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美國著名學者、中國問題專傢傅高義(Ezra F. Vogel),當地時間12月20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傢醫院因術後並發症突然離世,享年90歲。
資料圖
傅高義生於1930年7月,生前是哈佛大學亨利•福特二世社會學榮休教授,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Twitter帳號確認傅高義教授去世的消息
他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數十年,對中國的政情、輿情以及社會經濟狀況有深入的了解,被認為是美國唯一的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
2011年,他傾註十年心血撰寫完成的《鄧小平時代》出版,此書被視為向西方客觀介紹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的重要著作。
展開全文
資料圖
12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
公開資料顯示,1930年7月11日,傅高義出生在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特拉華市的一個猶太人傢庭,1950年畢業於俄亥俄州的威斯理安大學(Ohio Wesleyan University)。
在美軍服過兩年兵役後,他考入哈佛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即將從哈佛畢業時,他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是留在學校做美國社會研究。「我的一位教授對我說,你如果想要搞好美國社會學研究,就應該到國外去,先了解國外不同的文化;做比較研究,應該去相對現代化的國傢,如果去非洲的話,情況差距太大,而歐洲文化又太接近,最好的選擇是去日本。」傅高義與妻子商量了一下,都覺得這個想法不錯。
在哈佛大學著名學者費正清的鼓勵下,傅高義於1961年至1964年苦讀中國歷史,並由此開始了他與中國的不解之緣。20世紀80年代,他曾在廣東生活多年。
2019年7月,《華盛頓郵報》發表了題為《與中國為敵適得其反》的百人公開信。該信由史文、傅高義、芮孝儉、董雲裳和傅泰林等長期從事中國問題的美國學者和政策制定人士撰寫。公開信在發表之際取得了百名學者的聯署簽名,此後又有大批學者通過網絡形式繼續簽名。
「我們寫這封信的原因,就是要呼籲和中國合作。要積極想辦法合作,避免衝突。」傅高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是寫這封信的人都認為,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仍舊要與中國合作,不應該把中國當做敵人。
2019年10月,傅高義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決策「了不起」,是它將中國推上了飛速發展之路。
他指出,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成功,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政府將人才培養放在了重要位置。「1977年以後考進大學的那一批人有新的思想,非常了不起,他們給中國帶來了非常大的改變。」
今年8月,傅高義接受《人民日報》採訪表示,美國一些人提出的「對華接觸失敗論」不符合事實。「中美兩國下一步應更重視通過對話溝通來處理雙方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並應努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全球環境治理等方面加強合作。」
他分析指出,雙方都應重視履行自身的政策承諾。從短期看,在各類敏感問題上,雙方應加強溝通、避免衝突。中美在經貿、科技、安全、價值觀等領域存在分歧,這些需要雙方努力加以管控。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全球環境治理等問題,也都需要美中合作。「事實上,美中兩國醫療領域已經在開展合作,雙方政府應繼續支持這樣的合作。」傅高義強調。
在今年12月1日的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上,傅高義對中美關係做出了最新判斷:
1、美中兩國的歷史任務是塑造一個國際新秩序,這也是兩國共同的責任。這就像奧運會比賽里,運動員們會非常激烈地競爭,但他們不是在打架。所以,找到一種「競爭而非打架」的共存方式,是中美領導人當下共同的歷史使命。
2、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
3、有的中國人說,美國想遏制中國。我承認現在華盛頓對中國的看法的確不好,但美國有35萬中國留學生,那是遏制嗎?不是。所以,我想美國的主流思想是跟中國關係友好。
傅高義還表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
傅高義對於中美關係的看法,也深刻體現在2020年初他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的言談中。此次專訪中,傅高義再三強調他很喜歡自己對美中關係的表述——「美中應同舟共濟」,並建議用這句話作為專訪的標題和結語。
以下為專訪全文:
「百人公開信改變不少美國人對華態度」
提問:當一些西方學者認為美國對華遏制政策已超越黨派界限時,您的觀點卻是「所謂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的‘華盛頓共識’並不存在」。為什麼?
傅高義:在一些美國人看來,當中國加強在南海島嶼的軍事部署時,事態就發生了變化,並為此擔憂。其他方面的原因是,當中國經濟規模尚小時,美國對華還沒有那麼多的抱怨;但當中國企業日益壯大並成為全球巨頭時,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美國的抱怨聲也就由小變大。
我不認為這只是美國政治環境發生了變化,這也是歐巴馬政府最後幾年一些美國人就對中國相關舉措做出的反應。當中國尚未強大之時,美國就必須做好準備。
這並非只是政治上的反應,而是美國對中國世界地位改變這一現實的反應。當中國弱小時,美國會對弱小的國傢富於同情之心,但當中國強大時,態度就會發生相應改變,就會感到不安和擔憂。這是人之常情。
總之,中國行動和態度上的改變,相應也改變了美國的行動和態度。中國的壯大和軍事力量的延伸確實增加了美國的擔憂。這種擔憂始於歐巴馬政府的最後幾年,並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得以延續。如果民主黨人贏得今年的大選,他們也會採取同樣的做法。
但在我看來,美國在對華問題上仍存有很大爭議,甚至在特朗普政府內部,也有不同的觀點。現在有很多美國人說,「我們必須與中國合作」,但應以何種方式與中國合作?如何應對壓力?
我認為,大多數美國經濟界人士都明白,關稅壁壘(對改善美中關係)起不到真正的幫助作用,它引發問題而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意識到,貿易戰並沒有真正幫助解決美中之間的問題。
還有美國人認為,如果美國不對華施加太大壓力的話,中國企業將會「搶走」美國的知識產權,並認為中國的做法與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做法相類似——當時日本人要實現現代化,他們關注什麼就想方設法獲取什麼。我認為這也是「後發展國傢」的普遍做法。
美國自視是一個強大的國傢,但當競爭對手實力變得強大並逼近自己時,美國的擔憂就增加了。從這點來看,美國的強烈反應是非常能夠理解的。甚至從美國人的角度看,因為中國趕上來的步伐太快了,很快就會成為一個超級大國,所以沒有人會忽視中國。
當然,美國政客對民眾有時會說些比實際需要更為強硬的話,會發表一些措辭強硬的聲明。我認為,這也是我們能理解的政治現象。這意味著公開討論和媒體文章有時會誇大其詞。對此,我們也會感到不公平。我們會維護美國的利益,但也清楚我們必須與中國人合作,因為他們完成了許多事情、取得巨大成就。當今世界是如此的相互依存,你不能將美中徹底分離開來,美中必須要合作並找到合作的路徑。這就是2019年6月我們百人寫公開信的初衷所在。
提問:您在百人公開信中呼籲美國總統重新審視對華政策。半年過去了,您認為,美國對華政策有什麼實質改變嗎?
傅高義:這些美國人都是備受尊敬的有識之士,他們擔當重任,並非等閒之輩。我認為這封公開信改變了不少美國人的觀點。人們現在不會說,「我們有共識,必須要對華強硬。」更多的人現在說,「我們必須學習與中國合作」。
實際上,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傢,在世界各地做的貿易都很好,甚至超過美國。世界太小,小到密不可分。美中或不得不合作,而且雙方要找到合作的路徑。這是我的觀點。
「世界是平的」,換句話說,沒有一個國傢可以和另一個國傢相互完全切割,彼此均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我更喜歡強調我的表述——那就是美中要同舟共濟。既然美中無法相互回避,就不得不相互適應。
我不相信一些專傢在簽署這封公開信後又後悔,並改變初衷。實際上,大傢也有各自不同的觀點,其中一些人也寫了不同的信。但我認為,我們這一群體意識到必須與中國合作,因為美中在同一條船上。這樣的聲音不能被忽略,而且我們發出的聲音也沒有被忽略。
美中之間不應有「薄弱環節」
提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美國不太可能像對待蘇聯那樣對待中國」。對此,您怎麼看?
傅高義:美中當前的形勢與此前美蘇形勢截然不同。中國向世界各地派出很多人,去了解世界,學習國際規則,參與國際業務。他們非常融入世界,這是全新的形勢。美國的對華政策是複雜的。特朗普政府正試圖與中國達成階段性經貿協議。
提問: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美不應也不可能「脫鉤」,但在高科技領域甚至在兩國學術機構的合作與交流上,美國採取的一些做法又讓人非常擔心。從您的觀察看,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普通民眾和政治精英的觀點是否有很大不同?
傅高義:我並未從一個美國人的角度對美國公眾進行「民意測驗」,那是蓋洛普和皮尤等民意調查機構的事,但我認為美國公眾輿論也在發生變化。從總體來看,美國的公眾輿論現在非常關注高科技領域的話題。整個世界正在進入新技術發展時期,我們沒有一個現成的答案。有時我們抱怨自己國傢的企業,有時又抱怨其他國傢的企業,比如擔心中國企業是否會通過互聯網來「研究」美國企業的機密。
日本是美國的軍事盟友,從這點看美日共同攜手做事要容易得多,但上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被認為試圖獲取美國企業的機密,至今美國人仍對此耿耿於懷,還在批評日本。
是的,我認為美中「脫鉤」是不可能的,盡管有些方面可能會有些問題,但也不會「脫」得那麼徹底。我們將繼續致力於讓美中「不脫鉤」,而且沒有薄弱的環節。
既要捍衛美國利益,又要與中國多方合作
提問:您5年前曾說,從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來,不管誰當美國總統都要和中國談問題、談合作,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美國除與中國合作外,別無選擇」。在您看來,中美能找到雙贏的解決方案嗎?
傅高義:我認為,美中要雙贏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美中雙方要做大量的努力,要相互理解,官員們要加強對局勢的正確判斷。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將在多大程度上擴大海外軍事力量,以及將在多大程度上努力影響美國的媒體。當然,美國必須捍衛自己的利益,但為了兩國和世界的利益,美國又應努力與中國在很多問題上合作。我們必須從中找到既適用於中國也適用於美國的解決方案。美中雙方密不可分,我們意識到彼此在同一條船上,就要同舟共濟。
提問:您既是日本問題專傢,又是中國問題專傢,會有意識地拿兩國做對比嗎?您認為,中日可以相互學習的地方有哪些?
傅高義:我認為,日本早期發展與今日中國相似。談到中日之間的問題,日本應在先進技術領域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中國也應向日本學習有關保持社會和平、穩定的做法,以及日本與其他一些國傢保持良好關係的做法。
原標題:《傅高義去世,曾對中美關係做出三點判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