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很多人挑選平台為追求簡單往往都看標籤,什麼上市系、國資系等都是大家選擇的重點。在他們的心目中,體量越大、成立期限越長、背景越雄厚的平台餘額靠譜。標籤化固化了認知,投資者一廂情願地認為大平台體量大,不至於說跑就跑。其實,大平台也跑路,國資股東並不兜底。
2018年,多少投資者因迷信標籤,損失慘重?
舉幾個反面例子:
草根投資體量巨大,待收近百億,可謂大平台。2018年10月18日,草根投資官網發布《草根投資用戶利益保障機制》。文中提及,草根投資目前存量借款項目的對應借款本金為97.14億元。
溫商貸累計出借人已逾百萬,可謂大平台。溫商貸官網披露的數據顯示,平台累計出借人數量超過130萬。
正常經營不到3年的牛板金交易規模以百億計,可謂大平台。暴雷前,牛板金官網頁面顯示,累計交易規模超390億元。
事發前,誰曾想到這些大平台的抗風險能力如此不堪??
所以,大家不要再相信這些所謂的標籤了,大平台吸納的資金較大,如果兌付危機遲遲不能解決,出借者不願給錢,資金來源算是斷了。時間拖得越久,到期資金積多。資金缺口無法堵上,詐騙團夥溜之大吉。而像房易貸這樣資金量小的平台就不一樣了,出借資金較為分散,小部分借款人逾期無礙大局。
在短期內,體量較大的平台的確不易暴雷。但一出問題,便難以收拾。所以,平台優劣不以待收規模等數據的多少劃分,盲從大平台的投資方式不可取。
不要再看標籤了,要記住,沒有上線銀行存管不能投,有自融嫌疑的平台不能投,高返平台不能投,活期泛濫的平台不能投,線下行銷的平台不能投……我們無法保證投資的平台不出問題,但最起碼可以規避風險較大的平台。排除的問題平台多了,踩雷的概率自然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