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什麼是佩奇》實際上是《小豬佩奇過大年》的電影預告宣傳片,導演張大鵬,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廣告片導演,曾經引起刷屏討論的華為月球「沙雕」廣告就是出自他之手。
視頻主要講述了生活在大山里的留守老人李玉寶,為了給他城里的孫子準備新年禮物,問遍全村什麼是佩奇的故事,一段短短6分鐘的視頻讓人看得既心酸又感動。
我看完整個視頻後,第一反應是:
短短 5 分鐘的片子,激發用戶傳播的關鍵點幾乎全踩中了。
《什麼是佩奇》的爆火不是平白無故的,它符合了傳播理論上很多條基本套路。那麼具體是哪些套路呢?我們又該怎樣用這些套路來優化自己的作品?
不論導演在創作作品時是否有意去運用,但《什麼是佩奇》至少符合以下 5 大傳播套路。1.製造缺口2.展現衝突3.社交貨幣4.劣勢者效應5.結尾峰值
1
製造問題缺口
絕大多數的爆款電影、視頻都有一個明確的主線:
提出一個問題——主角尋找答案——過程中產生故事——主角找到答案。
而「提出一個問題」,是所有這些爆款電影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因為「問題」可以在觀眾的大腦中塑造一個「知識缺口」。
舉個例子:
追一部網路小說,在關鍵的劇情上作者老拖更老拖更,急得你破口大罵;
和一個小夥伴聊天,他說一件事情說到一半不說了,氣到要跟他斷交;
大腦最痛恨「知識缺口」,如果發現一個問題而又沒有答案,我們就會有嚴重的挫敗感、甚至感覺世界都不完整了,從而拼命去尋找答案。
而無數的爆款電影、視頻,都利用了這一點,在影片的最開始就設定了一個問題,吸引著你一步一步往下看。
在《海底總動員》里,這個問題是「小丑魚尼莫到底去了哪兒」;
在《名偵探柯南》里,這個問題是「兇手到底是誰」;
而在《什麼是佩奇》這部微電影里,導演給大家設置了一系列有意思的問題——爺爺搞沒搞清楚什麼是佩奇?他怎麼幫孫子做一個佩奇出來?這個禮物孫子喜不喜歡?
正是這些問題,牢牢鎖定了你的眼球,讓你一秒一秒地往下看。
那麼如何用這個傳播套路,優化我們的工作呢?
舉個例子:你賣化妝品,那就想辦法做一場關於「化妝冷知識」的答題大賽,並把精品問答做成傳播素材;
總之,想辦法給消費者設定一個問題,從而在他們的大腦里創造一個「知識缺口」,為了尋找答案,他們會跟著你的節奏一步一步走下去。
2
展示衝突
在葉茂中大師《衝突》這本書里,他提到一個觀點:
「衝突產生戲劇性,沒有衝突就沒有行銷。」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衝突的世界,而正是因為衝突的存在,讓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男人和女人的衝突,產生了各種情感劇、婚戀網站;
富人和窮人的衝突,產生了彩票業務、勵志課程、屌絲逆襲爽文;
要想塑造一個好故事,就要展現立場不同、甚至完全對立的各種聲音,並塑造它們相互之間的衝突。
在《老炮》里,是「老一輩的江湖義氣和新一代的不講規矩」之間的衝突;
在《大話西遊》里,是「真摯的愛情與西天取經重任」之間的衝突;
《什麼是佩奇》塑造了哪些衝突?
它塑造的衝突有很多:爺爺輩和孫子輩之間的衝突、父子之間的衝突、城鄉之間的衝突。
衝突越多,越具有戲劇性。《什麼是佩奇》里充滿了各種衝突,所以,你才會覺得每一個畫面都很有戲劇性,一秒都捨不得離開。
如何用這個傳播套路,優化我們的工作?
你賣衛生巾,就可以借助「男女之間的衝突」,去做一個「好男人專場」,為那些心疼馬子的男生提供專屬優惠,並科普各種選購技巧。
找到世界上存在的某種衝突,並將它與產品結合起來,能讓你的傳播活動更有戲劇性。
3
社交貨幣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欲望,但是由於性格、外在約束等種種原因,我們總是羞於表達自己。
而社交貨幣的價值,就在於通過它的傳播,幫人們表達了某種價值觀或者進行情感宣泄。
比如張瑞敏怒砸劣質冰箱事件,表達了海爾堅決捍衛產品質量的決心;
再比如過年轉發錦鯉,哪怕只是張圖,也能表達大家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望和期待。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情感類、雞湯類文章,因為它們總能表達某種觀點,或宣泄某種情緒:
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富二代都沒良心、本地人沒什麼了不起……
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社交貨幣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蘊含社交貨幣屬性的視頻或文章往往更容易刷屏。
而在《什麼是佩奇》里,導演尋找到的社交貨幣則是濃濃的「爺孫之情」:
老爺子想給孫子帶一個他喜歡的禮物,卻連佩奇是什麼都不知道,他去問各種人、想各種方法,最後自己動手做了一個「佩奇」出來——滿屏都是他對孫子深情的愛。
而在過年這個時間點,大家都在準備回家,父母之情、爺孫之情正是當紅主題。所以,《什麼是佩奇》的刷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何用「社交貨幣」,優化我們的工作?
你做外賣,可以在外賣盒上寫上一些勵志的話,比如「吃了這碗飯,滿血接著幹」,這樣大家發到朋友圈,還能表達自己很敬業;
把你的產品打造成一個社交貨幣,可以讓傳播變得更簡單。
4
劣勢者效應和結尾峰值
看一場球賽,一直落後、最後時刻完成絕殺的球隊總是讓人印象深刻;
看到城管追趕小販,不管占道經營是否合理,你總會覺得是城管欺負人。
研究表明,當我們看到一個弱者面對各種挑戰無能為力時,會激發一種「劣勢者效應」:
我們總是同情弱者,比起正常人,更期望處於劣勢的人能獲得成功。
而一旦劣勢者最終翻轉局勢獲得了勝利,我們感受到的興奮感也會更強烈。人們總喜歡以弱勝強的故事。
而聰明的人,早就開始利用這一點進行行銷了。
比如在選秀節目中,故意讓導師對優秀的學員百般刁難,最後才改貶為褒;再比如小說主角都是弱的要死,一步一步上演逆襲劇情;
而在《什麼是佩奇》里面,比起生活豐富多彩的城里人,一輩子待在大山里、用著上個時代手機的老爺子明顯是個弱者。
這個弱者面前,擺著一個非常大的難題:什麼是佩奇?怎麼給孫子一個佩奇?
通過老爺子和村子里村民之間的對話,你會發現不只是他,幾乎所有人都處於一個「信息孤島」。
劣勢者效應被一步一步放大,而在2分25秒,老爺子試圖刷豬的時候達到頂峰:
「這豬也不讓刷,非得紅的?黑的行不行?花的行不行?」
這個時候,我相信所有人都在給老爺子加油,都在幫他想主意。
而正如你所見,當老爺子最終克服了各種阻礙,用雙手愣是焊出來一個「佩奇」時,觀眾的感受闕值瞬間爆棚。
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一個「結尾峰值理論」:
研究表明,結尾體驗會直接影響我們對一個事物的整體感受。
正是因為劣勢者效應一步一步積累,老爺子一步一步克服困難,大家的興奮感才會隨著視頻節奏被一步一步提高。
直到最後,當老爺子拿出給孫子的禮物的時候,最開始問題的答案、劣勢者逆襲的結果被同步揭曉,雙重刺激下觀眾大腦的興奮感「嘭」的一下就爆掉了。
哪怕你之前覺得視頻中有拍攝不到位或者穿幫的地方,在這個時候也被最後的驚喜給完全沖淡掉了——這就是所謂的「結尾峰值影響全局」。
最後的神來之筆、劣勢者效應和結尾峰值的精彩運用,是這個視頻能夠刷屏非常大的影響因素。
那麼,如何用這兩個傳播套路,優化我們的工作呢?
你創業開公司,可以去講一個「屌絲逆襲」的創業故事,比如:「上班族決定辭職創業,遭遇父母親戚各種不理解,缺資金、缺人、缺業務,最後愣是一步一步克服了這些困難,在市場站穩了腳跟。」
有效地利用劣勢者效應和結尾峰值,可以讓你的傳播活動更具有感染力,引起用戶的瘋狂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