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1張

從3月2日凌晨證監會、上交所剛剛出台的科創板「2+6」項政策來看,已經進一步明確了漲跌幅限制、投資者門檻上等要求,而相比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科創板還在股權架構、企業年限、退市機制等方面給創業公司們留有足夠的想像力。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2張

文/武單單 編輯/郭銘梓億歐專欄作者 李雪對本文亦有貢獻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二級市場有40家新掛牌和IPO的醫療健康企業,上市融資總額超400億元。除了去年4月港交所新政推出,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有兩件具有紀念意義的事件:資本寒冬的襲來和科創板的提出,前者使得整個創投界一時籠罩在烏雲之下,而後者似正要給烏雲中的企業打開一扇天窗。

對於醫療健康企業來說更是如此。政策的先發優勢使得生物醫藥企業率先拿到了一手好牌,同樣受益的還有以技術核心競爭力為壁壘的科技型醫療企業。「歡呼」的另一頭也有些擔憂的聲音:2019年,為了打贏這局「資本牌」,蜂擁科創板是否是理性之舉?對於醫療健康創業者來說,什麼才是出路?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3張

二級市場迎「新秀」,攪動醫健行業風向

被稱為「中國版的納斯達克」的科創板,基於其服務科技創新的定位和註冊制試點的創新,一經提出便吸引了創業者們的目光。據網易雲和IT桔子聯合推出的報告數據,截止2018年11月,中國創業公司已經超過10萬家,這與1萬餘家新三板企業、3000餘家A股上市公司相比,已然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

億歐大健康曾對304家醫療企業進行分析,目前國內上交所與深交所上市公司差距懸殊,在類型上,上交所也比港交所和深交所單一。「勢不均、力不敵」的狀況,加速了資本市場改革的動力。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4張

因此,推出科創板加大了企業和資本對於上海的關注,而選擇在科創板上市的創業公司,也將帶動整個上海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發展。從長遠來看,其所影響的不僅僅是上海地區,還將輻射範圍至長三角乃至南方地區。

在2018年資本寒冬的猛烈夾擊下,科創板的推出無疑給一級市場劃開了一道曙光。對於醫療創業公司來說,這個二級市場的「新秀」與六年前推出的新三板誘惑力相當乃至更高。從3月2日凌晨證監會、上交所剛剛出台的科創板「2+6」項政策來看,已經進一步明確了漲跌幅限制、投資者門檻上等要求,而相比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科創板還在股權架構、企業年限、退市機制等方面給創業公司們留有足夠的想像力。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5張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也曾表示:「通過增量改革,科創板推動彌補創業板和新三板的一些缺陷。中國的創業板還是審核制,很多上述的雙創新經濟企業,可能仍然難以獲得創業板上市的機會。」

億歐智庫曾在《科創板聚焦產業及潛在標的企業100研究報告》中分析,科創板所青睞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企業,細化到醫療行業,生物醫藥再一次成為了關注重點。

但這讓人不禁開始隱隱擔憂,從去年港交所新政出台後「第一個吃螃蟹」的歌禮藥業,到年度IPO收官的君實生物,在財務數據上表現都並不可觀,上市破發成了家常便飯。有行業人士擔心,科創版的醫療企業可能重蹈港股破發覆轍。

然而,港交所IPO熱度和股價的反差並沒有減輕醫療健康創企們對科創板的期待,恰恰相反,自2018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後,行業里早已溢出一波新的上市潮氣息。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3張

風雪交加

科創板能否照亮醫健企業的路?

「北京、長三角、珠三角、武漢、成都、西安等儲備企業較多,生物醫藥等領域占比大。」在2月27日國新辦發布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

實際上,除了上文提到的生物醫藥企業,「科技型」醫療創業公司已經占據了醫療創投圈的大半壁江山,這一類企業同樣緊盯著科創板的大蛋糕。

消息一出,億歐大健康的朋友圈也就紛紛開始猜測,哪些創業公司會「鎖定」在科創板。根據公開報導和企業知情人士透露,億歐大健康列舉出了7家可能或預備科創板上市的非生物醫藥企業。表中企業包含AI+醫療、醫療服務、互聯網醫療、醫療投資等多個細分方向的玩家,且估值基本在10億美元以上。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7張

這也意味著,在醫療健康產業鏈中,並非只有生物醫藥類企業才能成為科創板「候選人」。從上遊的醫療器械、醫藥到下遊的醫療服務,都存在著機會。

從醫療屬性來看,上市是醫健企業參與資本運作的有效手段。A股主板對於提交上市申請的企業具有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為正的紅線,而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技術驅動型創業公司對於自身研發投入同樣「要求嚴格」,「又燒錢又缺錢」使得他們難以望見A股的項背。

然而,在資本寒冬下,一邊是投資機構募資難、退出難,一邊是企業融資難、估值下調。急於尋找出路的醫療健康創業公司,在面對資本市場改革時,難免會陷入不理性。

醫療行業的「慢」屬性常與資本愛追風口的「特性」相矛盾,不少創業公司會迫於資本方的退出壓力,急於上市,從而缺乏考慮:IPO是否就是當下最適合醫療健康企業發展的選擇?

不僅如此,相較於零售、物流等行業,新技術在醫療健康行業的產業落地及商業化進程都相對慢一些,真正擁有可持續「戰鬥」的技術壁壘,對於早期流量型醫療創業公司來說,仍然存疑。

要讓科創板真正照亮醫健企業的路,企業本身還必須擁有分辨該不該「跟風」的理性。一方面,與主板同屬場內市場的科創板,仍然會面臨股價波動和交易風險。另一方面,在短期內放輕對盈利數據的考量,但長期來看,這依然是影響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3張

「逃離IPO」

醫療健康行業走向何方?

因醫療健康行業強政策驅動性、投資回報慢等屬性,使得港交所新政的出台在醫療健康行業」攪動「慣性也最大。但不選擇IPO或是科創板,對於醫健企業來說是否就是「下策」?

某醫療大數據企業負責人對億歐大健康坦陳,盡管科創板風頭正興,但依然可能會選擇在港股IPO,或「按兵不動」繼續夯實商業化路徑。另外也有企業,如在上周放出風聲的微醫集團,選擇拆分業務的形式推進登陸科創板。

誠然,作為二級市場的「新銳」,科創板依然還有不可控的地方,分拆是不少行業人士看好的舉措,而繼續在一級市場融資,也是大部分從成長走向成熟的企業選擇的另一條路。

將目光放長遠來看,醫療行業「慢」的特性給其營造了一種特殊的商業發展環境,比IPO更重要的是,醫健行業創業者們在2019年需要更理性的選擇。

抓住智能化浪潮是第一步。在醫療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健康醫療數據爆發趨勢下,抓緊智能浪潮的紅利,是當下醫健企業必然選擇的發展路徑。在醫療健康行業中,不論是院內場景還是院外場景,一切核心醫療服務都離不開技術的驅動。

科創板的推行暗示了國家層面在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導向,也顯現出資本市場由從前多關注盈利能力,轉變到對於創新「動能」的側重。技術壁壘,就是這一動能的最核心要素之一。

其次,是全產業鏈布局。資本寒冬下,資金普遍收緊,而基礎研發又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企業通過自建、合作或是收購打造產業鏈閉環,不失為一種「保駕」方式。再從長遠看,單體產品形成的商業模式無法與資本市場跑出「馬拉松」,能夠打造產業鏈閉環的醫健公司,將最快跑向賽道的終點線。

這就要求醫療健康創業公司要向「遠」看,不能聚焦於短期利益。對於AI+大健康和創新型醫藥生物類公司,在競爭優勢積累和業績爆發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虧損,但若在此時調整戰略或是「掙快錢」,違背了行業和資本發展規律,企業自然難過冬。

資本寒冬下,科創板或許是一顆「暖陽」,要逆勢而上走IPO之路,更需要不小的勇氣。但IPO不是「必選」,一級市場也並非「退路」。能在資本寒冬下活得漂亮,才算真正的底氣。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9張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讚同或支持;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RECOMMEND

推薦閱讀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10張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11張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12張

科創板重磅落地,醫健創業者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財經 第14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