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牽手天貓精靈的背後邏輯:物聯網和汽車該怎麼結合?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不久前的 CES 上,BMW宣布和天貓精靈的合作正式落地,搭載「家車互聯」功能的新款BMW汽車將於 2019 年 10 月量產上市,包含 3 系、5 系在內的BMW主流車型,都將陸續接入天貓精靈的語音交互及 AI 服務能力。

在那個時間節點,CES 上有很多重磅消息同時發布,導致這個消息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但是豪華品牌和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組合,背後其實還是能分析出不少的信息點的,下面詳細說說。

2018 年 4 月 23 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 AI Labs 發布了「天貓精靈汽車 AI+ 計劃」(Aligenie Inside Car), 並且宣布了三家豪華品牌的合作夥伴,分別是戴姆勒、奧迪以及沃爾沃。

5 天之後,也就是 28 日,BMW也宣布加入「天貓精靈汽車 AI+ 計劃」,將與天貓精靈智能語音助手做到互聯,在 BMW 雲端互聯中加入車家遠程服務。

雖然宣布的時間比其他三家稍晚一些,但目前來看BMW的落地速度反而最快,這也標誌著BMW在中國市場做到了智能語音助手在車內的整合。BMW也成為了首個做到深度整合天貓精靈的豪華品牌。

雙方合作的原因其實不難解釋,中國市場從來都是BMW最重要的細分市場之一。整車智能化是這幾年,中國市場的一個主旋律。從本土主機廠、供應商的產品邏輯就能看出,車聯網的升級迭代速度很快。智能語音交互、強大的生態服務能力會在這幾年逐漸成為汽車標配的功能。在這一領域,國外品牌的迭代速度明顯落後於自主品牌。另外,同樣是外國主機廠之間,也存在著同樣的競爭壓力。這樣一來,很多國外主機廠其實對本土的智能化有很大需求。

而主機廠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其實考慮的不外乎技術、生態資源、適配能力這幾個標準。

當把視線聚焦到語音交互這個領域,這本身是一個地域性很強的功能項。無論是語言的本地化適配、或者鏈接生態的衍生,歷史都證明國外公司大概率搞不定中國市場。所以這麼一來,雙方合作的必然性就有了。

而從天貓的角度來看,國內外的競爭壓力也不小。

根據去年的一份數據報告來看,截至 2018 年 7 月,天貓精靈的出貨量達到 500 萬台,僅次於 Google 以及 Amazon 位居全球第三。2018 年 11 月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支持天貓精靈連接的智能硬件品牌近 400 家,可連接設備數量超過 7500 萬。

從過往的很多報導中就能看到,Amazon 和 Google 這兩家公司在這塊業務都有自己的布局,重心也開始從一開始的後裝硬件向前裝轉移。

而在國內,天貓精靈的對手也不少。我們能夠很快想到的就有小米的「小愛同學」、百度的小度以及騰訊叮當。很容易就能看出各家比較的還是背後的生態資源以及整合能力。BAT 三家不用多說,小愛同學背後則是整個小米生態鏈的支持。

實際上,各家目的都差不多,都是想把汽車這個未來「最大的智能硬件」納入自家的物聯網生態圈。

但是對於這些頭部企業來說,我始終不認為大家在技術上會有特別大的差距,語音交互也基本都是採用了」本地 + 雲端「的混合語音方案。隨著車輛硬件、雲端服務能力的穩定提升,大家最終會到達類似的使用體驗。

所以說,智能語音交互最後競爭的落腳點往往不是技術而是場景。

這就很考驗供應商對於產品本身服務能力的整合以及適配主機廠的技術實力。這也是阿里巴巴 AI Labs 發布「天貓精靈汽車 AI+ 計劃」的最根本原因,迅速整合出一套能夠迅速適配到各種不同車型的智能語音解決方案。

最後隨便說幾句。對現階段的智能汽車來說,內置誰家的語音助手還遠不能影響用戶的購買決策。畢竟物聯網的競爭才剛剛開始,整車智能化的程度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說,我們現在還不能把汽車完整的融入物聯網的大生態圈里面。

對於汽車廠商來說,提升車內細節功能的體驗很重要。但總體來說看,這件事需要整個物聯網生態的同步進化,才能真的把包括汽車、家居、個人移動智能終端在內的各種設備做到無縫鏈接,統一使用體驗。無論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用戶使用習慣的普及等等,都是很複雜的問題。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