來說惶惶然更甚於現在的X,在異國他鄉不知道如何開始。
她讓我不要擔心,她40歲才移民,英文不好,法文不會,現在兩年不到就紮下根來不也生活得好好的。
她對我說的話我現在還記得:
換個國家,就是換個生活方式,換個朋友圈,既然決心重新開始,一切都是新的,就當以前的事都不存在就是了。
我當時覺得三十歲已經是人到中年,後面的人生都沒什麼過頭了。
一個40歲的人能在一個全陌生的地方生活得下去,還生活得很好,我當然也能。
可以說她蓬勃的生命力給我了莫大的鼓舞。
(其實後來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人,才覺得當時的自己真是無知無能。)
後來我了解,L二十五歲去從內地省份去廣東一個地級市,結婚生子買房置業,三十歲先生在深圳找到工作,她從地級市到深圳,再次重新開始。
做到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已經是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了,三十五歲時生了老二,當時有計劃生育,孩子上戶口上學都困難,於是四十歲移民到加拿大。
她既不會法語又不會英語,還沒有任何特殊技能,先生倒是技術移民,但語言不好,一直找不到工作,也失去信心,不願意不斷碰壁去找工作。
L來蒙特利爾工作完全沒可能找到,十多年前即使她是上市公司高管,賣了股票,賣了房子(十多年前深圳的房可不像現在)。
但在加幣比人民幣是7時代的時候,積蓄也是有限的,在加拿大一買房就差不多了。
她當時唯一的技能是開車,唯一的資產就是房子,於是她做接機,做民宿。
一個女人,而且生活在國內相當不錯的女人,經常二十四小時不固定時間去接機,後來很多人和我說起她,都覺得她很辛苦。
我有一次也很佩服的和她說起這事,誰知她說:
這事多好,本來我法語不認識,東南西北分不清,接機去哪兒的都有,很快蒙特利爾甚至周邊城市的每條街就清楚了。
她對我解釋時笑道:還有人付錢給我認路,我為什麼不去?
慢慢她熟悉了這個城市(比絕大多數人都熟悉這個城市的角角落落),熟悉了運作系統,搭建起人脈,考了RESP(加拿大教育儲蓄)資格…….
後來,我的兩個孩子的教育儲蓄都在她手上買,也看著她從魁北克Top做到加拿大全境Top,不斷拿大獎,進入主流…….
我離開蒙城後仍然保持非常好的聯繫,這次我們見面,她的大女兒大學畢業工作了,小兒子也上大學了,在蒙城買了六套房,在多倫多買了兩套房。
上過當,受過騙,吃過虧,但從來不抱怨。
她覺得到了加拿大,極大地拓展了事業,改變了生活方式,現在朋友遍天下,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移民太好了。
她先生一直沒找到工作,也一直在抱怨,總覺得錯過了國內發展的大好時機,總覺得路走錯了,總在想:
如果當年不離開深圳,現在會如何,不賣深圳的房子會怎樣……
可是生活是單程的,沒有如果,我們所能做的只有把當下的生活過得最好。
如果工作地點變化已成常態
何不大膽擁抱?
很多時候,轉換城市的經濟因素或許可以測量,但非經濟因素其實是很難完全考慮的,任何決定都有風險。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很長時間,定居一個城市,過穩定的生活都意味著令人羨慕的高質量生活。
曾經我們的上一輩能在一個城市,一份工作,一個房子里過一生,追求穩定是一種理所應當的狀態。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不得不接受所有外在的附屬物都很難給我們穩定的生活,只有自己能給自己創造在哪兒做什麼都能穩定下來的生活。
我們很難在一生中做一份工作,很難在一套甚至兩套房子里過一生了。
既然變換工作,變換生活方式,換一個朋友圈已經不再是問題,那在我們百年人生中在一個城市,甚至換一個國家生活也是不可回避的常態。
當一件事成為必然的趨勢,我們所能接受的就只有適應,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發展。
本文作者景紅,專欄作家。亞洲知名獵頭公司仲望咨詢總經理,LinkedIn領英2017最強檔案獎,領英2018年中國最強音得主。個人公眾號「景紅空間」(id:JinghongJoyce)。
中英文底子好、喜歡閱讀外網、能發現好故事好文章、國內外社交網路深度用戶……通通到我們碗里來!後台回復關鍵詞「遠程翻譯」獲取職位信息。
LinkedIn歡迎你的加入!
「領英洞察」是LinkedIn領英推出的高品質線上專欄,已匯集來自科技、媒體、人力資源、金融、學術、咨詢等多個領域的職場領袖人物和行業資深專家數百人。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視覺中國和影視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