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終盛宴,對於各銀行來說要在忙各項業績指標,在存款攬儲大戰方面, 民營銀行異軍突起,包括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湖南三湘銀行等不下10家民營銀行都推出了智能存款產品,活期利率最高可達4.5%,對傳統銀行形成強有力的衝擊;城商行則在資產管理方面強勢逆襲,三季度 新髮淨值型產品數量占 新髮淨值型產品總量的40.66%,成為資產管理市場發行的新的主力,並開始對淨值型理財產品線進行全面布局。有的銀行在急於消化不良資產,畢竟年底資產質量成為考驗經營業績和對沖利潤的重要因素;有的銀行在忙著增發和補充資本金,畢竟有多少資本明年才能擴大多少資產。
但是,另一方面與銀行本來沒有多大關係的媒體也在忙碌,他們在忙什麼呢?當然是忙著對銀行進行評獎。
2018年12月10日,《某報》「2018年值得信任銀行」金榜出爐,最終推出7項大獎,分別為:「值得信任的卓越銀行」、「值得信任的零售銀行」、「值得信任的公司銀行」、「值得信任的信用卡銀行」、「值得信任的直銷銀行」、「值得信任的科技銀行」,以及「值得信任的普惠金融銀行」,15家在各自領域引領風騷的銀行獲得殊榮。
2018年12月11日,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2018年卓越競爭力中小銀行頒獎盛典」在京舉行,15家銀行分獲多項大獎。主要獎項有: 「卓越競爭力社會責任銀行」、「卓越競爭力價值成長銀行」、「卓越競爭力金融科技銀行」、「卓越競爭力「三農」金融服務銀行」、「卓越競爭力小微金融服務銀行」、「卓越競爭力普惠金融銀行」、「卓越競爭力品牌建設銀行」、「卓越競爭力互聯網金融銀行」和「卓越競爭力風險管理銀行」等九項大獎。
2018年12月11日,由《貿易金融》雜誌、環球交易銀行網、中國貿易金融網主辦,中國交易銀行50人論壇作為支持單位、攜手數百家銀行共同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交易銀行年會」暨第八屆中國經貿企業最信任的金融服務商「金貿獎」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共頒發18項大獎。其中有最佳貿易金融突出貢獻大獎、最佳貿易融資銀行、最佳跨境金融服務銀行、最佳國際業務銀行、最佳特色貿易金融銀行、最佳貿易金融成長銀行等。
在即將年終之際以及明年的年初之春,相信各種評獎活動還會有更多的主題和獎項呈現出來,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相信各評獎單位都有一整套自己認為相當科學的標準,每一個評獎的主辦方都有一套全面的評獎指標分析,有的獎項也已經推出了很多屆,可以說很成熟。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的評獎嗎?這些評選出來的獎項真的讓人信服嗎?最信任的銀行真的值得人們信任嗎?評選信任的銀行的機構可以讓人信任嗎?
評獎本來是好事,可以督促銀行業改進服務、推出更好的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但是如果指標的設定出現偏差,那麼結果自然是會大相徑庭。而眾多的評獎也就成了一個熱熱鬧鬧的事件而已。
很多問題本來就是一個沒有定數的邏輯和判斷結論,比如一直以來強調的銀行的規模大和銀行的利潤高哪個對銀行更重要?銀行的規模大和銀行的增長速度快哪個更好?銀行的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哪個評價銀行更重要?銀行在某一業務領域推出的新產品多和新產品好哪個更值得推廣?銀行的知名度高和銀行的美譽度高哪個更應該獲獎?銀行的風險和收益如何進行評價和綜合平衡?
曾經大家廣泛追求的好銀行的標準就沒有一個公認而明確的結論,國內一些銀行曾經提出過打造「百年老店」,原因就是認為百年老店就是好銀行的標誌,但是當1995年英國巴林銀行倒閉、這家創建於1763年、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結束了232年的歷史; 2008年9月25日,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宣布接手華盛頓互惠銀行,這家銀行終於在其成立119周年紀念日當天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銀行倒閉案的主角。這時所有的銀行管理者突然意識到百年老店並不是什麼好銀行的標誌,更不是安全和值得信任的標誌,而且並不能保證就不會倒閉破產。
在百年老店的夢想破滅以後,大陸的銀行開始追求「大」,即所謂的「大而不倒」,所以大陸的銀行業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無論是資產規模、資本規模還是存款、貸款規模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所謂的銀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實際上就是規模擴張的十年,一大批銀行步入了萬億、十萬億資產俱樂部,曾經的同業比較甚至監管評價也都以規模的增長速度為標準之一。但是現實呢?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破產再一次地讓我們的好銀行標準發生了動搖。雷曼兄弟創立於1850年,具有158年的歷史,符合我們曾經的百年老店的標準,更重要的是雷曼兄弟是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曾在美國抵押貸款債券業務上連續40年獨占鰲頭。大而不倒再一次證明仍然是一個好銀行的夢幻。
事實上,世界上所有商業銀行的發展歷史上都經歷了是求大還是求好之爭,而規模大即是好曾經受到很多人的認可甚至推崇。大陸的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曾經也是以求大、求快為主要的發展標準,看一家銀行好不好首先問有多大規模,評價一家銀行好不好首先看規模的發展速度,因此,商業銀行紛紛以資產規模進入萬億俱樂部、5萬億俱樂部、10萬億俱樂部為榮,而社會的評價甚至監管的評價也往往是哪家銀行的規模達到了多少?規模排名在同類銀行中列第幾位?增長速度在同類銀行中處於什麼位置?等等。
那麼,好銀行到底有沒有一個標準呢?麒鑒曾經提出,從世界範圍內講,雖然什麼是好銀行沒有一個完全的標準,但是也有一個相對的標準,那就是:
公司治理結構、公司發展理念、內部管理機制符合商業銀行發展方向並能引導和帶動商業銀行發展趨勢。也就是說好銀行在銀行的未來發展中有引領作用。先進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機制是商業銀行做到好銀行的組織保證和基礎,先進的符合商業銀行發展方向的公司發展理念是商業銀行做到好銀行的根本點,良好的內部管理機制是商業銀行是否有活力和約束力的重要體現。
業務創新能力、產品開發能力、公司盈利能力較強。強是好銀行的標誌和核心,發展能力是好銀行的重要標準,業務創新能力、產品開發能力、公司盈利能力是一家商業銀行是否是一家好銀行的主要標誌。
較強的品牌優勢和較高知名度等企業核心競爭力。較強的品牌優勢和較高知名度等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檢驗是不是好銀行的核心,好銀行不僅僅發展能力強,還要讓同業和客戶有較強的信任度。
較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和較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具有較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和較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是好銀行持續發展的人員保證。一個好的銀行一定是可持續的、不斷創新的、不斷完善的商業銀行。
而富國銀行對於自己致力於打造「好銀行」則有15個「黃金標準」,那就是:兩位數的收入增長、重視每股收益和股息分紅、穩定持續的股權回報、資產管理和托管的增長、信貸質量優良、最高信用評級、每天每個客戶經理的產品銷售數、核心產品關係、每人有一張富國銀行的金融卡、活躍的在線客戶、員工敬業度、客戶管道選擇、市場份額、市值、社區參與的成功標準。
而在國內呢?隨著打造好的銀行無論是學術界、監管界和銀行界也都有自己的提法和標準:
經濟學家王松奇曾經提出好銀行的標準:(1)風氣正;(2)愛學習;(3)班子強;(4)能用最便捷的服務讓顧客快樂;(5)實踐普惠金融;(6)資源向綠色信貸傾斜;(7)持續提升公司價值。
而銀監會也提出過良好銀行監管的標準:①促進金融穩定和金融創新共同發展;②提高大陸銀行業在國際金融服務中的競爭力;③監管手段合理,有所為有所不為;④鼓勵公平競爭,反對無序競爭;⑤對監管者和被監管者,都實行嚴格的問責制;⑥高效、節約地使用一切監管資源。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在2015年提出打造成一家公認的好銀行,是每一個銀行家的追求與夢想。怎樣才算是一家好銀行?回看百年金融,從無數成功與失敗的銀行案例中,可以洞見:打造好銀行,平衡機制是基礎,比較優勢是關鍵。只有在商業模式中植入平衡機制並成功塑造比較優勢的銀行,才能在金融風暴中屹立潮頭,續航遠行。
金融學博士麒鑒則認為大陸國內好銀行的標準應該是:符合現代商業銀行發展趨勢的企業制度、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清晰的市場定位、符合現代商業銀行發展趨勢的經營管理制度、在同業中有較強的持續盈利能力、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有較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從上面可以看出,一個好的銀行都沒有明確的標準,那麼如何又評價一個銀行是不是可以信任呢?值得信任的標準又是什麼呢?是客觀標準還是主觀標準呢?值得信任的銀行如果出現了不值得信任的行為和後果誰會負責呢?因此,你可以評獎「增長最快的銀行」但是你不能說是增長最好的銀行、你可以評獎「利潤增長最快的銀行」不能說是利潤最真實的銀行、你可以評獎「資產質量最低的銀行」但是你不能說是資產質量最佳的銀行、你可以評獎「最受歡迎的銀行」但是你不能說是最受客戶信任的銀行。
評獎過多會干擾銀行的正常經營管理和健康發展,而評獎更要客觀、公正,這樣才有利於中國銀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麒鑒,財經金融評論