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圖為吉利在台州的汽車總裝車間。
新華社
資料照片
很多人這樣評價台州和台州的民營經濟:「台州創業人,最初做的多是自己僅會的手藝活,賺了一點錢後,他們卻堅持這樣的‘手藝’,嘴上說著幹不了別的‘大事’,實際上卻一步步向上,面對數次金融危機,他們也會經歷低谷,但最終憑借積累和品質,爬上了更高的點。」
最近,錢江晚報記者走訪多家台州企業、金融機構,深度解析台州民間所說的那組「反轉密碼」。
密碼一:兩代創業人的堅守
浙江奮飛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志柳看起來有點五大三粗,說話和笑點總是來得直截了當,他的創業故事,帶著濃濃的台州鄉土味。
1981年,鄭志柳以80元起家,開辦了一個回收廢料、加工後再出售的小作坊。幾年後,他註冊成立了浙江奮飛橡塑制品有限公司。鄭志柳曾自嘲: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更別說怎麼辦好一個廠。雖然這麼說,他卻在不斷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個道理:「對於創業的人來說,最主要的是踏實、肯幹、勤奮、能吃苦。這些,都是伴隨企業發展的。」
在鄭志柳看來,越是困境,越是企業發展的機會。「即使企業有段時間不賺錢,但是,只要在這個行業堅持,就一定能得到回報。」鄭志柳說,他不斷加大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前些年,奮飛橡塑投入4000多萬元進行設備改進。
堅持實業,遇到挫敗就爬起來重新來過。在台州,這樣的故事不僅僅屬於年輕人。
浙江利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池幼章今年82歲,是台州企業界的「教父」級人物,仍活躍於一線。如今,他的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民營汽車生產商吉利集團的核心供應商,他們生產的汽配產品,占到整車的二十分之一。
池幼章說,自己堅持實業,是一輩子要做的事。他在最近給一位老友的信中這樣寫:我如今尚在一線操勞著,絕非為了多掙幾個錢,也絕非為了揚名顯姓……我有所圖,圖的是創造業績,感恩黨……」這張信紙,是一張普通的A4紙,另一面還打過字。
密碼二:從製造到智造的探索
堅守實業,發展什麼樣的實業?這是一條曲折的發展之路。
幾年前,中國遊客在日本旅遊時瘋搶智能馬桶蓋,千里迢迢背回家的新聞,讓人記憶猶新。
而現在,台州民營企業生產的智能馬桶蓋卻出口歐美高端市場。去年8月25日,浙江怡和衛浴有限公司生產的2000多件智能馬桶蓋,從寧波港裝船出發,運往美國西部奧克蘭港。這是國內生產的智能馬桶蓋首次出口海外。
從背進來,到運出去,這一歷史性的轉折,彰顯了「台州製造」崛起的密碼。
二十多年前,歐路莎迎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應運而生,那時也是衛浴產品從西方進入中國的初期。在20年發展中,歐路莎也經歷了幾個重要轉折,其中影響深遠的便是五年前提出的「智能衛浴」戰略,打造以智能馬桶為核心的整體衛浴智能化,從而立體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溢價能力。
與智能馬桶蓋一樣,改革開放40年來,台州逐漸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工業產品。醫藥、模具、水泵、汽車配件……一個個塊狀特色產業,奠定了今天台州「製造之都」的根基。
黃巖區是台州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傳統產業低小散的問題尤為突出。該區通過倒逼機制,將製造業向「智能模具小鎮」、「小微企業園」集聚。如今,有業內專家評價:黃巖智能模具小鎮的企業總體實力,代表了中國機械精密加工的最高水平。
密碼三:政府推動下實體和資本的融洽
經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推動。事實上,台州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破除體制障礙厚植民營經濟發展沃土」,先後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意見,申明並實施「除國家明令禁止外,所有領域一律對民間資本開放」,進一步破解民資準入堵點,拓寬民間投資管道,有力激發民資活力。
此外,2017年6 月,台州市出台了《台州市股改新政 10 條》。3個月後,再次發布新 10 條,旨在力爭進一步加快企業上市(掛牌)步伐,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台州市金融辦人士介紹,台州市把股改上市與企業培育結合,與民營經濟抓大活小結合,使股改上市有充裕的後備資源。
同時,台州良好的金融環境也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助力。台州的市府大道位於新城核心區域,被稱為「台州的華爾街」。這里,三家城市商業銀行——台州銀行、泰隆銀行、民泰銀行矗立在一起,彼此相隔不足兩百米。即便是小到十幾萬元的貸款,在這條「華爾街」的大廈內,也不會受到絲毫怠慢,「我們就是做那些大銀行不願做的小微信貸,而且逼著來台州的大銀行,也跟著一起做好小微企業的服務工作。」台州銀行市場總監王偉文說,他記得這樣一個故事——
1993年,台州人朱宣輝和哥哥合計,決定開個工廠。那時,朱家兄弟僅有一個四五人的小作坊,他們拿出所有積蓄,打算買下一間廠房,可是滿打滿算還是有3萬元的資金缺口。為了能借到這筆錢,兄弟兩人跑了很多地方,卻屢屢遭拒。偶然間,他們想起了每天清晨在新大街擺攤時,對面有一家「路橋銀座金融服務社」(台州銀行前身)。在忐忑不安咨詢後,他們得到了「可以」的答復。
如今,兄弟倆創辦的企業名為肯得機電,在台州當地算得上知名,年產值超過了3億元。回想起25年前的那句「可以」,如今已是肯得機電總經理的朱宣輝仍十分感慨:「不是這3萬元,可能就沒有企業年產值過3億元的今天。」
進駐台州一年半的杭州銀行,如今同樣在這個城市里將主營業務放在服務小微企業上,一年時間里,為當地普惠金融提供貸款11億元,貸款戶數超過2000家。同時,小企業沒有抵押物、擔保人,台州為企業建立了5億元規模的信保基金。
台州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很大程度上化解了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頑疾」在這里得到了有效解決。據悉,台州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占全部貸款餘額的42.2%,高出全國近20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卻只有0.82%左右,為浙江省最低,著實成為了台州民營經濟的助推器。
走在實業路上:耐住寂寞,擋住誘惑
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呈斌博士研究台州民營經濟數十年,在他看來,台州人創業最珍貴的一點,是耐得住寂寞。而這一點,也在我們幾天的採訪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一個做縫紉機的小作坊,做成了上市企業,一個月前,創始人阮積祥登上「風雲浙商」的頒獎舞台。在接受我們專訪時,他說,自己從修鞋匠成了大老板,這段漫長的道路中,經受了無數的誘惑,放棄了一次次賺快錢的機會。
如果說,放棄誘惑是第一步,台州人在發展實業中,不斷進取就是接下來更為重要的一步。
採訪中,很多台州人告訴我們,只要是一個願意做事、肯吃苦的人,在台州是不愁借不到錢的。實體和資本,在台州顯得分外「融洽」。對此,王呈斌博士這樣說:「二三十年來,台州小微企業的不斷壯大,也是台州銀行等商業銀行得到發展的基石。」在他看來,「兩者之間並不能簡單地定義金融支持了企業,而是彼此互生同存發展的最好例證。」
「V形反轉」之路走得並非一帆風順。十多年來,我們正是從台州的點點滴滴中,看到感受到了台州通過政策牽引、機制驅動、平台聚合、服務創新,「拆、治、關、轉」等手段並舉,最終推動製造業的「騰籠換鳥」和「鳳凰涅槃」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這里的每一步,走得勇敢、走得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