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出國不再買買買,出境消費曾創全球第一,蒂凡尼銷售額下滑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 | AI財經社 牛耕

編 | 華記

曾買下全球1/3奢侈品的中國人,如今也買不動了?

在新年的這個冬季,美國珠寶品牌蒂凡尼(Tiffany & Co)意外遭遇了銷售下滑。集團原本預計,2018年最後兩個月全球銷售額會增長,然而實際下滑了1%。蒂凡尼CEO Alessandro Bogliolo將之歸咎於中國遊客消費減弱。「中國遊客的海外消費下降得非常迅速,跌幅達到20%至25%,甚至30%至35%。」

蒂凡尼本該早有準備。早在2018年10月,全球奢侈品公司就遭遇了一波股價大跌:Mulberry下跌7.1%、Burberry下跌5.7%、開雲集團下跌5.4%、LVMH下跌4.9%、愛馬仕下跌3.1%。在美國,Coach、CK、蒂凡尼和MK的母公司們也未能幸免。而這一切,都源自國慶期間,中國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則消息:上海海關正嚴查海外購物入境,奢侈品代購恐遭打擊。

國人出國不再買買買,出境消費曾創全球第一,蒂凡尼銷售額下滑

在過去十年,中國消費者曾買了全球1/3的奢侈品,貢獻了增量的75%。如今這已成為過去時。關於中國消費是升級還是降級的大討論,也首次擺上了奢侈品老總的辦公桌。

在中美貿易摩擦、關稅政策調整、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奢侈品牌是烈士還是幸運兒?降低的關稅和消亡的代購,是將海外奢侈品消費歸零,還是開啟了一個國內消費的新時代?

中國人也買不動了?

中國人愛買奢侈品不是什麼秘密,從世界各地奢侈店里標配的中文導購就可窺一二。根據貝恩咨詢統計,2017年全球奢侈品銷售1.16萬億歐元,中國消費者買了其中32%,增速達到11%。麥肯錫甚至表示,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長的75%由中國消費者貢獻。

而中國人購買奢侈品,2/3的消費發生在海外。他們的瘋狂從一組數據可見一斑:出境遊人均消費是1985美元,居全球第一,遠高於美國的1539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卻只有美國的14%。換句話說,中國人收入雖低,卻攢錢出境消費,拉動了全球奢侈品增長。

國人出國不再買買買,出境消費曾創全球第一,蒂凡尼銷售額下滑

羅德公關的《中國奢華品報告》稱,61%中國遊客以購物為首要因素選擇目的地,並把28%的預算留給購物。有研究員稱,「中國人不喜歡在大陸購買奢侈品,他們此前去香港和澳門買,後來受匯率和商品差價影響,又轉移去了歐洲、韓國、日本。」

但無論如何轉移,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下滑都已成定勢。事實上在過去三年,按照統計口徑不同,都有「中國海外遊客奢侈品消費首跌」的報告。最值得關注的一份來自360智庫:2016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占全球的份額為30%,較上一年下跌1%。更重要的是,2012到2015年間,全球個人奢侈品的復合增長率為2%,如果刨去中國消費者,其實是下跌的。

也有機構指出:雖然中國消費在下跌,但大勢不會變。瑞士寶盛私人銀行在報告中表示,多個奢侈品品牌已在2017年公告稱達到邊際利潤頂峰。盡管如此,中國消費長期還是處於增長趨勢。

至於原因,寶盛亞洲投資總監Bhaskar Laxminarayan一語道破天機: 「如果你看看中國奢侈品市場,作出消費決定的都是女性,她們的消費較少受到房價和貿易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就判斷中國消費市場增長將陷入停頓還太早,這個市場還沒有飽和。」

國人出國不再買買買,出境消費曾創全球第一,蒂凡尼銷售額下滑

消費升級還是降級?

不少民間意見認為,中國消費品尤其是奢侈品的高消費已是「末日餘輝」,其證據是家庭資產不足以支撐高消費。

吞噬消費的主要力量是房價。根據廣發銀行和西南財經大學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2018年,大陸城市家庭的戶均總資產規模為161.7萬億元,全國城市家庭總資產規模為428.5萬億元。這意味著高達77.7%的家庭總資產被凍結在住房中,金融資產僅為11.8%。相比之下,美國家庭的房產占比僅為34.6%,金融資產卻高達42.6%。

國人出國不再買買買,出境消費曾創全球第一,蒂凡尼銷售額下滑

但也有人指出,房價高昂並不必然導致消費低下。據西南財經大學的調查數據,全國2/3家庭擁有一套房,近20%家庭擁有兩套房,在房價暴漲中這些家庭的財富效應明顯,能抽出更多資金用於消費。僅對租房者和購房者而言,房價上漲才會導致無錢可用。

換言之,奢侈品公司關心的核心問題是:當貧富差距擴大,高資產者的消費增加能否大過低收入者的消費下降?

根據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的一份報告,不同階層的購買力可以歸結為一張「鑽石圖」:預計在2020年,年消費在300到3000美元的富裕階層將是全球最廣大的人群,占據34億人左右。但他們的購買力僅4.1兆美元,遠不如金字塔頂社會精英的11.5兆美元和廣大中產階級的13.1兆美元。換言之,高收入人群的人數雖少,購買力卻占絕對優勢。

國人出國不再買買買,出境消費曾創全球第一,蒂凡尼銷售額下滑

比起消費能力下降,奢侈品牌更應擔心的是消費傾向的轉移。許多中國消費者(尤其是新消費主力90後)正步入「剛買的起第一件Hugo Boss」的階段,他們的奢侈品審美尚未養成,更傾向於購買熟悉的品牌。但在成熟市場如美國中,消費者對時尚元素更加重視,輕奢占比也有所上升。而隨奢侈品消費習慣的養成,傳統品牌也會經歷快速增長然後放緩的弧線。

出具《中國奢侈品報告》的羅德亞洲高級副總裁、中國區奢侈品業務總經理高明,就曾表示:「對(部分)中國內地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對自己的審美信心不是那麼足。所以有一個明星樣板在的時候,能更加(好)幫助他去做選擇。」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馬雲等名人的「傾情代言」,加拿大鵝能在全球華人的圈層中受到如此瘋狂的追捧?恐怕未必。

買買買回潮中國

在海外消費退潮後,中國本土的奢侈品則可能迎來新的轉機。

2018年8月起,中國降低了服飾、化妝品、家居用品和珠寶品類的進口關稅。其中,金、銀配飾的進口關稅由20% 下調至8%,鉑金、寶石及半寶石首飾的進口關稅由35% 下調至10%。這意味著同樣是買蒂凡尼珠寶,在中國購物的成本將有所降低。

在降關稅的另一邊,代購成本則在大幅上升。早在2016年,「代購」占中國海外遊客消費支出的比例就從上一年的8%下降到3%。在2019年首部電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實施後,個人從事小額交易活動,超過5000元部分需依法申報,否則將處以2到50萬元罰款。非免稅放行物品連同口岸進境免稅店購物額總計超過8000元人民幣的,同樣需要申報。這意味著即使是幫親朋好友代購,超過限額的也需要依法納稅。

國人出國不再買買買,出境消費曾創全球第一,蒂凡尼銷售額下滑

對此,早在8月《電商法》頒布時,LVMH集團首席財務官Jean-Jacques Guiony就稱「這是好消息」。他表示:他們並不鼓勵代購行為,並且盡可能地限制這種情況。許多品牌認為,奢侈品消費不僅是購買貨品,更要增加與消費者的直接接觸,增加品牌和客戶的情感連接。一個例子是,大批奢侈品牌在2018年批量關店,轉而擴大少數門店的經營面積,以增強消費體驗,維護品牌形象。

也有人寄望於中國本土奢侈品的消費增長,2018年發生了數起海外奢侈品牌並購案。2月,復星控股收購高級定制品牌Lanvin。這一品牌創立於1889年,是愛馬仕和Chanel之外少數還保持獨立(可供收購)的法國奢侈品牌。

深圳赫美集團則在過去三年里斥資22億元,收購了崇高百貨以拿下Armani、Hogan和Dolce&Gabbana的代理權;收購彩虹時代旗下四家子公司,獲得Escada、MCM和Versace等品牌在中國的經營業務。

最有名的則要數如意集團,前身是山東濟寧毛紡織廠,聽著跟奢侈毫不搭邊。從2016年起,它收購了法國品牌SMCP、風衣品牌雅格獅丹Aquascutum,最後在2018年2月買下瑞士品牌Bally。比起中國消費者,中國資本成了更瘋狂的一股買買買力量,如意集團已憑借收購躋身世界前20大奢侈品集團。

國人出國不再買買買,出境消費曾創全球第一,蒂凡尼銷售額下滑

2018年底,高端羽絨服「加拿大鵝」的三里屯門店開業,人們在冷風中排起長隊,當日一度熱門型號斷貨,門外限流。「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寧可花2萬元買‘加拿大鵝’羽絨服,也不願花2千元買國產羽絨服?因為品牌的差異。」山東如意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邱亞夫如是感嘆。而資本收購成為了本土企業積累品牌價值的最快方式。

對於收購的邏輯,分析人士稱,是為了以新方式打開中國市場,抵禦亞洲業績下滑。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的採訪,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施淼稱:「中國企業能夠幫助國際品牌進一步開拓並深入中國市場,加快其在中國的擴張步伐,並抓住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市場以抵抗業績下滑,推動其國際化發展。此外,中國企業在原材料、生產方面亦具有優勢,可以為國際品牌帶來縱向的協同效應。」

在過去,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更多是跟隨歐美的口味。但D&G杜嘉班納抵制風波之後,外國廠牌充分意識到向中國尤其是中國消費者「SAY NO」的代價,繼而將更多的行銷重心放在中國市場。未來隨奢侈品牌在中國開店,加大投入,中國消費者也有機會更近地感受奢侈品文化,而非跟在logo後面亦步亦趨。

至於放在全球動蕩的大背景下,奢侈品是幸運兒還是不幸被犧牲的烈士,行業內的不同角色分別有自己的答案。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