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踢車幫
只為愛車的你!
踢車問答
踢車問答第68期,火速戳開收聽!
本周入選的5個問題如下
問題 1 L:夏老師,看過你和汽車之家合作的《棋逢對手》,當時您說:賓士表示那你等我加長了再來比啊。現在,賓士GLC加長了,您有沒有覺得它的軸距加的有點太長了,這麼長的軸距對通過性的影響是不是降低太多了,如果這樣,賓士GLC和奧迪Q5 L,您覺得現在哪個更值得入手呢,我和您一樣,覺得BMW的方向盤不太適合自己的手,謝謝夏老師! 答:軸距變長,通過角變小,當然會有所降低。至於兩款車,不管GLC是否加長了,我個人都傾向於選擇Q5L。理由其實重復提到過幾次了,就是誰比較新。 這幾個德國品牌的產品能力很接近,可以說基本上處在一樣的水平,雖各有千秋,但整體上的差距幾乎沒有。因此,同類型的車,誰的年紀輕,誰就比較好。 這相當於自己跟自己比,新款的總是好過老款的。Q5L是新一代車,GLC L是借著中期改款做了加長,大概率上,是當初沒有這個設定,後期改的。通常,我不會選擇這種車。 因為中國市場的特殊性,現在德國廠家在開發新車的時候,都是標準軸距和長軸距車型一同開發,這樣出來的長軸車,會比較完善。GLC如果是一同開發的,就不會等到現在才出長軸版。 而Q5則是一同開發的,因為它一換代,國產就直接是長軸版。另外,這一代Q5啟動開發的時候,GLC已經是市售車了,那麼它們內部所採用的一些技術,比起來,Q5就自然會比較新鮮,這是邏輯上推測的。 實際駕駛體驗上,我在視頻里也有所表達。GLC開起來略顯遲鈍,不如Q5輕鬆順滑。舒適性和操控性,都有所不如了。人機交互系統,軟硬件都落後一代了。 它的競爭力,體現在品牌和樣子上。賓士仍舊是地位比奧迪高一些的品牌,而GLC整體上比Q5好看,它的設計是很成功的。而很多顧客在用車上不那麼考究科技和駕乘體驗,權衡之後,還是會去選擇GLC。
問題 2 賴皮蛇:夏老師,您好!一直有個疑問,同樣類型的車子,不同品牌之間僅僅是外觀和內飾不同嗎?有沒有各自的側重點?或者造車理念的差異?具體說來,斯柯達和大眾,比如明銳和速騰;雷諾和日產,比如科雷嘉和逍客;標致和雪鐵龍,比如508和C5。期待您的解惑。 答:你提到的這幾個案例,要說「造車理念」,我覺得不是差異,而是一個理念當中的兩個部分。說白了,就是通過對同一個產品的適度差異化,去盡量迎合有不同偏好的用戶,這是市場發展的一種現象。 汽車公司一方面兼並聯合,一方面又面對同樣也搞兼並聯合的競爭對手。他們發現,其實用戶對車的功能需求絕大部分是同質的,不同的部分在於品牌認同、款式設計、以及體驗方面某種細微的差異。同時,技術也是通用的,比如,開發出一種發動機或者變速箱、懸掛系統、車身架構之類的,既然是好的方案,那麼用戶大家都想要,而且廠家用的車越多,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這就像吃牛排,有人要3分熟,有人要全熟,烤制而已,牛肉是一樣的。人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牛排館,其實,背後是一家公司,原料來源也一樣,只是風味有所不同而已。而標準化與差異化,細細想來,並沒有截然的界限,全在製造者怎麼安排了。 其中差異體現,我覺得多在明面上,標準體現,多在骨子里。這是人性使然。用戶和廠家,都是人。大家都按照人性做事,一起決定了上面你說的那樣的產品。
問題 3 哎,有點意思:夏老師你好,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在我們這邊買車,喜歡攀比跟風,哪怕貸款也要比別人的車好,及至買完以後發現自己所買的車,實際用車場景和頻率與自己所想的不符(說白了就是裝x的性價比太低)生活品質就有所下降。有的後來因還不起貸款就把車賣了,就像唱一首歌,調起的高了呢,不是唱不上去,就是唱跑調,要麼就很費勁,說這些呢,不是說窮人就不能有自己的追求理想,但要理性。夏老師,您對不同的人群買車有什麼指導性的意見?我相信您這一定有答案,下期踢車問答,我會準時拿起小板凳,抱著手機,或坐在某個角落,傾聽你的回答。 答:通常給提建議的話,都會說「量力而行」,但似乎這不是所有人都認可的消費原則,盡管它看起來沒毛病。 有的時候,你就必須得攀比,因為攀比本身就是你消費的關鍵性目的,那這時候的「量力而行」就是最大限度地把這車搞到手。這跟不攀比的購車行為就完全不同了。比如你攀比的話,得買一輛30萬的車,而不攀比的話,只要買輛20萬的車,那麼「攀比」,這個要素本身值得你花10萬。情況明確了,就是需不需要攀比,你願意為攀比出多少錢。 這個事,一個局外人是給不出指導的,那是圈子里的信息,外人並不掌握。我也就能說出我自己的價值觀,供別人參考。比如,我從來不跟人「攀比」,並且,能坦然自在地生活。後來聽說,心理學管這種性格叫「內部評價體系」。而攀比的人,多半是「外部評價體系」的性格。在你說的農村,這個外部的評價體系還是一個貼身的客觀存在。因為圈子相對小而封閉,都是親戚熟人,形成了地方風俗和文化,有時候,你不在乎,卻經常感受到周圍的壓力,不在乎也得在乎,否則,就成了「自絕於人民」,沒了立足之地。 汽車消費多半不會那麼嚴重,傳宗接代蓋房子之類的,才需要顧及周圍的壓力。我的同事現在就為此苦惱,但家鄉畢竟是家鄉,他逃不掉的。說到買車,應該主體還是在購車者自己,也就是我上面所說的自身性格屬於哪種評價體系。其實人多半是二者兼具的,只是配比不一樣而已。 現在的研究發現,適當地注意內部評價體系的養成和配重,有助於擺脫你問題中所說的麻煩。當然,提高自己測算的水平,也管用。比如,買車之前算計一下,裝X能否成功?失敗的話,會是什麼後果?本來買好車是為了個人形象,結果養不起又賣了,不是等於自認失敗?那還不如不買,能給自己留些空間。
問題 4 ren:國內的車評人普遍認為BMW在各級別里都是操控性最好的,可國外的很多車評人則和我們不同,比如他們認為四驅奧迪A8比BMW7系操控好,朱麗葉(阿爾法·羅密歐)比BMW3系好,甚至於他們還認為BMW5系的操控很爛。難道中外對操控的理解不同? 答:你的問題本身很可能是有問題的,就是把具體的東西給泛化了。車評這東西,其實是個性化的,每個人作出的評價都是他自己意見的表達,不應該歸結到國內、國外這種大範圍的概念上。 打個比方,如果Tom說朱麗葉比3系好,不代表國外這麼認為。即使Tom和Jerry都這麼說,也不行。因為仍然可以找到另外的John和Smith說3系比朱麗葉好。那麼中外對操控的理解有沒有不同呢?我覺得還是不能這樣劃分。你可以說張三跟Tom對操控的理解有所不同,而不能說中外。 「操控性」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本來是用來解釋汽車駕駛的一個特性,結果,對它自己的解釋都還有許多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這就給每一個人對此作出評論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假如你沒有實車體驗的經驗,只能通過閱讀和聆聽去收集信息的話,那麼,判斷起來就比較困難一些了。這就得參照多角度的信息。 很多人會糾結遇到不同見解時信誰的,我覺得首先不是考慮信誰的見解,而是看他們各自的理由以及對此進行的分析是不是合乎邏輯。此外,看一輛車,通常你需要看到它的前45度,後45度,正側面三張圖,才能對它的形象對你來說好不好看有所判斷,這就說明,信息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地收集,得出的印象才更為貼近真實。 還得注意排除噪音。信息里面也有很多雜質的,就是所謂噪音。比如說5系操控很爛這樣的,很大概率就是噪音了。
問題 5 跬步微流:有沒有覺得現在的手自一體變速箱就像掩耳盜鈴?換到手動模式之後僅僅是前後這樣一推檔把或者乾脆來個撥片就完成換擋了?這樣有一分的樂趣就不錯了,手動擋應該由兩個腳加一個手找準時機共同協作才算真正的手動模式。我希望真正的手自一體或者以運動而標榜的車型應該是手動的基礎加一個自動的功能,而不是嚴重閹割過的相反,夏老師,您怎麼看? 答:手動基礎上加一個自動的功能,跟這個概括最接近的是AMT變速箱。它就是在手動變速箱的基礎上,把離合器的操作自動化了。結果發現效果不行。一方面很不舒服,一方面很不耐用。於是進行改進,就成了現在的雙離合器變速箱。至於原理,這里就不贅述。 然後就是你的希望或者觀點,當然你完全可以堅持這個觀點,並且在日後選車時當成一個關鍵要素。只是,也要看到,汽車是商品,它採用什麼樣的技術,提供什麼樣的功能,是市場決定的。現在的車是因為顧客購買這樣的車,而且是主流的顧客都購買這樣的車。他們要買的是自動擋的基礎,加個手動模式,跟你的希望相反。 即使是雙離合器的車,絕大部分情況下也是在自動模式下使用的。即使是運動車,也是如此。比如法拉利,保時捷,它們的用戶也都是更大比重地使用自動變速模式來開車的。一個情況必須看到,就是,連新一代911都在考慮是不是還有必要提供純手動擋的車型。當然,你的希望也是能做到的,就是購買一輛雙離合器變速箱的車,即可。 至於你的意思是否為既能腳踩離合器,手撥擋桿那樣的換擋,又能讓它全自動換擋,我不是很確定,如果是這個意思,那就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了。特別簡單的證據:沒有廠家這樣做。因為即使做出來,也沒有商業價值。 有時候,你對一個不存在的事物產生希望時,得判斷一下是「必而不能」還是「能而不必」。前者有可能是將來的提升目標。後者,通常不具價值。
本期踢車夏東給大家的問題 你的車上有什麼從來都用不著的配置嗎?
上期問題的精彩留言
@紙鹿圍馬
我覺得最重要的安全性反而是顏色和燈光。比如北方下雪天多,白色就不安全,晚上開車多,黑色就不安全。馬路是灰色的,車灰色就不安全。個人認為紅色的車最安全。其次是燈光。我曾見過有一輛車,它踩剎車的時候,剎車燈是暴閃著亮的,這個提示性簡直了,只是當後面有車停著的時候,最好能設置智能熄燈,否則討人厭。還有流水式的轉向燈也比較安全,鍍鉻飾條設置的好,陽光下能反射太陽光也很耀眼,比較安全。總之,只要你開車技術足夠,再遵紀守法,你出事的概率就會很小,但是咱不能保證不被別人撞,所以,我們就要足夠耀眼。
@李強
安全方面,現代的新車還是盡量要選主動安全配置比較齊全的,因為不管你如何安全駕駛,總有可能失手,更何況大多少人都不是很專業,也不可能都保持良好的駕駛狀態。而且多花在主動駕駛的錢完全可以在保險費里省下來。所以主動安全配置非常必要!
@夜居
對於汽車安全性,我有一些個人的看法。一是,汽車發生極端事故時,當事的車輛能夠對車內外的生命有足夠的保護。二,在車輛遇到一般事故時,在保護車內外生命的同時,車輛的核心部件不會受到太多不可逆的損傷,經過有效的修理和更換損壞件,可以還原到事故前的工況,並對下一次同類事故有充分的安全保障。三,未來車輛的互聯網信息化安全性,隨著車輛越來越先進的互聯網功能,車企和消費者對車輛的網路化功能的增加和依賴,能否保證自己的車輛不受到外來的網路攻擊和一些車輛及個人信息不泄露,可能是可預見的未來我們要應對的重要安全問題。四,車輛用料的安全性,即車輛生產組裝過程中用的材料是否綠色環保,能保障購買使用車輛的駕乘者的身體健康,不會因為用料的化學性而受到一些慢性損傷。而第四點也是我最關心的安全性問題,因為車輛可能隨著智能安全輔助設備的升級,可以更多地避免事故的發生。但日常的駕乘中,接觸到的可見和不可見的各種用料對人體的作用才是最長期的安全因素。希望國家和車企能對生產用料的安全性作出相關的保障措施。而已經對車輛用料環保安全性有所注重的車企車商,則可以加大這方面的宣傳,提升消費者的安全認識和換取更好的市場銷量。
@懂得
我認為這個汽車的安全性不僅僅局限於他的碰撞安全度,這個碰撞安全這個是他最基本的一個安全要求他僅僅是體現了一個在發生重大事故之後所能容忍的安全度。在日常使用中對於一些輕微的事故或者粗心大意,如果能通過主動全措施避免的話那是更好的。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了,所有的汽車都應該配備一些主動的安全措施例如主動剎車,360 環影,胎壓監測,盲區監控等等。我希望以後的車越來越完善,他不僅能保證自己的安全,也能保證其他人的安全。
@金牛
安全分幾個方面,一個是汽車主被動安全,另一個是操控,操控好了可以躲過危險,再一個就是汽車對人的影響,比如氣味使人眩暈,儀表反光晃眼,除霧刮雨也得算一個!總結的講就是汽車和人的匹配後躲避危險的能力!
@沙沙
車的安全性不單單車耐不耐撞、什麼檢測撞擊試驗合不合格。應該是一個全方面性的東西,車的質量、各各部位、發動機、電路、油路、剎車、轉向、車的穩定 ……各各方面都應該是一輛車的安全性,而應當就做一個撞擊測試那麼簡單的事所能說明代表的。
@Today
安全性最直觀的兩個方面,還是分為主動和被動兩個方向討論,首先被動安全是車輛的最後一道保障,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比如嚴重車禍或者天災面前還是要首先保證乘員的安全不受太大傷害,這就要求車輛整體架構強度要高還有吸能區要關鍵時候能丟車保帥,畢竟保護人才是核心重點。其次主動安全還是要增加車輛的智能或者主動安全配置,畢竟能不撞還是最好的,保險買的再足也不如用不上,安全配置還是要增加一些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來行之有效的保障一些由於駕駛員的疏忽或者駕駛員技能的不成熟而不至於發生意外情況。只要這兩個大方面做好了最起碼的生命安全應該能保障了。
@胡峻豪
首先我個人覺得,絕大部分事故是不遵守交通法規而造成的,要做到遵紀守法,就能有效避免事故,這是對所有人的。從老司機層面講,駕駛技術和駕駛經驗才是保證安全的根本,但個人來講換下輛車的時候,也會考慮一些主動剎車,倒車影像,盲區雷達等一些基礎的作為輔助就夠了。至於碰撞成績我是不在乎,因為在市區開不快,在高速國道那些地方,再硬的車只要速度快了都沒用,駕駛技術經驗才能保證安全。但站在新手的角度上考慮,那些花里胡哨的安全配置,還有碰撞成績,就顯得有必要了,因為新手容易出事故,這些安全配置確實能減少事故發生。
@日月
我個人理解汽車的安全性分為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被動安全那就是汽車碰撞測試成績五星優,汽車製造工藝好,沒有太嚴重的發動機變速箱等問題。主動安全可能主要體現在廠家發明的各種安全輔助系統,甚至是自動駕駛。但歸根結底,車是人開的,駕駛者時刻保持安全意識,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安全的。人不注意安全,開特斯拉無人駕駛,不照樣撞人嗎?我還是喜歡駕馭汽車,所以對現在的各種汽車高科技不太感冒,自己駕馭汽車安全到達終點也挺有成就感的。
@王金波
汽車安全,汽車自身安全是車商的事,我們都希望每一個車商都把車造安全了,該有的安全配置都該有,不能含糊,品質要不斷提高。開車安全就是我們每一個駕駛員的問題了,如果我們每一位駕駛員都能夠自覺遵紀守法安全駕駛,堅決杜絕酒駕,交通事故會大大降低,廣大駕駛員都應自覺遵紀守法安全駕駛!還有一個問題請你呼籲一下汽車商,北方車主其實是很喜歡方向盤加熱功能的,但很多車都沒有,這個配置的成本並不高,希望汽車商能夠高度重視。再次感謝夏東老師!
@Bing楊
我感覺安全性對我來說主要分為三方面:第一個是主動安全性。也就是如何通過車輛本身的功能來避免小事故發生,比如在預測到碰撞將發生前提示駕駛員或者幫助駕駛員剎車這類功能是不是具備,是不是有用以及穩定。第二個是被動的安全性。就是當事故真的發生時,如何保護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甚至是當碰撞到行人或摩托車電瓶車時如何減少對他們的傷害。第三個是材料是不是環保。別把人熏出毛病來,當然也別因為生產這個材料而造成過多的污染。這就是我比較關注的車輛的安全性指標。
@梁龍劍:梁戎的家長
我認為一部車的安全性體現在車輛設計的性能能夠持續穩定的發揮,碰撞成績再好,發生了碰撞事故,車上的乘員或多或少都會受傷。一輛性能相對穩定持久的車加上駕駛者謹慎駕駛並能提前預防,才是安全的。我覺得沒有絕對安全的車,包括坦克。
@大輝狼
汽車安全性最重要的是車輛各性能的穩定性,這也是對造車廠家最基本的要求。其他所謂主動、被動安全配置都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有意義。如果高速行駛中出現斷軸、剎車失靈、轉向失控這些情況時,任你再多的安全配置都是有死無生。當前造車技術已極其成熟,要做好這個基礎已經不難,但我們總能偶爾聽到某某車斷軸,某某車高速剎車失靈等新聞。前兩年曾看到新聞,某靠皮尺部造的車撞樹了,原因是方向盤不受控制的亂轉,救護人員到場時仍看到方向盤兀自轉動。現在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希望不要有廠家在看不見的地方動手腳,畢竟這是一個廠家的良心。
@王達
汽車安全主要在人不在車,有人駕駛二手日本車,一輩子不出事,有人駕駛最安全的車也撞得稀里嘩啦!在十字路口上下前後左右都是搶行的三奔子,電驢子,中高低檔全系車型!搶搶搶!大家都很急!都有大生意要做!我現在覺得在馬路上都不敢走路啦!
@獨臂樂迪
安全就是沒有危險的狀態,世上有這種狀態嗎?顯然不存在的,所以安全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安全又分安全的人和安全的物,兩者相結合才能得出相對安全的結果。所以光提安全的車是不全面的。安全的車交給相關機構去研究就行了,它們在做的是用科學的方法去量化車的安全度,老百姓選擇相信就行了,因為你也操心不上。反倒是安全的人的培養我認為更重要,例如我考駕照時教練只告訴我不系安全帶考試過不了,但沒告訴我不系安全帶會被氣囊砸傷或砸死。總結:政府多在培養安全的人的方面下功夫,至於安全的車政府可以規定車企把安全配置列為全系標配,安全配置不能變成賺錢的工具,因為安全是無價的。
@曉歌
如果車子的安全性是消費時的第一考慮,那麼世界上最安全的車是不是應該是銷量最高的車了,所以這個問題不能成立。車子的安全性其實是車子整體質量的其中一部分,車的品牌認可度和車型的成熟度兩者就已經說明了車子安全性的好壞,夏老師說了那麼多車可從來沒有一上來就說碰撞系數的,說明大部分消費者對所謂安全系數不太關心,這個應該是車企應該考慮的事情。
@吳剛
撞擊測試和車輛材質還有科技配置等等是車的安全性其中一個硬指標,也是一個被動指標,像電腦的硬件。而軟指標或者叫主動指標才是關鍵所在,其中舉個例子,司機是否對交通規則熟悉和必須遵守,乘客別老是對司機指手畫腳的一驚一乍的在旁邊指揮,影響司機駕駛,再就是路人,摩托,三輪車等對交通規則是不是遵守(不怕死的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值不值商險的最高限額),再就是國家制定的交通規則是不是該優化和改進更符合社會發展,更人性化。我就搞不明白,每個城市甚至離得很近的城市紅綠燈的設置都不一樣,為什麼全國不能統一呢?還有很多很多的軟指標比什麼碰撞排名,黑科技更重要的我就不多說了。看過黑鷹墜落電影的人都知道里面有個橋段,一個軍官在基地食堂質問一個士兵,為什麼你的槍不放保險?士兵勾了勾右手食指說到,這就是我的保險。
@自己
作為一名老司機,我對車的安全標準是:駕駛者必須要有安全意識,再就是,我認為車首先剎車要好使,車的視線要開闊,倒車鏡的反射面要大,方向要精準。至於氣囊當然越多越好。主動安全更主要!
第67期幸運回復者:@夜居
由於微信公眾號的規定,釋放的精選留言上限為100條,但並不代表我們僅在這100條中挑選,而是踢車夏東認真閱讀了後台的所有精彩留言後,從中隨機挑選了一位幸運粉絲。
如果您的答案比較精彩,將有可能入選下一期【踢車問答】欄目,並被隨機抽中並獲得由踢車夏東提供的紀念禮品一份,歡迎大家踴躍交流。
點擊標題查看往期【踢車問答】
061-070期
067期丨雷克薩斯LS 500h or BMW740?看你要坐還是要開
066期丨Macan就是精裝修的Q5?還是吃不到葡萄說它酸?
065期丨傳統車廠與新勢力造出來的電動車哪個好?
064期丨想買個SUV,預算十五、六萬,哪款比較好?
063期丨苦盡甘來的自主品牌,你會購買嗎?
062期丨有朝一日,自主品牌汽車也能成為包包中的LV
061期丨現在的三缸發動機已經不抖了
051-060期
060期丨給老婆買車,最好讓老婆自己也去試試
059期丨車內異味到底有沒有毒?
058期丨左手事業右手家庭,GL8和奧德賽之間該怎麼選?
057期丨我也想糾結魅影和歐陸GT,可實力不允許啊
056期丨祝150萬購車預算的這位幫友花錢愉快!
055期丨選車時自己和老婆的意見不一致,怎麼破?
054期丨說實話,100邁過彎還要掛四驅,我挺佩服的
053期丨一不小心買了AMT變速箱的車該怎麼辦?
052期丨選車就像品酒,別人說了沒用,好不好喝自己知道
051期丨體驗一款車,4S店給的試駕時間短怎麼辦?
041-050期
050期丨自然吸氣與渦輪增壓,哪個與積碳有關?
049期丨150萬預算買二手車,你把我難住了。。。
048期丨購買二手車需謹慎,做好前期準備是關鍵!
047期丨在做出「買車」這個重大決定之前,應該準備些什麼?
046期丨電動車中為何特斯拉一枝獨秀?
045期丨幹滴滴,皮實耐用省油,誰最能打?
044期丨新一代馬自達3值得等待嗎?
043期丨提了銳界,朋友都說為何不漢蘭達,我錯了嗎?
042期丨雷克薩斯ES和BMW3系,你的選擇是什麼?
041期丨怎麼看待網上關於奇瑞的評價?
031-040
040期丨內燃機消失,自動駕駛普及,2030年我們開什麼?
039期丨探界者、歐藍德、VV6怎麼選?
038期丨奧迪A3、BMW1系、賓士A級,怎麼選?
037期丨韓系車,在國內現在和將來之我見
036期丨小排量6缸機會不會成為行政級新選擇?
035期丨VV6和名爵HS,該選誰?
034期丨普通人選車試駕時該關注哪些方面?
033期丨蔚來、理想智造、威馬、小鵬,誰更有前景?
032期丨小排量三缸機到底為何成為了大勢甚至事實?
031期丨怎麼看待通用控制臂缺陷召回?
021-030期
030期丨XT5次高配比Q5 L次低配便宜,差價體現在哪?
029期丨為什麼捷豹的吸引力不如以前?
028期丨高端小型SUV,排除日系、BBA,怎麼選?
027期丨「修不完的大眾,開不壞的豐田」,該當真嗎?
026期丨想毛病少不操心,國產小型SUV怎麼選?
025期丨為什麼不建議買柴油車?
024期丨中年女性,凱迪拉克和豐田,如何抉擇?
023期丨邁騰和蔚攬有何差別?30萬內怎麼選?
022期丨法系車為什麼在中國水土不服?
021期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現狀和未來是什麼?
011-020期
020期丨Q5L沒了托森差速鎖還是真正的quattro嗎?
019期丨增壓的一定比自吸的省油嗎?
018期丨空間、動力、可靠性,漢蘭達和大指揮官如何取舍?
017期丨邁騰、A4L、CC怎麼選?駕駛感受差多少?
016期丨前雙叉臂後多連桿是高檔車的標準嗎?
015期丨如何看待合資減配?我們被忽悠了嗎?
014期丨國產車真如論壇中一樣嗎?
013期丨剛畢業的新手,10萬左右轎車怎麼選?
012期丨十六七萬的轎車怎麼選?
011期丨四驅柯迪亞克和頂配榮威RX8怎麼選?
001-010期
010期丨二胎車,大指揮官、銳界、漢蘭達哪個合適?
009期丨Q5L、X3、GLC怎麼選?
008期丨20萬預算,買國產頂配還是合資入門?
007期丨不是很懂車,20萬以內怎麼選車?
006期丨大眾輝昂跟豐田皇冠怎麼選?
005期丨二胎家庭,20萬以內的MPV怎麼選?
004期丨第八代凱美瑞和第十代雅閣,選誰?
003期丨斯柯達柯珞克扭力梁如何?老途觀還值得購買嗎?
002期丨開車80碼,地圖導航顯示77碼,怎麼回事?
001期丨20萬上下合資SUV怎麼選?
點擊「在看」,開啟愛車一天▼
【踢車問答】買車要有「攀比」心?需要嗎?不需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