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謝良兵/文最近,國務院印發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從2013年在上海設立第一個自貿區開始,中國的自貿區已由此前的18個增至21個。輿論認為,在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自貿區的擴容意義重大。
全國21個省市區擁有了自貿區,不少人會擔心是否“泛濫”了,這種擔憂其實過慮了。自貿區與其他的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不同,它的試驗性目的更強,根據去年官方發布的自貿區總結,6年多來,自貿區已經累計向全國復制推廣260項制度創新成果。
可見,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改革的生命線,也是其存在的最大價值。此次自貿區擴容是擴大開放的客觀要求,不只是地區上的擴容,更是制度創新深度層面的擴容。早在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說過,自貿區是“改革高地”而非“政策窪地”。
從定位來看,此次獲批的新晉自貿區的確有著不同之處。這批自貿區誕生於新的國際環境和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過程中。新冠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讓中國走向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路。
比如湖南自貿區,定位要求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形成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競爭合作的新優勢。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歐美等國紛紛提出制造業回歸計劃,新冠疫情發生之後,美日更是重金鼓勵本國制造業企業撤出中國。
不管是晶片產業之痛,還是“卡脖子”險象環生,都直指中國科技創新的短板與痛處。此次新晉自貿區中,北京科技創新動能強勁,湖南裝備制造業積淀深厚,安徽新興產業要素活躍,浙江數字經濟勃發,都是從科技創新的源頭上補鏈強鏈。
新晉自貿區最不同之處就是北京自貿區的高定位。輿論認為,在所有自貿區中,最具含金量的是北京自貿區、海南自貿港、上海自貿區、廣東自貿區這四個。而其中,北京自貿區是定位最高、最為獨特的自貿區。
在21個自貿區中,絕大多數都是以傳統的貨物貿易為對象,只有北京自貿區以服務貿易為對象。中國貨物貿易額從1979年的200億美元發展到2018年的4.3萬億美元,增加了200多倍,而2018年服務貿易額只有7919億美元,有2582億的逆差。
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嚴重滯後於貨物貿易,不僅逆差較大,結構還不合理,服務出口以勞力密集型為多,服務進口以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為多。解決服務貿易逆差是當務之急,毫無疑問,現在這一重擔就交給了北京自貿區。
北京自貿區是以服務貿易為對象,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科技、文化創意、智慧財產權等都囊括在內。同時,北京自貿試驗區將助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是北京自貿區的特殊性。
北京自貿區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在於,這或許意味著,北京將重返“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過去幾年,北京一直在做非首都功能疏解,逐漸淡化其經濟中心的定位。不過,2015年開始,天津規劃中不再提及國家定位的“北方經濟中心”,而是提“一區三基地”。背後的原因就是,天津自知經濟基礎和實力還不夠。
因此,北京自貿區方案中提到,要推進形成統一開放市場。加強京津冀三地技術市場融通合作,對有效期內整體遷移的高新技術企業保留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探索建立北京、天津、河北自貿試驗區聯合授信機制,健全完善京津冀一體化徵信體系。
除了深化產業鏈協同發展之外,天津自貿區、河北自貿區、北京自貿區在京津冀協同方面的定位也是不一樣的,河北的定位是承接,天津市推進、示范,北京是統籌引領。北京建設自貿區,進行協同試驗,能更好地發揮其統籌作用,只有這樣,推進了多年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才能真正活絡起來。
(作者系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