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幾乎可以被稱為「陰雲密布」的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中,汽車出口的節節攀升成為行業發展的一抹亮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統計,2018年,大陸汽車出口共計104.1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6.8%,繼續呈現較快增長態勢。
這確實是一件值得全行業自豪和慶祝的大事,不僅僅是因為時隔6年之後,中國汽車出口終於再上百萬輛台階,更重要的是,去年「出海」的百萬輛汽車與2012年的100萬輛相比,含金量大大提升。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產品技術含量的不斷提升,中國汽車出口將會走上一條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全球宏觀經濟保持穩定發展的前提下,相信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去’的步伐會越來越穩、越走越快。」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不一樣」的百萬輛
2009年,大陸首次登上全球新車銷量冠軍的寶座,出口數量也一路攀升,據中汽協統計,大陸汽車出口總量從2009年33.2萬輛的低位逐漸上升,到2012年,一舉突破了百萬輛大關。但此後形勢急轉直下,一路下行,2015年同比下滑幅度甚至達到20.1%。在經歷了4年的連續下滑後,2017年,大陸汽車出口終於首次出現了同比正增長,增幅超過25%;2018年,不負眾望再度突破了百萬輛大關。對此,許海東認為:「雖然單純從數量上來看,2018年的整車出口量還未超過105.6萬輛的歷史最好成績,但無論是出口類型,還是出口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做到了質的飛躍。」
許海東說的質的飛躍體現在哪里?體現在產品含金量的提升上,也體現在車企對海外市場的「深耕」上。近年來,大陸自主品牌車企的進步有目共睹,在產品設計方面,自主品牌斬獲諸多大獎,如德國紅點獎和G-Mark設計獎等;在產品安全性能方面,自主品牌產品先後獲得過E-NCAP(歐洲新車碰撞測試)和A-NCAP(澳大利亞新車碰撞測試)的五星評價。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新能源汽車出口相較上年也呈現大幅增長態勢,許海東告訴記者,如果排除不被列入公告中的低速電動車,2018年大陸共出口1萬多輛新能源汽車(包含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同比增長高達130%。
除了產品各方面性能的提升,大陸車企的出口模式也從過去簡單的商品貿易升級為國際產能合作,在傳統的整車出口模式基礎上,KD散件組裝模式在出口總量中的占比已經超過50%。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和生介紹,目前,大陸汽車出口目的地遍布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骨幹企業已在近40個重點出口國建立了148座工廠,海外行銷網點數量約為9700多個,每年以20%的增速不斷增加,逐漸做到了技術、人才和資本共同輸出的海外產業戰略布局。
此外,許海東強調,合資品牌在大陸汽車出口中的占比也在逐年提高,目前占比可能已超過10%,未來有望成為大陸汽車出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充分說明大陸在全球汽車製造格局中的作用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貿易摩擦增加挑戰 「一帶一路」帶來機遇
接下來,大陸汽車出口面臨的國際形勢仍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可謂挑戰與機遇並存。
一方面,作為大陸最大的汽車出口國,2019年的伊朗市場仍面臨極大的不穩定性,這源於2018年下半年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導致伊朗汽車市場出現較大波動,這將是今年大陸汽車出口的一大不利因素;另一方面,許海東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全球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相應的汽車產品需求也會受到波及,這將成為大陸汽車「走出去」面臨的又一重大挑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從業人士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車企造成的不利影響具體將體現在今年,既包括國際市場,又會作用到國內市場。
有挑戰也有機遇。「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拉動大陸汽車出口增長的新引擎。數據顯示,2017年大陸出口到「一帶一路」國家的汽車總量為61萬輛,占全部汽車出口數量的六成,出口金額為70億美元,占比接近一半。「‘一帶一路’國家與大陸互通有無的歷史源遠流長,雙方具有天然的親近感,加上大陸提出共商共建共贏的政策深得人心,汽車企業借此契機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國際公司副總經理杜維強對此深有感觸。
數據顯示,全球主要的汽車國家,出口量占比多在20%以上,而大陸只有3%,從這一點判斷,大陸汽車出口還有很大增長空間,開拓「一帶一路」國家市場成為大陸車企海外發展的良好機遇。據不完全統計,在「一帶一路」60多個國家中,大約22個國家可以生產汽車,其中,2017年的產量超過100萬輛的有8個,大多數國家尚未建立汽車生產製造體系。據悉,「一帶一路」國家大都希望發展本國汽車產業,提升本地化生產水平,很多國家對中國車企去當地投資抱有很大熱情。
還需提升體系規劃能力
對於大陸大部分車企來說,「走出去」正在成為一項重要戰略選擇。許海東建議,車企需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海外發展是一項長期戰略,在最初的5~10年都需要不斷地投入和積累,包括完善服務體系、工廠布局以及品牌建設等,只有把基礎打牢,才能「生根發芽」,最終做到盈利。許海東強調,中國汽車企業需增強海外發展戰略的體系規劃能力,進行全方位的提升。
高和生指出,由於面臨著新興市場需求復蘇乏力、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出口國家當地貨幣匯率波動、部分國家政局動蕩、貿易壁壘措施頻發、市場競爭壓力增多等諸多挑戰,大陸汽車出口的嚴峻形勢尚未出現根本性改變。在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自貿區優惠條件的基礎上,中國車企必須加快突破核心技術,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配套協同、「抱團出海」仍應成為車企海外發展的主旋律。大陸汽車企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規模和體量上仍與跨國車企存在較大差距,為求得更好發展,應盡量通過協同效應,促使與跨國車企同樣金額的投資獲得更多的回報與利潤。許海東還建議政府做好引導工作,幫助企業與當地政府對接,為車企「走出去」進一步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大陸汽車金融和保險等產業的海外支持至關重要,多方合作,協同‘出海’,才能助力中國自主品牌在國際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現。」許海東說。
2018出口大戶風采錄
他們是中國汽車出口的主力軍,他們更是中國汽車走向世界舞台的一張張閃亮名片。這些中國汽車企業,有些已經「深耕」海外市場長達30年,有些出口歷史並不悠久但進步神速,他們的成功經驗或許對於其他致力於開拓海外市場的後來者,有參考和借鑒意義。
上汽集團
出口量:23.22萬輛
在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的十強名單中,上汽集團的表現可圈可點,不僅在總量上遙遙領先,已經接近第二名——奇瑞汽車的兩倍,而且同比增速高達50.53%。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於合資企業產品的返銷。事實上,以上汽通用為代表的產品返銷正在成為大陸汽車出口的一大亮點。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曾指出,近年來大陸對北美洲汽車出口量保持了快速增長,從2014年僅占大陸汽車出口總量的1.9%,上升至2017年的12%,最大的功臣就是以出口雪佛蘭新賽歐和別克昂科威為主的上汽通用。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的成長有目共睹。去年全國兩會期間,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首次將「國際化」納入上汽集團「新四化」發展戰略之中。2018年,上汽MG(名爵)品牌海外銷量同比增長高達250%,預計將超過7萬輛。特別是在泰國市場,MG ZS銷量多次位居細分市場的首位,自主品牌開始在日系品牌堅守的東南亞汽車市場打開突破口。
上述成績的取得來自於上汽集團海外發展戰略的整體規劃得當。以出口地區為例,上汽集團並沒有選擇自主品牌過去的熱門國家——俄羅斯和巴西等,而是根據自身的國際戰略布局更多地選擇了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地,甚至是歐洲地區,同時進行了整車、零部件和金融服務等幾大板塊的協同發展,先後在泰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成功打造出泰國、澳新和南美等多個「萬輛級市場」,甚至做到了中國汽車企業向歐洲地區的批量出口。
奇瑞汽車
出口量:12.29萬輛
與在國內市場發展波折不斷不同的是,奇瑞在海外市場的發揮相當穩定,2018年,奇瑞再奪中國乘用車出口桂冠,這意味著,其已連續16年位居中國乘用車出口第一的位置。作為第一個在伊朗建廠的中國汽車品牌,奇瑞的成功首先要歸結於在伊朗市場的「深耕細作」。據悉,為深入伊朗市場,奇瑞針對當地消費文化、環境和生活喜好進行了深入研究,進而制定了符合伊朗市場的戰略規劃。目前奇瑞在伊朗擁有一家子公司,銷售服務網點近300家,覆蓋伊朗全境,在伊朗的保有量已經超過30萬輛,市占率約為6%,是僅次於伊朗兩大國企IKCO(霍德羅)和SAIPA(賽帕)的第三大汽車企業,同時也是伊朗第一大外資汽車企業。
與此同時,2018年,奇瑞積極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海外發展契機,其阿爾及利亞工廠、埃及KD合作項目取得突破,奇瑞巴西合資公司新產品布局也顯現效果。
與中國汽車出口共同成長,加上企業技術和產品各方面不斷提升,奇瑞出口的產品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調整,無論單車價格還是單車利潤都有了大幅提升。據奇瑞相關人士介紹,過去銷售的車大部分都是低端車型,但現在基本都是瑞虎3、瑞虎5這類溢價能力比較強的車型。
在行銷方面,奇瑞2018年也動作頻頻。2018年4月起,奇瑞TIGGO 4開啟「全球之旅」,先後登陸智利、秘魯、埃及、巴西等市場;2018年6月,奇瑞開啟「俄羅斯世界盃之旅」;10月,奇瑞第一屆全球粉絲盛典開幕;12月,奇瑞冠名讚助的智利天主教大學足球隊奪得智利甲級聯賽冠軍。此外,奇瑞還積極參加開羅和聖保羅等國際車展,展開了一系列行銷活動。
江淮汽車
出口量:7.48萬輛
在取得了2017年SUV出口第一的成績後,江淮汽車2018年的出口成績同樣值得肯定,共出口整車7.48萬輛,同比增長12.53%。
在2018年北京車展上,江淮汽車與巴西、智利、哈薩克斯坦、墨西哥、秘魯、菲律賓6國代表簽訂瑞風S7萬輛訂單。同時,瑞風S7已經發往11個國家進行產品試驗驗證,踏上了進軍國際市場的新征程。
已經擁有30多年出口歷史的江淮汽車可以算是在海外市場拼殺的「老將」了。一方面,海外行銷網路不斷擴張,公開資料顯示,江淮汽車行銷網路已經覆蓋南美洲、非洲、中東、東南亞、南亞和東歐130餘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9座海外KD工廠;另一方面,江淮汽車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可以說做到了乘商並舉。在南美、北非等傳統優勢市場,江淮輕卡已超越日本和歐洲知名競品,長期占據當地輕卡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伴隨著新產品的推出,江淮輕卡在菲律賓、老撾和越南市場取得領先地位,在俄羅斯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在伊朗市場,江淮SUV已成為當地消費者最熱衷的汽車產品之一,同時也在巴西、智利、秘魯等多個市場位居中國品牌銷量第一。
在出口地區的選擇上,江淮汽車也擁有自己的路線規劃:一條由北非、中東,進入東歐、南歐,再向西歐迂回;另一條則從南美、中美,向北美推進。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江淮汽車又選擇了哈薩克斯坦和伊朗作為突破口,其中,江淮在哈薩克斯坦的工廠已經投產,借此將向西延伸,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東風汽車
出口量:7.38萬輛
2018年,東風汽車全年出口整車7.38萬輛,同比增長14%,位列行業第五名。其中,東風進出口公司海外銷售3萬輛,占東風公司全年出口總量的40.7%。
作為國內重要的商用車出口「大戶」,多年來,東風汽車海外市場的製造和銷售布局也在不斷完善。在伊朗,東風汽車建成了旗下首個海外KD組裝陣地;在俄羅斯,建立了首家海外銷售公司,構建東風汽車銷售及服務網路,2016年成功收購當地汽車4S店,打造成東風首家汽車旗艦店;在越南等東盟國家,東風中重輕微卡車分別以整車、KD的方式展開銷售經營,2016年開始推進乘用車出口,組建4S店;在印度尼西亞,通過合資與當地合作夥伴建立工廠,並以此為基地覆蓋東南亞各國,首輛微卡已於去年成功下線。
當然,東風汽車的乘用車出口業務也在積極拓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東風悅達起亞首批產品正式出口海外,以400輛煥馳轎車銷往埃及作為起點,東風悅達起亞計劃持續擴大出口產品陣營,其銷售範圍將逐漸延伸覆蓋東南亞、非洲、中南美、中東等地區30多個國家。
根據發布的海外中期事業計劃,未來3年,東風汽車將加速海外資源投放,構建3+3+N事業布局,助力東風「走進去」。3+3+N,即著力打造3個深度KD製造基地、建立3家海外銷售公司、推進N個海外機遇性儲備項目,以此為基礎建立形成具有東風特點的KD模式、銷售平台模式、戰略合作模式、「一帶一路」跟隨模式等。
長城汽車
出口量:4.7萬輛
2018年,長城汽車做到出口量同比增長近20%的好成績,經過20年的發展,長城汽車累計出口量已經達到60萬輛。
經過20年的摸索,長城汽車形成了SUV(哈弗H1、哈弗H2、哈弗H6、哈弗H9等)、皮卡(風駿5、風駿6等經濟型皮卡)、轎車三大出口產品陣營。長城汽車還極為重視本土化經營,擁有俄羅斯、澳大利亞、南非3個子公司(獨立經營哈弗品牌)及460餘家銷售服務網點(覆蓋俄羅斯、南非、澳大利亞、中南美洲、南亞、中東、非洲等國家與地區)。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下,長城在海外已建成馬來西亞、厄瓜多爾、伊朗三個海外KD組裝廠及中國自主車企在海外首個四大工藝齊全且獨資打造的工廠——俄羅斯圖拉工廠。據悉,俄羅斯圖拉工廠投資約5億美元,產能15萬輛,預計在2019年初建成投產,主要生產哈弗F7、H9等產品,該工廠將從零開始生產自主設計的汽車產品,投產後將有利於提升俄羅斯的銷售規模,並逐漸輻射東歐市場。
在出口產品方面,長城汽車集中發力SUV。顯然,成為國內SUV的「領頭羊」並非長城汽車的最終目標,最近,長城汽車國際市場總經理王士輝表示:「有朝一日要成為世界SUV的主管者。」根據規劃,長城汽車又把目標瞄準了美國、印度、巴西以及歐洲其他國家,不過,王士輝坦言這並不容易,畢竟這些市場的汽車業根基深厚,消費者非常注重質量,嚴格的監管以及貿易關稅紛爭也帶來了巨大挑戰。
施蕓蕓 整理(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文:施蕓蕓 編輯:孫煥玉 版式:劉曉燁
爆料熱線:
010-56002742;[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