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月薪4萬的陳建,辭職去送外賣了。
陳建是90後,東北師范大學畢業,原本的職業是電影美術設計師。年輕有為,賺的也多。做出這個決定,他被很多人嘲諷。
「假的吧?薪水這麼高他捨得?」
「一看就是沒窮過。」
網友說,陳建看起來不像年輕人,像40+的大叔
但是,你看了他的辭職原因,說不定就能理解——
天天熬夜,通宵也是家常便飯;
辛辛苦苦做了好幾天的設計,甲方一句話就否定了;
還有視訊裡沒說但我們一眼就看出來的——不斷後移的髮際線。
辭職之後,陳建就去「餓了麼」做了騎手。他對現在的工作狀態很滿意,每天工作8小時,不工作的時間就屬於自己。
跑了一年多的外賣以後,脂肪肝都跑沒了。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受甲方的摧殘了。做騎手讓我找回了自己。
其實沒什麼不理解的。
陳建雖然失去了高薪和看似體面的工作,但是,他如今生活得更自在、健康、快樂。
沒有什麼,比這種純粹的快樂,更珍貴了。
況且,這世界上,從來都不是只有一種成功。
陳建並不是辭職去送外賣的第一人。
去年年初,一篇文章火了,名字叫《一個北大畢業生決定去送外賣》。講的是北大碩士生小張工作不順利,辭職去當了外賣小哥。
小張名校出身,一路讀到北大研究生。但一直以來,他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學了並不感興趣的專業,隨大流考研。實習工作,也只是為了跟人「比」。
別人拿到了銀行的offer,我就要拿到銀行總行的offer,壓倒別人,心裡才稍微舒服一點。
直到25歲,畢業之後,人生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我開始像我的父輩一樣掉髮、變胖、健忘……
每日坐在鮮亮的北京寫字樓裡,和當年在廠裡機械工作的老一輩沒有分別。
小張不快樂。
生活經驗告訴他,失敗不只有無法溫飽這一種形態。有些精神的痛苦,不亞於經濟上的困難。
所以,女朋友出國後,他毅然決然,辭掉了寫字樓的工作,做了一名普通的外賣員。
小張發現,外賣員們比他開心多了。
他們早晨醒來唯一的目標就是多送幾單東西。
下班後回職工宿舍的路上買點熟肉涼菜饅頭,再來瓶啤酒,吃完和朋友吹吹牛,洗個熱水澡。在北京每個月賺上八九千薪水,幹上幾年回家裡蓋房娶妻做小買賣。
他們擁有「下班自由」,生活有奔頭。這讓小張很羨慕。
小張做了外賣員之後,意外地發現自己瘦了40斤,而且,業餘時間可以不斷拍照,閱讀,甚至有精力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發現,如今他可以接受任何一種工作了,不論做什麼,他都能安平穩穩做好。
他開始明白,和他人眼中的成功相比,快樂和自我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我要按自己的想法活著。」他說。
去年,重慶江北,也有這麼一件真事兒。
33歲的熊女士,原本的工作是廣告設計。但是3年前卻辭職創業,賣起了梅菜扣肉餅。
接受採訪時,熊女士說——
原本的工作,雖然薪水高,但是一個月30天有27天都在加班,而且每天都是凌晨1點多才回家。實在受不了了!
用熊女士的話說,
「和掙錢比起來,還是命重要!」
評論裡有網友說,如今的社會評價標準變了,隨心所欲,生活富足就好。
確實如此,無論做什麼樣的選擇,最重要的是內心充盈,自己覺得值得。
畢竟,人生這套試卷,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不過,這些故事出來以後,指責和不理解的聲音依舊層出不窮。
就像北大碩士畢業生小張的同學,他曾對小張說,「你受過了高等教育,就應該去奉獻你的價值,而不是去送外賣。」
言外之意其實是,去送外賣能有什麼出息,又能創造出什麼價值。
但我想說,即便是在普通的、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依然可以獲得自我價值,甚至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總冠軍。
他叫雷海為,是個普普通通的外賣員。但在詩詞大會冠亞軍對決中,一舉擊敗了名校才子,輕松奪冠。
雷海為是真的喜歡讀詩。
作為一個外賣員,他的工作,每天都是風裡來雨裡去。
可他任何時候都帶著一本《唐詩三百首》,等餐的時候、休息的時候,就拿出來背。
「一單外賣送到了,一首詩也背會了,心裡特別高興」。
在一期節目中,評委才畫了一個屋簷畫了一個窗戶,他就說這是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兩句: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你怎麼那麼厲害,我就畫了個窗戶畫了個屋簷,你就知道是這首詩?」
「因為你窗戶畫在了西邊……」
有人說,一定是因為他的心裡裝著「西窗燭」,裝著「巴山夜雨」,才會在此刻脫口而出。
雖然只是個外賣員,但是心裡卻裝著詩意和江湖。
這樣的雷海為,這樣的外賣員,令人肅然起敬。
還有,16年前北大畢業去賣豬肉的那位陸步軒,受盡了各種嘲笑和冷眼。當時,連他的父親都覺得臉上無光,趕過來把他臭罵了一頓。
但是,他卻對父親說,「我憑自己的本事吃飯,不害人。不丟臉。」
在那個人生至暗的時刻,陸步軒把賣豬肉做到了「北大水準」,他從不賣註水豬肉,對於肉質要求嚴格,一個檔口能賣出十二頭豬。
2015年,陸步軒和師兄陳生聯手打造的「壹號土豬」銷量超10億,成為國內土豬肉第一品牌,還開辦了「屠夫學校」。
2018年,「壹號土豬」已入駐全國近30多個主要城市,當年銷售額達18億元。
如今,他已經成了一個身價過億的老板。為母校北大捐了9億。
「年過半百才明白,其實幹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才能有所作為。」
曾經的陸步軒在乎眾人看法,總覺得自己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
如今16年過去了,陸步軒會戲稱自己是「讀書人裡頭最會賣豬肉的,賣豬肉的人裡頭識字最多的」,顯然他已經愛上了這項事業。
可見,無論是外賣員,還是賣豬肉,工作本身並無高低,關鍵的,還是要看做事情的人。
如果有心,再普通的職業,也可以做到極盡描摹。再平凡的崗位,也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價值。
無論選擇怎樣的職業,都並不是放棄自己,而是在另一條路上,繼續發光發熱。
你所理解的,什麼叫做「成功」?
俞敏洪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過,
錢是能力的證明,當你薪水比同學少一半,證明你的生命已經浪費了一半。
這種關於成功學的論調,如今大行其道。
「年薪百萬」、「身價過億」、「名校出身」、「迎娶白富美」。這些標準,似乎已經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成功標配。
無數年輕人,都在為了這些目標努力,在走向所謂「成功」的路上,一次次迷失了自己。
去年11月,一則網易裁員絕症患者的新聞沖上了熱搜。
員工J在工作中兢兢業業,「經常後半夜兩三點鐘下班」,「請病假的次數屈指可數」。
但是,在一月底檢查出來身體出了問題後,三月底就被主管評為「D績效」,提出他已不適合再繼續工作。
公司以各種間接的理由裁員,員工J心灰意冷,最終決定走法律程序。
但是,這些年下來,為了工作,他的身體也垮了,錢也並沒有攢下來多少,這種奮鬥,讓他覺得並不值得。
在一次採訪中,王朔被記者問道,是否希望他的女兒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王朔是這麼回答的:
對我的女兒,我什麼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樂樂過完這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這詞兒了,什麼成功,不就掙點錢,被傻瓜們知道嗎?
在王朔看來,所謂「成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
太多人都在拼命向前奔跑,在長大、戀愛、深造、職場的賽道上。但其實,沒有什麼比遵從自己的內心,更值得。
生活不是一張試卷,需要把它框死在一個範圍內。視「賺最多的錢,做最好的工作」為人生目標也好,向往不被束縛的自由也好,都是理應納入考量的選擇。
王小波也說,
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其實很多時候,如何過好一生的選擇權隻在自己手裡。
人生處處是實現。
並不是只有年薪百萬的人生,才值得過。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麥子熟了(maizi8090),一個有溫度有態度、全網最優秀青年聚集地。分享最深刻觀點、見證最精彩人生,麥子與你一同遇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