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近年來,自主品牌介紹新車時,總會詳細羅列一些國際一線的知名供應商名單,以此為自己的產品品質做背書。很多合資品牌、豪華品牌,都採用了與自主新車相同品牌的供應商。
那麼問題來了:不同車企採用相同品牌供應商時,是否代表它們之間的品質也比較接近?兩者可能會有怎樣的差別呢?
不同的整車廠使用同一家供應商的產品,那他們生產的車區別在哪兒?
國內公司都用我們產品,區別在哪?
燃油車方面:
國內目前幾乎所有的汽車公司都使用博世的發動機管理系統,從汽車控制器ECU到各種傳感器,軟件和數據,甚至整個動力解決方案都來自博世。
電動車方面:
國內電池大部分也都是來自寧德時代;控制器ECU仍然是博世占主要的市場地位。
對於整車廠來說:
除了關鍵零部件會自己生產製造,比如燃油車可能只有發動機是自己開發的,其他零件基本都是採購,包括變速箱。
按照這種方式生產的汽車區別主要有兩點
1
即使是同一供應商,同一產品也有優劣之分。
供應商內部為了給主機廠更多的選擇,豐富產品線,會將同一產品分出不同等級。
類似於汽車有高配低配,比如這個型號產品是國外設計,國外原材料,國內生產;而低配版則是本土設計,本地原材料。
這樣就把同一型號的產品拉開了差別。
2
木桶理論。
一個木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同樣,當主要零部件來自同一家供應商時,那質量差別就在於整車廠自主研發,生產水平了。
比如威馬自己研發的控制器,工廠所承擔的組裝,裝配工作,都是整車廠自主完成的。整車廠生產製造工藝,組裝配合水平就決定著這輛車的質量。
比如業內一直讓人調侃的長安生產製造水平,我們常說馬自達福特是好車,可惜長安太粗糙。
工廠生產製造實力,現代化水平也是決定一輛車質量的關鍵點。對於新興電動車企業,想要有核心競爭力,還是要有自建工廠,自己的生產線,自己培養的工人,這是品質的保證。
在這里我想說:新興電動車企業,是需要自建工廠的,如威馬的溫州工廠,小鵬的肇慶工廠,這比代工強。
結 語
說了這麼多,拆車本身能夠反映很多問題,但是如何拆是個學問;即使主要零部件來自一流供應商,但這只是品質保障的底線,更多的還是取決於自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