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環保和經濟之間,真是很難權衡啊。
文▍砂糖兔
2019年準備買車的朋友,可能和我一樣糾結。
今年能夠排到電動車號牌的我打算入手一輛,可是因為新的補貼政策還沒出台,而網傳補貼至少降30%,讓我有點兒焦慮。因為一旦補貼確定下調,我可能要比去年買車的人多花三四萬。
買汽油車的人也焦慮,因為國六標準出台了,到底現在買國六還是國五呢,國六的車比國五更貴,提車還要等……
其實買車多花錢,可能是今年的車市主題之一,而且不光是國內市場,全球市場都面臨一樣的問題。
新排放標準影響深遠
去年底經過一輪輪磋商,歐盟最終確認了2030年將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21年減少37.5%的目標,這可讓汽車行業炸了鍋。
要做到這個目標,意味著一方面要加大燃油車減排力度,另一方面還是要提高電動車的比例,不然根本做到不了。
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博士也在各種場合表達過對於目標的不滿,他們原本預計最高也就是降低30%,也做了相應的生產重組計劃。可是最終確定的目標高達37.5%,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博士
不久前在底特律車展上,迪斯再次重申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他說按照歐盟這份新目標,大眾到2030年的電動車份額必須達到45%-50%才行,這就要再次加大現有產品和生產的重組力度。
為此大眾必須推出更多電動汽車,消費者買車的成本就要增加,畢竟現階段電動車的價格更高。而燃油車要達到減排目標的話,成本勢必也會增加。
迪斯舉了個例子,要滿足2030年排放標準的話,大眾微型車Up就要為此漲價3500歐元,小型車Polo的價格可能要上漲4000歐元,對於入門級車購買者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了。
另一大影響就是就業,另一個影響就是就業,如果大眾今後一半車型都是電動車,那就不得不把目前內燃機工廠數量減少一半。雖然此前他們已經與工會討論過生產重組問題了,但是這個新的排放目標讓他們的重組力度比預期的大得多。
去年11月大眾負責人力資源的主管Karlheinz Blessing就透露過,未來幾年公司要裁員1萬多人,因為電動車比燃油車零部件少,長期來看需要的員工數也就更少。
大眾扛不住,準備漲價了
要達到2030年的排放目標,車輛製造和材料成本都要上漲,而車企們已經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上投了不少錢了,也拿不出更多錢來消化這部分上漲的成本,所以漲價在所難免。
大眾集團負責銷售的主管Christian Dahlheim已經表示,年中的時候會提高車輛售價,尤其是針對便宜的車型,漲幅最大。
同時Christian Dahlheim也強調,這絕不是大眾一家面臨的難題,是整個汽車行業共同的問題。換句話說,其他車企可能也扛不住要調整價格了。
燃油車更貴,電動汽車也貴,直接的影響就是消費者們買車的需求下降。大眾預計今年中國和歐洲的需求量也就和去年持平,美國可能還會下降。
所以,一方面是加大節能減排讓生活環境更美好,另一方面就要面對上漲的汽車價格和汽車行業的裁員問題,環保和經濟如何權衡,真是難啊。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