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一陣,在廣州闖蕩多年的好友回家鄉看望父母,順便與我相聚,難免離不開聊聊廣州與家鄉這個三線城市的區別。他說,其他都還好,就是已經不適應家里到了晚上九點之後就沒處消費的狀態。
他說,這個時間,我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並且它幾乎滿足了我所有的生活需求。
「每當工作壓力太大,我就會去樓下的酒吧喝上一杯,然後睡個好覺;有時甚至在KTV嚎上兩嗓子,都會覺得特別解壓;約朋友一起去看夜展和燈光秀,也是特別棒的體驗;每周二天的外教課程學習和健身運動,都為我補充無限能量,覺得生活充實而有成就感。」
其實,持這種觀點的白領不在少數。
根據智聯招聘《2019年中國白領夜間消費調研報告》顯示,在白領對於夜間娛樂休閒的看法中,釋放壓力和享受生活占據重要地位,分別為72.6%和58%,其次用來社交也被大部分白領所認可,占比為32.7%。
可見,夜生活為白領們緩解工作壓力、滿足生活需求,維護關係和提升自我打開了新的窗口,解鎖了更多可能性。
同時,政府也為發展夜生活助推一把火,從北京的地鐵延長末班車時間,到上海設立「夜間區長」和「夜生活首席執行官(CEO)」,種種舉措的出台都把夜生活燃的更旺。
什麼原因讓白領缺少夜生活?
夜生活創造了更多人生驚喜和發揮空間,但為什麼還有很多白領忽視甚至拒絕夜生活呢?
1、工作耗光最後一絲力氣
數據顯示,全國6成白領因工作疲憊無力享受夜生活。對社畜中的戰鬥機——加班族而言,他們中無法享受夜生活的比例高達89.8%,享樂者十中僅存一。
其次被生活碾壓的白領是白夜班輪班人群,但他們中疲勞得沒法過夜生活的人也有84.5%。
可見,夜生活已成為加班族無福消受的奢侈品。
2、更愛家里的那張床
朋友小蕾說,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就是晚上下班之後,回家刷劇,相比出門與朋友聚會逛街,還是窩在家里來的舒服,真是恨不得24小時都黏在床上。
近幾年,隨著網上生活服務的逐漸健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走出家門。
除去加班這個不可控因素外,在家與外出形成了兩個極具反差的陣營, 82.8%的白領選擇晚上宅在家,僅5.2%的白領習慣於夜間外出娛樂。也就是說,16個人中只有1個人在夜間會選擇外出娛樂。
喜歡獨處、社交恐懼、無法感受激情,缺少探索樂趣,都是不願走出門的誘因,如果再有好吃懶做的毛病,那妥妥的宅男(女)一枚。
3、沒有出行的「腿」
在大城市打工的白領們,多是對生活有追求,對品質有偏愛的一群人,他們懂得消費,會消費,又願意消費,但讓他們無法完全施展拳腳的確是因為少了那支說走就走,說回就回的「腿」。
30歲的公司中層管理者Jucy說,每當到了晚上九點之後,就開始焦慮,考慮如何回家成了頭疼的問題,糾結是為了趕地鐵,提前散場還是後半夜忍痛打計程車,不是委屈了錢包就是掃了興致,難以兩全。
看來,「出的去門,回的去家」已成為白領夜間休閒的心頭大事。
規劃好夜生活,人生想不精彩都難
1、尋找工作以外的精神寄托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位年輕人跟一位劍術名家學習劍道。年輕人問老師:「我每天花8個小時練劍,多少年能夠練成。」老師說:「10年」。學生又問:「如果我每天花16個小時呢?」老師說:「20年。」
學生最後問:「如果徹夜不睡,除了吃飯的時間外,其它時間都用來練劍呢?」老師說:「你一輩子也練不成。」
工作亦是如此,如果將精力和心血都耗盡其中,最終反噬給你的,要麼是沉重的壓力,要麼是累垮的身體。很多時候,加班是迫不得已而為之,但請不要忘了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勞逸結合,張弛有度,才是人生正道。
規劃夜生活,不妨借鑒巴菲特的雙目標清單系統,先寫出你最想做的25件事,再從中選出5件事,立即行動;最後要做的就是學會克制,盡最大努力,不要去觸碰其餘20件事。給夜生活多一個選擇,給精神多一份寄托。
2、改變生活方式,保持良性社交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人類在相互交往中尋求安慰、價值和保護。」
任何生活方式的改變都意味著你要跳出舒適圈,小步快跑也永遠優於一口吃個胖子,讓自己從主動打電話開始,約上三兩好友,共同擁抱社會的新變化,體驗生活的新樂趣,慢慢改變零社交的生活。
3、加強時間管理,擁有掌控時間的能力
想要擁抱夜生活,就要學會合理預估時間的方法,掌握安排計劃的能力。例如,每天13個小時可以被利用的話,8個小時工作,2個小時交通,1個小時吃飯、休息,那麼能留給晚上的時間就剩2個小時。
在時間安排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流程就是「計劃—調整—再計劃」。
計劃:前一天列出第二天的具體時間安排,量力而行。
調整:當天上午對工作情況或者突發狀況進行處理,及時調整。
再計劃:一旦下午的工作影響到晚上的安排,那就要再重新啟動計劃,盡快做出調整,避免影響夜生活的質量。
切莫任憑時光悄悄流逝,而讓夜生活和你說拜拜。
職場是個大花園,播什麼種子開什麼花。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測測職場花房里,你是哪一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