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 | 南風窗常務副主編譚保羅
到2020年7月底,全球的新冠疫情已經持續了半年。
半年過去,技術強大到民營公司都能發射超級運載火箭的人類,依然沒有研發出針對病毒的特效藥和疫苗。病毒對我們來說,依然充滿未知。
未知帶來恐懼。
從經濟層面來說,普通人的「恐懼感」來自於兩個層面:
一是經濟如果持續萎縮,那麼將導致就業機會的減少,影響普通人的就業,同時也可能降低薪水水平。
二是由於財富的避險效應,資產價格將出現上漲,這將愈發阻斷「市場後入者」在某些城市置業安家的夢想。
用通俗的話來說,以上兩種恐懼共同指向了一個名詞,叫做城市經濟的「內卷化」。
顯然,作為中國經濟復蘇的「火車頭」和技術勞力者最集中的核心地帶,一線城市必須避免以上兩個問題的出現。首先,要祛除不確定性給普通人帶來的恐懼感和無力感,才能全面啟動復蘇,才能最終避免內卷化,給那些拼搏的人以信心,吸引他們不斷前來施展才華。
在這方面,廣州的表現再次亮眼。業內知名機構BOSS直聘日前發布的《2020二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顯示,廣州第一次躍居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數榜單首位。
BOSS直聘發布的《2020二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
城市的低調一以貫之,但在人才流動日益暢通的時代,天下誰人不識君?
一線城市榜單變動靜悄悄
BOSS直聘的這份報告分析,由於疫情發展態勢和防控政策的不同,人才吸引力城市15強榜單出現座次的大洗牌。廣州由於復工復產較早,社會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復,求職者活躍程度較高,所以第一次登頂第一名。
人才吸引力只是春江水暖的信號,疫情爆發半年來,廣州發生的故事遠遠不止於此。
7月25日,全球應急醫療與物資交易展在廣州舉辦
疫情爆發之後,春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廣州醫療耗材相幹企業便開始大面積復工,聲援全國的戰疫行動。
市工業和資訊化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廣州3.09萬家「四上」企業復工率99.6%,汽車、石化、電子、設備制造業、金融業和法律服務均100%復工,專業市場(農產品市場除外)復工率為97.4%。這一水平在全國一線城市中,處於領先地位。
作為中國最大制造業地帶的資源配置中心和供應鏈樞紐,廣州的復工快慢很大程度影響著全國戰疫的進程。廣州這種擔當,最後也讓自己成為了一線城市經濟復蘇的標兵。
2020年上半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0968.29億元,同比隻下降2.7%。而且,第二季度當季增速轉正,同比增長0.9%。
細看成就單,產業「新動能」抵抗風險的能力非常突出,廣州產業結構轉型的成果初步顯現。
上半年,全市新興產業增加值2897.68億元,占GDP比重為26.4%。其中,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資訊技術,分別增長2.9%和4.0%。
廣州超算中心主機系統「天河二號」蟬聯全球超級計算機第一,榮獲四連冠。圖為「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
高技術制造業發展提速。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比一季度提高7.8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57.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48.5%,工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調整。
先進制造業投資加快恢復,汽車制造業投資增長37.1%、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19.8%、醫療設備儀器制造業投資增長94.5%、計算機制造業投資增長2.2倍。
對經濟形勢最敏感,一直被看成投資信心風向標的民營經濟和出口也表現不錯。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增勢較好,同比增長10.9%。出口方面,勞力密集型產品出口保持增長,燈具、船舶出口分別增長36.3%和13.5%。
廣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表現亮眼,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8.3%;對東盟進出口增長21.7%,對大洋洲進出口增長15.1%,對非洲進出口增長5.4%。
6月15日,第127屆廣交會正式拉開帷幕。與歷屆相比,這是第一次完全以互聯網形式進行的廣交會,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性貿易盛會
產業的強勁復蘇,體現在就業崗位上。上半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2%,仍在3.5%的目標以內,就業形勢總體趨於平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業態「穩就業」作用突出。6月末,全市規模以上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企業從業人員同比增長12.5%。
對人才的吸引力,只是產業復蘇的「副產品」,它是一種「無心插柳」。唯有產業的「深根」,才有人才之樹的「葉茂」。
人們走上街頭,城市才活了起來
城市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人。
以IAB(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產業為例,其成長是一個動能積蓄的漸進過程,未必能在當期便體現於GDP數據之中,但它會帶來兩個強大的正面效應。
首先,它們是產業門類中的核心產業,一直為抓手可以實現城市對新興產業集群的控制力,使城市真正崛起為資源配置中心,在未來10年、20年的時間通道中,始終保持發展的主動權。這些年,作為以傳統商貿著稱,並以汽車、石油和電子為支柱的城市,廣州在IAB領域的「補短板」無疑成績斐然。
第二點同樣重要,即創新產業往往位於價值鏈頂端,占有利潤鏈條的大部分。這意味著,「高新產業」往往也是「高薪產業」,它們提供的崗位將最終提升本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這是一種真正的「以人為本」,再次體現了廣州的低調和務實。
以2020年上半年為例,廣州資訊服務業、金融業等行業實現了逆勢增長,全市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3%,金融業增加值增長8.1%。這些產業無不屬於「高薪產業」范疇。
除了相對高端的資訊技術、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一些「接地氣」的消費型服務業同樣重要。和「高薪產業」不通,這些消費型服務業關係到另一個收入層次勞力者的就業,比如餐飲。
一個數據值得注意,廣州再次拿到一線城市的「第—」。截至7月15日,廣州餐飲行業復工率95%,復蘇率84%,在一線城市中排名首位。
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6月,廣州市註冊餐飲企業(個體戶)18萬家。餐飲一直都是廣州的「隱形支柱」產業,在GDP中的占比並不算大,卻體現了城市經濟的活力和老百姓生活的實際水準。當面對疫情,這個產業更加體現了城市經濟的「韌性」——因為它是「接觸型經濟」的典型代表。
實際上,廣州推進餐飲的復蘇並非完全是為了拉動經濟,而是在於更重要的兩個初衷。一是為這一行業的就業者穩住崗位,二是以餐飲突破口,讓經濟主體(消費者和企業)克服對「接觸型經濟」的恐懼感,從而盡快走上生產和生活「伴疫而興」的正常化軌道。
目前來看,廣州顯然抓住了要點。
在生產恢復方面,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在上年同期快速增長24.8%的基礎上,同比增長1.5%,今年以來累計增速首次實現正增長,比一季度提高8.9個百分點。在消費方面,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0.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6個百分點。
7月20日,觀眾在廣州市五月花電影城通過掃碼測溫一體化的無人電子檢票機掃碼入場。當日,廣州市部分電影院在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恢復開放
信心比金堅。
新冠爆發以來,由於其沖擊的深度和廣度,經濟學界時常把當下全球經濟與始於1929年的大蕭條相比。某種意義上講,人類走出大蕭條靠的是克服「恐懼」。在對不確性充滿恐懼的時候,企業不會擴大投資,個人不會消費,那麼經濟活動就會萎縮,從而陷入衰退循環。因此,唯有克服這些恐懼,經濟才會有復蘇的可能性,這也是凱恩斯經濟學和羅斯福新政留給人類經濟治理的寶貴經驗。
同樣,在新冠爆發之後,從我國的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不斷提到了信心問題。廣州在復蘇速度和人才吸引力上的表率作用,顯然有助於企業家和消費者克服恐懼,樹立起進一步恢復和發展的信心。
GDP不是城市最重要的指標
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年」,這也對中國的城市發展策略,尤其是一線城市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GDP不應該成為衡量一座城市的唯一指標。
首先,城市的GDP的確需要保持在一個合理增長區間,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提高GDP的「含金量」。廣州近年來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大力發展IAB產業,這種新舊動能轉換無疑大幅度提高了城市經濟的質量。廣州經濟在疫情中體現出的韌性,就是最好的試金石。
此外,站在全面小康「收官年」的年中時點,我們審視城市經濟發展還必須有另外兩重價值,「一內一外」。
一內是指,這座城市老百姓「荷包子」的殷實程度,一外則是指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它是否發揮了一線城市應有的帶動責任。
對居民個體而言,收入與消費的對應變化,決定著生活的水準。上年年的疫情之下,廣州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156元,增長2.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73元,增長4.3%。
廣州市民在市場選購蔬菜
在收入保持增長的同時,消費價格漲幅平穩回落。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5%,漲幅比一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逐月回落。
作為老百姓支出的「最大宗」,房地產不能不提。無法否認,疫情必然帶來資產避險效應。2020年上半年,國內部分城市,也包括部分一線城市再次出現了價格上漲可能「捂不住」的勢頭。於是,愈發嚴格的「離婚追溯期」陸續在房地產熱門城市出臺。
但廣州卻穩住了資產價格。解釋廣州的房價,說法有很多,不妨先看一個數據。
按照廣州地鐵的數據,到7月初,廣州地鐵日均客流已逐步恢復到700萬以上,7月1日的客流量達到769萬人次。這一恢復速度在全國一線城市中,處於領先水平。
地鐵一直是廣州城市經濟地理分布的獨特景觀。截止2019年,廣州地鐵平均日客流量為906萬人次,北京為1086萬人次,上海為1064萬人次,深圳為490萬人次。但廣州的常住人口約為京滬的六到七成,這也意味著按照人口規模來說,廣州是當之無愧的「地鐵第一城」。實際上,2019年,廣州也拿到多個第一:客運增量全國第一、客運強度全國第一、單站最高日客運量全國第一、平均旅行速度一線城市第一。
人們在廣州地鐵珠江新城站排隊候車
地鐵發達體現了兩點。一是城市產業和居民生活布局的「活力分布」特征。2016年全國房價飆升的時點,任正非罕見地公開質疑一線城市的房價,他提出了產業「活力分布」的概念。他認為,隨著通訊和交通技術的發展,產業會分布在成本更合理的地方,這是無法避免的經濟規律。
而廣州近年的城市規劃,一定程度上便採取了這種「活力分布」的價值取向,這無疑也觀察廣州房價問題的一個極好切口。廣州並不是囤積物業資產的地方,它是產業布局在全市範圍內「活力分布」的輻射型核心城市,以廣州為中心,跨區域的通勤早已成為一個司空見慣的事情,這是地鐵發達價值之二:跨區帶動。
實際上,隨著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城市群作為人才爭奪的重要載體,優勢不斷顯現。比如,上述的人才報告就顯示,2020年二季度,珠三角城市群的人才內部流動率已高達97%。2019年以來,以城市群為單位的人才爭奪2.0階段初具雛形。也就是說,現在的廣州不但為自己爭奪人才,也將成為大灣區參與全國、全球人才競爭的重要一極。
7月中旬,廣州公布了《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草案)》,草案中有這樣的表述:「本市完善人才積分落戶政策,推進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戶籍準入年限在我市累計認可;建立健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引進平臺,支持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區先行先試。」
低調「搶人」,潤物無聲,這一直都是廣州的風格。
編輯 | 何焰
排版 | CAT
更多推薦
熱文
圍觀
故事
商城
雜誌
滑動查看更多
南風窗新媒體 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簡歷:[email protected]
廣告、商務合作:
nfcnewmedia
記得星標!點點在看讓理性的聲音傳得更遠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
文章已於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