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盡管,7月印度車市的跌幅迎來近20年來的最大跌幅,但MG登陸印度市場的首月銷量卻高達1,508輛。
原以為5月20.6%的跌幅已是今年印度汽車市場的最差表現,沒想到7月卻迎來更大的跌幅——30.3%。
這一跌幅不只再次刷新今年內的最大跌幅,同時也是近20年來印度乘用車市場的最大跌幅。印度汽車製造商協會(SIAM)的數據顯示,上次出現如此大的跌幅是在2000年12月,為35.2%。
不僅如此,根據印度汽車網站Autopouditz的數據,7月印度乘用車批發銷量為199,534輛,這是自2017年6月因商品和服務稅(GST調整)稅率調整導致銷量下跌至197,004輛後,時隔25個月印度乘用車市場銷量再次跌破20萬輛。今年以來,印度乘用車市場已連續走跌7個月,並且近4個月的跌幅均超過15%。
這也讓今年前7個月的累計銷量僅收於1,734,286輛,累計同比跌幅也繼續擴大至13.1%。如果接下來繼續這樣的頹勢,那麼今年的印度市場會迎來6年內的首次下跌。
今年印度將再次迎來負增長
而之所以印度會時隔多年再次下跌,是行業內部和外部雙重影響之下共同導致的。
從汽車行業內來看,今年3月印度政府宣布的一項為期3年、價值15億美元的旨在提振電動汽車行業、鼓勵本土電動車生產補貼計劃。雖然該補貼提供的金額是此前的十倍以上,但由於該補貼要求車輛約50%的零部件必須來自印度本土企業的苛刻條件,短期內這非但沒有給汽車行業帶來益處,反而造成印度電動車行業有不斷惡化的趨勢。
畢竟為了滿足這一要求,汽車製造商必須將原有車型進行不小的改動,因此盡管7月印度宣布將電動汽車和充電器的銷售稅分別從12%和18%下調5%,然而並沒有帶來任何改善。
加之,去年IL&FS危機後流動性收緊,導致購車貸款利率持續上升,購買新車保險也成為強制規定,這些因素都使得購車成本提高不少,因而去年下半年以來印度汽車市場一直處於低迷的走勢。低迷的市場原本就給經銷商造成較高的庫存成本,2017年7月印度開始實施的商品和服務稅(GST)稅率又要求經銷商必須先付稅,嚴重影響其營運資金,使得近兩年來印度不斷有經銷商關門,從而導致不少汽車製造商都出現減產、裁員,甚至關閉工廠等現象。
從行業外部環境看,今年是印度的大選年,4月開始的選舉巨大的資金消耗使得消費者信心疲軟並減少消費行為,加之6月美國與印度之間的貿易關係也呈現緊張狀態,這都給增速已呈放緩趨勢的印度經濟造成巨大的壓力,進而對汽車的銷售產生不小的影響。
正是由於印度汽車行業正遭遇著近年來的艱難時刻,SIAM和多家印度汽車製造商都希望政府能出台相關的措施,比如降低汽車的商品和服務稅(GST)稅率、推出車輛報廢政策和延遲車輛註冊費用等,讓不斷下滑的車市銷量能重回正軌。此外,由於汽車銷量十分依賴貸款,印度汽車行業還希望能夠重振該國的非銀行金融領域。但截至目前為止印度政府並沒有出台任何的有利政策。
雖然,今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在投資持續復蘇和消費強勁的支持下,印度2019年的經濟將大幅增長7.3%,繼續成為今年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但從不久前,印度公布的今年一季度GDP僅增長5.8%,而且從作為主要經濟指標的國內乘用車銷量來看,二季度的經濟情況依舊不容樂觀,因此今年印度經濟應該無法持續此前的高速增長。
而且由於去年8月-10月的對比基數均高於28萬輛,因此至少接下來三個月印度汽車仍將繼續走跌,這也意味著今年的印度車市負增長已成定局。
FCA和日產汽車跌幅均超過50%
整體車市的大幅下跌,必然意味著各大車企的批發銷量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從數據上看,的確如此,7月13家主要的汽車製造商中,除同比增長2.2%的大眾和才登陸印度市場的MG,其餘11家的同比均為負數,並且這11家的跌幅皆超過兩位數,其中FCA和日產汽車的跌幅更是都超過50%。
FCA的跌幅最大為58.5%,銷量只有511輛,其中Jeep品牌的Compass(指南者)509輛,而菲亞特品牌僅售出2輛Linea,其他的車型均無銷量。早在今年4月,菲亞特旗下的另兩款在售車型Punto和Abarth就已經開始銷量為0,如今看來Linea可能也只是在清理最後的庫存。
其實,今年年初,印度汽車媒體Autocar India就報導稱,今年內FCA將在印度市場停止銷售菲亞特,並且完全專注於Jeep品牌。的確,2017年7月Compass進入印度後,月銷量基本都保持在千輛以上,但今年5月卻開始跌破千輛,並且還有不斷減少的趨勢,7月更是已滑落至509輛。因此,未來FCA還想繼續存活於印度市場就必須引入更多的車型,為自己的產品陣營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日產汽車跌幅略好於FCA,為53.5%,然而實際上日產的日子也不好過。曾經,憑借著Micra、Sunny和Terrano,日產汽車的月銷量也高達過四五千輛,只是隨後這三款車的銷量也開始逐漸減少至百餘輛。
後來,GO、GO+和Redi-GO的加入再次讓日產汽車的銷量創下六七千輛的巔峰紀錄,然而這三款車卻依舊走上前輩們的老路。而2018年12月登陸印度的Kick(奇駿)卻沒能繼續為日產帶來新的奇跡,今年前7個月其累計銷量僅為3,319輛。
正是由於旗下車型的表現不佳,今年以來日產品牌的銷量直線下滑,1月還有1,500輛,但到7月僅為313輛。5月,日產汽車旗下的日產品牌和Dastun品牌的月銷量之和也開始跌落至2,000輛以內。7月,作為其銷量支柱的Dastun品牌月銷量也降至991輛。銷量下滑如此明顯,不禁讓人懷疑日產最終是否會和FCA一樣,有朝一日選擇退出印度市場。
除FCA和日產汽車之外,本田、雷諾、塔塔和鈴木馬魯蒂的跌幅也較大,分別為48.7%、41.1%、38.6%和36.7%,並且這四個品牌下滑均是由於品牌旗下最暢銷車型銷量的減少。
本田的下滑是由於7月其暢銷車型Amaze的銷量僅為5,818輛,而去年同期卻高達10,180輛,跌幅達42.8%,同時City、WRV和Jazz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其中City和Jazz的跌幅更是超過60%。雷諾的下跌是由於其銷量支柱KWID下滑46%,塔塔則是因為Tiago的銷量從去年同期的8,009輛減少至4,689輛。
雖然,鈴木馬魯蒂的銷量依舊遙遙領先於其他製造商,但是其銷量也回落至10萬以內。上一次鈴木馬魯蒂的低於10萬輛,也是兩年前的商品和服務稅(GST)稅率開始實施之前的2017年6月。
而今年7月鈴木馬魯蒂的銷量會有如此大的減少,是因為其有銷量的12款車型中5款的跌幅不低於50%。並且在跌幅較大的5款車型中,有兩款是鈴木馬魯蒂旗下最暢銷的車型DZIRE和Alto。由於暢銷車型的對比基數較大,造成的減少量就更大,去年同期DZIRE的銷量高達25,647輛,今年7月卻僅售出12,923輛,Alto也是從去年的23,371輛減少至11,577輛,僅這兩款車的減少量就接近2.5萬輛,因此也就不難理解鈴木馬魯蒂為何會跌落10萬輛的大關了。
MG登陸印度首月銷量破千輛
當然,正如前文所說,7月印度市場中的汽車製造商們也不是全都負增長,至少還有大眾增長2.2%。雖然,僅比去年同期多55輛,但這次的增長對大眾來說,卻也是非常難得。因為上一次大眾的增長要追溯到22個月前的2017年9月,自那以後大眾就開啟了其跌跌不休之路,並且這期間最小的跌幅是2018年5月的3.8%,其餘月份的跌幅皆超過兩位數,2018年7月的跌幅更是達48.1%。
今年7月,大眾能再次迎來增長,主要還是歸功於其主銷車型Polo的銷量回升至1,600輛。自2010年3月進入印度市場以來,Polo一直是大眾品牌的銷量當擔車型,在印度市場已共計售出超過25萬輛。在2011年,Polo年銷量更是創下38,634輛的最高紀錄,但自那以後其銷量卻開始逐年下滑,2018年已回落至18,985輛,截至7月今年的總銷量才為9,629輛。因此按照今年的走勢來看,今年Polo的年銷量極大的可能會繼續低於去年。
雖然,目前的印度市場呈現低迷的態勢,但初來乍到的MG(即名爵)卻首戰告捷,7月其旗下的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在售車型5座中型SUV——Hector就售出了1,508輛,這一銷量甚至已超過在印度深耕多年的日產汽車、斯柯達和FCA。
其實,早在5月15日Hector就已在印度市場正式亮相,並於6月7日開始接受預訂,6月27日正式公布其售價,只是7月才開始正式交付。MG稱,目前已收到28,000 輛的預訂,為了確保能及時交付,MG已宣布暫時停止接受新車預訂,並且很快將宣布重新開始預訂的日期。當前,Hector是由位於古吉拉特邦巴羅達附近的Halol工廠的生產,該工廠每月產能只有2,000輛。為了對應如此大量的訂單,MG計劃在9月之前將其產量提高到每月3,000輛。
當然,MG能在如此短短一個月就做到如此大的銷量,不僅僅因為提前開始接受Hector的預訂,還因為目前MG已在印度擁有120家經銷商,而且計劃在9月將經銷商數量增加至250家。另外,接下來MG在印度發布的第二車型將是一款電動SUV——MG eZS,隨後還將發布一款7座的Hector。
>7月印度車市創近20年最大跌幅 MG交付首月銷量卻破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