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央視新聞 圖
7月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在法國南部舉行安裝啟動儀式,開始了為期5年的組裝工程,這標誌著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聚變項目進入到了新的階段。我國也承擔了該項目多個方面的重要工作。
據英國《衛報》28日報導,項目參與國的代表當日參與了ITER的安裝啟動儀式。該項目由歐盟、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印度、日本和韓國聯合建設,共耗資2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40億元)。
該核聚變裝置包含數百萬個零件,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核聚變工程。ITER計劃的主要目的在於模擬太陽產生能量的核聚變過程,因此其核心裝置「托卡馬克」(tokamak)也被稱為「人造太陽」。《衛報》報導稱,ITER項目將為大規模的核聚變提供概念實證,而不是為了未來的商業用途。
ITER總幹事貝爾納·比戈(Bernard Bigot)在啟動儀式上說,ITER項目帶來的能源將是「地球的奇跡」,核聚變提供的能量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將改變世界的能源使用。
然而,這一項目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科技新聞網站「Scitechdaily」28日的一篇文章指出,由於核心裝置托卡馬克主要部件的尺寸和重量問題還未解決,加之製造商眾多、建設時間緊迫等諸多因素,ITER依舊面臨著巨大的工程和物流挑戰。
據新華社28日報導,ITER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我國於2006年正式簽約加入該計劃。據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網站和此前報導顯示,我國參與了該項目多個部件包括核心部件的製造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譬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承擔研制了PF6線圈,並在今年由合肥運輸至法國;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則承擔了杜瓦底座的接收及吊裝工作。
據新華社報導,國傢主席習近平28日向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致賀信。習近平指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承載著人類和平利用核聚變能的美好願望,計劃實施以來,中方始終恪守國際承諾,中國企業和科研人員勇挑重擔,與國際同行齊心協力,為計劃的順利推進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