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說到超級跑車,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法拉利、保時捷、蘭博基尼。這些確實能成為跑車的代名詞,不過,其實就在我們的近鄰日本,也有一款被稱為東瀛戰神的神級跑車——日產GT-R。
這是一輛讓歐洲車廠聞風喪膽又束手無策的速度機器,賽道戰神,平民超跑里的高富帥。
無論你是否喜歡日產,都不能否認GT-R的傳奇地位——畢竟,所有人都會記得《頭文字D》里的那句經典台詞:「其實神也是人,只是他做到了一些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他成為了神。」
這位神,就是當年GT-R研發項目的總工程師:水野和敏先生。
1
回過頭來看,日產GT-R的誕生過程應該算是一個典型的勵志故事。
1995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
當時還是日產國際賽車部研發主管的水野和敏,負責R33系列參加的勒芒C組賽事。
決賽即將打響。
在起跑排位上等待法令的「邁凱倫F1 GTR」、「保時捷911 GT2」氣勢逼人,速度之快毋庸置疑,而且快得富有美感。
與之相比,自己的R33實在是寒酸。
「真對不住駕駛員。」
決賽還沒開始,水野心里的氣勢就先短了一截。
事後水野表示,因為當時GT-R在日本國內比賽強得沒對手,所以自己就大意了。
「必須找到戰勝這些(國際)對手的方法。」
懷著堅定的信念,水野踏上了回國之路。
2
然而造超跑哪有那麼簡單,更何況——地主家里都快沒糧了。
199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加上亞洲金融風暴,日產銷售跌到慘不忍睹,最多的時候負債200億美金。。。
這個擁有80年驕傲歷史的汽車品牌,全球第六大汽車製造商,卻在1999年底瀕臨破產邊緣。
那是日產相當黑暗的歲月,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令人尊敬的品牌,卻沒有市場所需的產品和技術。
再也沒有辦法應對龐大的債務的日產開始向國際尋求援助。
法國雷諾成了日產的救星。1999年3月27日,雷諾以54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了日產36.8%的股份,日產則持有雷諾15%的股份。
這場收購案不僅挽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公司,也給日產帶來了一個讓它徹底起死回生的外國人——日產CEO卡洛斯·戈恩。
黎巴嫩裔的卡洛斯擁有法國與巴西的雙國籍,他裁員關廠,成功地把日產汽車推銷出去,兩年內就將200億美元的負債轉化為27億美元的盈利。
這是商業史上最戲劇性的逆轉,卡洛斯拯救了日本標誌性的企業,成了「日本隊長」般的國家英雄。關於卡洛斯如何在2年內將200億扭虧為盈。有興趣可以翻翻《一個成本殺手的管理自白》。
在雷諾的支持下,日產很快恢復了元氣。但是他們暫時還拿不出龐大的資金繼續開發下一代車型。
這時卡洛斯老大發話了。卡老大只有一句話:「我絕不妥協,我也不管這會花費多少時間,我就要一輛性能極度炸裂的車子」。
這是一場10億美元身價的企業進行的一場數百萬美元的豪賭。向世界上最好的超跑品牌挑戰,這是個很大的牛皮,入場費很高,失敗成本也很高。
黎巴嫩人把賭註押在了水野身上。
3
「請不要叫我GT-R之父,按年齡我應該是R35的爺爺!」
這是水野在接受一場採訪時說的。
其實,這位「GT-R之爺」也曾經是一枚廢柴員工。
1972年,20歲的水野從職高畢業,進入日產研發部門,結果3年後就被打(下)發(放)到一家日產經銷店工作。
「在1972年到1975年,我是一個非常差勁的員工。在工作時間我總是睡覺,沒有特別努力,我也不工作的非常晚。作為學生,我曾經設計過方程式入門賽車,然而在尼桑,我僅僅參與設計,而不是汽車開發。」
在日產經銷店,發生了一件改變水野一生的事。
有一天,他接待了一位只能靠汽車出行的殘疾顧客。
「我意識到我們是在為消費者造車,而不是我們的老板。」
因此,他很明白,安全對造車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所有的評論家都說GTR太重,太重,太重,它應該變得更輕,更輕,更輕!然而我說,這些人應該更加專業的看待這個問題!研究更深些!多學一些!GTR需要這個重量,一輛輕量化的車不容易駕馭,輕量化可以變得非常危險!而輕量化的車不會被所有人駕馭。你必須要對顧客負責!我對顧客有著這個巨大的責任!」
當Top Gear三賤客告訴水野,他們熱愛轉向過度的時候,水野和敏同樣毫不猶豫的潑了一頭冷水:
「轉向過度是愚蠢的!只有聰明的設計師才能設計出抓住地的車。一個能夠充分利用抓地力的車是不危險的。車有兩個作用:一個是保證更美好的未來。享受高性能的車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是保護(車內乘客)生命!抓地力比引擎的扭矩更加重要。」
為此,他甚至拒絕給GT-R安裝手動擋,因為一部500匹的跑車,一般人是跟不上這類跑車的加速反應,開手動擋只會造成很多意外。
2012年,水野重新修改GTR懸掛,讓左側彈簧比右側粗,並且兩側高度也不一樣,因為水野意識到,如果車總是只有車主一人在開,坐在一側的車主會影響整車的重量分布。
據說,水野在開車時從不聽音樂,因為這樣可以聽到引擎的轟鳴聲。
4
不論從哪個角度,設計豪華超跑都不是日系車的強項。
歐美汽車設計圈早就習慣性端著傲慢姿態稱「日本仍在模仿歐洲企業的設計」、「日本令人尊敬的汽車設計師只有兩個半」——其中被彭博社譽為「能跟BMW獨力對抗的設計大師」的水野就占了一個名額。
更有意思的是,那另外「一個半」(福市篤雄和「半個」中村史郎)都承認歐美設計師的優勢,而水野只承認歐美的集團優勢——言外之意,作為個體,他不懼怕與任何一個歐美國家的對手對決。
他確實有著傲視群雄的資本。
在卡洛斯老大的支持下,他只用兩年拿出了全新一代GT-R R35的概念車。
2007年,R35正式量產。
以超跑的標準衡量,GT-R有著寬敞的內部空間,後備箱還能放下高爾夫球具,是一輛真正能日常駕駛的家用車。
它的噪音很低,無論多用力踩油門都沒有其他超跑那種震撼的聲浪——這也是國內很多GT-R車主不滿意的地方,很多人買回GT-R首先就是換一套狂躁的排氣系統。
在水野心目中,自己的崽是無可替代的。
「GT-R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想想看,有哪款車能像GT-R一樣,具備如此出色的性能,同時非常適合日常駕駛,價格還這麼便宜?」
在談到對GTR的總結的時候,水野是這麼說的:
「GTR是一輛來自日本的超級跑車。什麼是日本超級跑車?所有的德國車都是高質量但是高價格,美國車便宜但是質量不好。而義大利車有些古怪但是可靠性不高。國家帶來的影響高過車輛本身。
那麼,什麼是日本跑車?是匠心!這是日本精神!比如祖母買了和服,母親、女兒每一代都會傳承下去,匠心改變了日本人。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東西,在顧客心中會變的特殊,並且一代代傳承下去。GTR就是匠心!我為了顧客做這輛車,不是為了我或者尼桑公司做這輛車!」
美國國家地理曾經專為GT-R的生產過程拍過一條紀錄片《超級工廠:東瀛戰神GT-R》,有興趣可以自行搜看。
「我就像個一直在畫畫的畫家。在尋找最完美的畫一直到死亡。GT-R就和畫家畫畫一樣,沒有東西是完美的,但是我們必須堅持下去。匠心沒有止境。」
——水野和敏
【水野和敏生平】
1952年1月生於日本長野縣;
1972年職高畢業加入日產設計部門,成為Sunny以及Silvia設計團隊一員;
1970年代後期參與並負責許多開發計劃,包含日產首具渦輪引擎、Sunny前驅平台等;
1980年代中期負責Primera (霹靂馬) 以及R-32 Skyline;
1980年代末開始,投入賽車研發製造;
1989年,出任Nismo R90CP、R92CP、NP35等賽車的開發負責人;
1993年,擔任Skyline等車系的總開發負責人;
1998年,成為Skyline、Fairlady、FX35、FX45等車款的總開發;
2003年,成為一代經典超跑GT-R開發最高負責人;
2013年,在完成了最強且相當吸引人的日產 GT-R後,離開了日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