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提示:點擊上方”關注我“↑快來吧,親
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非常不幸,又非常幸運,百年汽車產業剛好遭遇了這樣的一個人——埃隆-馬斯克,這個人正瘋狂地試圖重塑汽車產業,以及這個外部的世界。
美國時間2019年2月28日,也許在多年之後,都會令傳統汽車人記憶深刻。在這一天,埃隆-馬斯克向傳統汽車產業,發起了一場猛烈的攻勢。
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突然襲擊。
這場襲擊,對於整個傳統汽車產業的影響,多年之後若再進行回望,其重要性怎麼評價都不過分。
這場發生在春天里的攻勢,會讓2019年電動車市場的競爭趨於白熱化,戰火還將蔓延到供應鏈,將極大地促進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最終,會極大地促進電動車替代燃油車的進程。
一
先讓我們來看一看馬斯克打出的、這些瘋狂的、出人意料的「組合拳」吧:
1. 推出3.5萬美金的低價版Model 3。
這讓所有的人猝不及防。因為馬斯克原來的計劃是要到2019年6月底才能推出低價版本的Model 3。尤其是,當此前特斯拉在Model 3主頁上,拿掉了4個月之後將推出3.5萬美金的Model 3時,所有人都以為馬斯克又要被打臉了。
車評君甚至據此推測,也只有特斯拉的上海工廠,才有能力生產出3.5萬美金的Model 3,並自作主張的宣稱,Model 3的推出時間要延遲到2019年12月。簡直是幼稚!打臉來得迅速而又猛烈。
3.5萬美金版本的Model 3,將會對傳統汽車世界的BBA,帶來非常大的衝擊,也會極大地影響那些換車和升級消費的選擇。特斯拉已經一再地證明,那些買Model 3的人,原來的車型都是低價車。
從這個意義上看,美國B級車市場,已經被馬斯克的火力所籠罩。
設想一下吧,在2018年,Model 3的平均售價高達5.9萬美金,居然還賣出了14.433萬輛。現在,當基準售價拉到3.5萬美金之後,會發生什麼。
2. 宣布將大規模關閉在美國的門店,北美交易全部將採用線上完成。
這又是一個極度瘋狂的決定。馬斯克已經傲嬌到甚至於連展廳的錢,都可以不用出了。這個事情的成功,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品牌和產品都極度出色。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讓用戶,在不經過到店體驗和試車的情況下就下單買車。
特斯拉對外宣稱,此舉將可以讓特斯拉產品的價格下降5%-6%。這也將意味著,門店以及銷售人員所構成的管理費用,至少超過營業額的6%。
馬斯克之所以敢如此瘋狂,最大的底氣,恐怕是在於特斯拉手中依然握著將近40萬個訂單,尚未轉化為銷量。
這些訂單的儲備,為馬斯克在做如此大規模的銷售模式切換,帶來了足夠多的緩沖。
這個模式,對於整個汽車產業而言,無疑是顛覆式創新。沒有一家傳統車企,敢於在這里跟進;可能也不會有一家造車新勢力,在短期之內,敢於在這方面跟進特斯拉。
看看蔚來汽車吧,人員已經超過了1萬人,主要是門店和服務人員。看看小鵬汽車吧,今年要招募6000人,很大一部分將用於直銷和服務。這是一塊多麼龐大的成本啊。
馬斯克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盡一切可能,壓縮特斯拉車型的經營成本。請所有的朋友們注意,他這麼做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要把車價降下來。
3. 全系車型大降價。
看看在中國區的銷售價格吧。
Model X狂暴加速性能版降價34.11萬元,售價直接從118.93萬元拉到84.82萬元。Model S狂暴加速性能版降價27.75萬元,售價直接從109.1萬元拉倒81.35萬元。這是要吊打BBA的高端車型啊。
再看看Model 3吧,在華銷售的長續航後驅版本再度降價,從43.3萬元降到了40.7萬元。長續航四驅版,從49.9萬元降到了45.5萬元。長續航高性能版,從55萬元降到了51.6萬元。
馬斯克聲稱,美規版的Model 3的價格已經降到極限了,後續不會再降了。
從這個層面上看,馬斯克根本就不是要利潤,他要的是銷量,銷量,銷量!
4. 死亡殺手鐧:7天之內無理由退車。
這對於傳統汽車產業而言,是一個多麼坑爹的競爭手段啊。這該對自家車型有多大的信心,才能夠祭出如此具有殺傷力的售後服務措施。
傳統車企是跟呢,還是不跟呢?跟了之後,售出去的車型,會不會被大規模地退回來?不跟的話,基本上等於承認對自己的車型產品沒有信心,同時在售後服務政策上被競品吊打。
最可怕的是,這種無理由退車的政策,在有競爭和對比的情況下,恐怕還會繼續提升退車率。
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當特斯拉放出「無理由退車」這個大招之後,最終,整個汽車產業將不得不跟進,不跟進的遲早會邊緣化。
這是消費者的福音。
5.自動駕駛系統能力升級,略微降價。
首先,原來的Enhanced Autopilot的工具包,售價為5000美金,現在特斯拉略微減少一些功能之後,價格調整為3000美元。
其次,增加了一個「全自動駕駛」(Full Self Driving)選裝包,售價為8000美元。擁有自動泊車、自動巡航等功能。一個新增的亮點功能是「召喚」,就是當你走出樓宇時,可以通過這個召喚功能,讓你的愛車從任何一個停車位,開到你的身邊。這些功能已經上線。
在今年底,馬斯克聲稱,將會上線「識別紅綠燈,交通停車標識的能力」。更神奇的是,該公司宣稱,在接下來,特斯拉的汽車能夠在城市街道上做到自動駕駛。如果真的能夠做到的話,將會吊打所有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傳統汽車產業,還包括像Alphabet這樣的科技巨頭。
另外一個消息是,特斯拉Autopilot3.0版本的硬件系統,幾乎已經處於要上線的邊緣時刻。屆時,特斯拉將會使用自己研發的AI自動駕駛晶片。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極端激進的功能迭代和升級。當然了,法規還是一個很大的坑。
二
在2019年2月的最後一天,發動聲勢如此浩大的「春天攻勢」,馬斯克的目的非常之簡單明了,就是要沖刺2019年全年的銷量。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馬斯克更新了2019年,自己對特斯拉的產能預測。
在此之前他在twitter上聲稱將達到50萬輛時,後稱也可能是40萬。這樣的「假摔」,遭到了SEC的窮追猛打,甚至要求法院將這個試圖操縱股價的「詐騙犯」立刻逮捕,以儆效尤。
這哪里能忍?
瘋狂的埃隆-馬斯克在發布會中宣布,特斯拉在2019年的產能將會達到42萬輛-60萬輛。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SEC已經拿馬斯克無可奈何了。在twitter上怒懟SEC,是馬斯克的一大興趣愛好。
對馬斯克來說,他對SEC的情愫可概括為:「我就喜歡看你抓狂,對我無可奈何的樣子。」
然而,這顯然不是特斯拉要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春季攻勢」 以及不惜犧牲利潤,也要把銷量給做上去的核心原因。
對於馬斯克和特斯拉的董事會而言,規模的戰略意義將會遠遠超過利潤。
對於電動車產業而言,在此時此刻,規模幾乎就意味著一切。
只有馬斯克不斷地把銷量規模做上去的時候,整個供應鏈的成本才能不斷地下降,這些核心的供應鏈包括動力電池,SiC,自動駕駛AI晶片等。
這些東西都極度具有規模效應。尤其是晶片,60萬的晶片採購價格,也許是可以與6萬相當的。
此外,銷量的大規模攀升,將會使得特斯拉在動力電池市場,獲得極大的成本競爭力。會讓Gigafactory數十億美金的固定資產投資,迅速地得到更好地分攤。
還有一點非常關鍵,特斯拉在軟件方面的高額研發投入,隨著規模的提升,其優勢會得到爆炸性地釋放。無論是自動駕駛系統,還是車聯網系統。因為軟件的復制,幾乎是沒有成本的。
最後,如果特斯拉在今年能夠做到60萬輛的高限目標的話,將會給智能汽車世界帶來一個極端讓人激動人心的消息:這意味著第三方的引用開發者,將會有可能圍繞著特斯拉進行應用的開發。
真正意義上的汽車互聯網生態,也許在2019年底,2020年初就會問世。
如果在特斯拉車型上,率先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汽車互聯網生態,將會使得競爭對手,在跟進特斯拉的時候變得更加吃力。
在電動車世界,規模就意味著一切;在智能汽車的世界,規模意味著一切。
在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後,隨著整個供應鏈的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特斯拉又可以發起新一輪的價格戰。通過價格的降低,來擴大規模,繼續提升供應鏈的能力和成熟度。其在軟件領域的研發規模效應、應用生態的網路效應則會越來越大。
這是一個「正向循環」,一方面,在硬件領域,使得價格不斷地逼近傳統燃油車。另一方面,在軟件和應用生態領域,在體驗上不斷地與燃油車拉開距離。
最終,在全球範圍之內,做到智能汽車替代傳統汽車的願景。
三
對於特斯拉在2019年春天發動的市場攻勢,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視角是時機——暨特斯拉為何要在此時此刻,發動如此猛烈的市場競爭行動?
眾所周知,對於傳統汽車產業,2020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的反擊節點。
在2020年,大眾汽車集團的MEB平台,將會投入經營。其第一款車型ID.Cross於2019年底,就會在大眾德國的茨維考工廠投產,2020年初推向市場。豐田的節奏和大眾差不多,該公司的計劃也是在2020年,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純電動汽車。
此時的特斯拉,盡管看起來在市值上,已經無限逼近傳統汽車巨頭,但這樣的估值的基礎並不紮實
比如,在營業額上,特斯拉和大眾、豐田這樣的巨頭相比,還不到對手的十分之一。2018年,特斯拉的營收為214億美金,大眾和豐田的營收約為2500億美金。此外,傳統汽車巨頭一年依然有著將近200億美金的淨利潤。
這些,都將會給特斯拉帶來極大的競爭壓力。
特斯拉在2019年全力以赴的沖量,將會有多個方面的戰略意義。
1. 要迅速地將自己的規模做起來,這會讓自己在供應鏈的競爭中,不會太過於被動。
規模對於供應鏈安全意味著一切。此前,中國有一家造車新勢力,車上的某一個零部件的供應商,非常不幸與大眾是同一家。那家供應商因為失誤,讓大眾的生產計劃受到了影響,結果大眾震怒,隨後就接管了那座工廠,於是那家造車新勢力就傻眼了。
在當今汽車的供應鏈世界,供應商的重疊不要太普遍。
造車新勢力和傳統汽車巨頭們,在供應鏈上的博弈,將會貫穿接下來的很多年。
規模的意義不僅僅是供應鏈上的。意味著更多的收入,更大的抗風險能力,有更大的研發投入。
2. 殺傷直接競爭對手。
當然了,在前期,特斯拉並不會和大眾、豐田展開全面的競爭。特斯拉的真正的競爭對手,是BMW、賓士、奧迪和雷克薩斯。
如果特斯拉的銷量增加到60萬輛,就意味著這些豪華車巨頭們,將會不斷地喪失市場份額。當然了,弱勢豪華車品牌的風險更大。
從這個層面上看,將影響競爭對手的盈利能力。他們為了維持市場份額不得不額外付出更多的促銷成本,也許看起來整體的營業額下挫不是很明顯,但淨利潤的下挫會更加顯著。
淨利潤的下滑,將會影響這些企業對電動車以及智能化技術進行持續投資的能力。這將會緩解特斯拉在正面市場遭受到的壓力。
3. 抬升市場準入門檻。
首先,降價舉措本身,就是極大地提升了競爭對手參與競爭的門檻。60萬輛純電動銷量所帶來的規模效益,是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
BMW在2018年,盡管整體電動車銷量超過14萬輛,但主要是插混,帶一點點動力電池,i系列只有4萬輛的銷量,且i3動力電池的容量只有42.2度電。和特斯拉相比,差距太大了。
這樣的銷量規模鴻溝,會使得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在動力電池、電驅動、晶片等智能電動車上的關鍵部件的採購成本遠高於特斯拉。
此外,軟件上的研發費用,也將難以得到有效的攤薄。
最後,特斯拉的直銷模式,電商模式,無理由退車政策,基本上沒有行銷費用等打法,都會讓對手要麼難以跟進,要想跟進則要增加成本導致價格競爭力減弱。
這樣的局面,會使得傳統車企進軍電動車市場時,變得越來越痛苦。
造車新勢力,客觀上也會受到暴擊。
四
特斯拉的價格戰,將會給供應鏈帶來巨大的衝擊。
對於特斯拉的供應商而言,他們需要做好準備,在短期之內,不要想著賺錢,能夠不虧錢就不錯了。
像馬斯克這麼強勢的甲方,當自己都還在持續不斷地虧損時,基本上不大可能會讓供應商舒服。更大的可能是,捆綁著供應商不斷地降價,直到某一天在性價比上超過了燃油車。
對於非特斯拉的供應商,則會更加殘酷。
因為採購量還不大,但在價格上需要向特斯拉的採購價看起,否則就意味著他們的甲方將會不斷地喪失競爭力,最終自己也會掛掉。
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激烈的價格競爭,會導致供應鏈非常難受,結果就是採購量將會不斷地向頭部集中。只有如此,非特斯拉體系的供應鏈才會保持競爭力。
所以,在特斯拉發動價格戰的那一刻起,所有的電動車供應鏈,要做好一個思想準備,從此以後舍命狂奔,不斷地擴大規模和提高成本競爭力。否則,將會在高速推進的絞殺戰中被淘汰掉。
在接下來,降價會是整個電動車供應鏈的主旋律。
當特斯拉發動價格戰的時候,其他電動車製造商不得不考慮應戰,因為當電動車的頭部企業都要猛烈降價的時候,其他的品牌不降價的理由是什麼?而且,在市場上價格會具有傳遞效應。
在價格大戰中,素質好的市場參與者,將會抗住競爭壓力,守住市場份額,進而能夠收割其他參與者的市場份額。
更多素質不好的選手,則會在價格競爭中,因沒有規模效益而在市場競爭中失敗。
所以,我們現在就可以預計,在2019年,會有更多的電動車製造商,因為經營困難,而悄無聲息地消失掉。
市場正在變得越來越殘酷。
當然了,從宏觀上看,因為價格的降低,會有更多的人購買電動車。整個電動車市場的擴張,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在大多數時候,人們都會低估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促進市場成熟所帶來的作用。如果我們對發生在2014年的網約車補貼大戰還有印象的話,就會明白,大量的補貼和虧損,會讓市場以更大的速度擴張。
最後,我們也許可以預測一下不遠的未來。
在2019年的時候,按照馬斯克如此激烈的價格競爭戰略,以及馬斯克激進的性格,特斯拉這家企業的交付量超過50萬輛,是大概率事件。
在2020年的時候,由於其上海工廠的投產,且目標在2020年中產能爬坡到年產50萬輛,這家瘋狂的企業的銷量,恐怕會在80萬輛左右。
在那個時候,市場上會有Model 3,換代的Model S,以及全新一代的Model Y,這些車型那時候也許在城市的街道,都具備了自動駕駛能力。
彼時,特斯拉車型的保有量將會接近150萬輛,這將可以支持一個汽車互聯網生態的成長。
如果特斯拉在2020年就能夠做到這些,對傳統汽車世界的衝擊,將會是令人震撼的。
在今天,一篇一位特斯拉員工描述了其在特斯拉的工作經歷,刷遍網路。
在那篇文章中,人們再一次領略到了馬斯克偏執、冷血、激進和瘋狂。在馬斯克的帶領下,整個特斯拉公司就猶如一個邪教組織,但在這里工作的人,卻都是非常頂尖和優秀的精英,他們在信念和偉大使命的驅動下瘋狂地工作,瘋狂地被挑戰,瘋狂地成長。極度痛苦而又欲罷不能。
傳統汽車的朋友們,還有造車新勢力的朋友們,你們在和一群極度聰明的偏執狂在戰鬥。做好準備,迎接激烈的挑戰吧。
《建約車評》出品
《中國汽車科技趨勢報告(2019 版)》業已發售
2018年過去了,我們很懷念他
因為這一年發生了太多變化,科技與汽車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但我們感受到更多的卻是焦慮和迷茫……
2019年我們來了,《中國汽車科技趨勢報告(2019 版)》希望能為你驅散一些迷霧,帶來些許光亮。
報告簡介請點擊:《中國汽車科技趨勢報告(2019 版)》
詳請垂詢:
電話:187 1788 0142
微信:59749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